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分析及控制思路探索
2021-03-30刘静
刘静
(贵州高原明珠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贵州贵阳 550081)
1 超预算的原因分析
1.1 初期的预算编制不合理
建筑项目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负责预算编制的人员几乎很少或者干脆不去实际的施工现场做实地勘察,对具体建设项目了解得不够全面,在对预算进行编制的时候,只是依靠自己掌握的运算理论,最终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导致工程造价超出预算。在实际的预算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情况:
(1)负责编制预算的人员少、工作量较大、时间紧,预算人员在计算工程量和计价时没有充分的时间,导致忽略一些细小的节点或构件,或不能考虑很多现场施工工艺的关键问题。整个预算出现漏项、错项,导致后期实际施工超预算。
(2)预算人员没有到现场去实际了解情况,或者不和具体对接人员沟通相关问题,包括钢材、水泥等材料的运输位置及距离,砂子碎石等是现场开采还是采购,距离、工程所在位置周边情况等,这些都对造价有一定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
1.2 预算队伍的综合素质不高
队伍的综合素质是保障工程预算准确性的重要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①负责预算的人员责任意识是否足够强烈,能否保证认真、负责、保质保量地去完成预算工作,然而我国当前在预算人才这方面,却是属于一种匮乏状态,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相对比较难培养,然而那些专业能力过硬的人才,又不愿意去从事那些层次较低的预算工作;②负责预算的人员是否掌握完善的理论知识,能否把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进而去解决项目预算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最终确保得到准确、合理的预算结果。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进行预算的人员,在对原材料的信息进行收集的时候,没有前往实际地点进行自然环境的信息采集,单纯地根据自己所学预算知识去对信息进行编制;③负责预算的人员业务处理的能力是否过硬,能否保证准确地对施工人员及施工所需的材料,进行调查和评估进而完成整体工程的造价任务,减少在造价的过程中,由于累积所产生的误差。实际情况是预算人员没有去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对建材市场的价格波动不能做出准确的预判,有时候还会出现物品的漏失。
1.3 建设过程缺乏综合管理
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的预算管理,还处于传统的阶段性管理模式,大多数的预算停留在建筑设计的层面,又或是只针对前期施工,所需的一些成本进行粗略的估算,没有对整体的建筑过程,采取一个综合的措施管理。在一个过程的整体建设中,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对预算的造价全都各执一词,每个单位的观点都不同,三方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相互的沟通交流,来对预算得出一个统一的看法。而且负责监理的单位忽略了对投资的分析决策,单纯地在追求施工进度阶段质量的管理,负责设计的单位只是注重于去使用那些先进的技术,很少去考虑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施工难度大、投资花销大的情况,施工单位负责整个工程的实施,没有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对投资的管理又不是很理想,没办法按要求完成工期,同时因为不能如期归还银行的贷款利息,导致利息一直在不断的积累增加,最终导致整体的工程项目陷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中,给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严重的损失。
1.4 各个环节的预算和支出脱节
建筑工程的规模是巨大的,中间所涉及的小环节、小项目非常多,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事情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导致了管理人员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只把精力放在了一些关键环节的问题上,从而忽略了许多小细节,进而各个环节之间由于这些小细节,造成了各个环节的预算和支出脱节。比如设计阶段考虑图纸设计的时候,要注意把人和物的因素考虑在内,在进行招投标计算项目成本的时候,要对人工材料这些环节的支出做出预算,具体施工的时候要根据实际的图纸,对所有资源进行合理使用等。
2 控制思路探索
2.1 合理编制施工预算
项目预算对项目实际建设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要想保证预算最终不超标,就要对预算进行科学合理的有效控制,以下几点是针对合理编制预算给出的建议:
(1)造价单位应根据项目的大小、限定完成的时间等这些方面,让预算人员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预算,工程造价人员要对设计图纸的内容、具体的研究报告、实际的施工图纸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及时和设计图纸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一定要在对设计的理念、设计图纸有充分的了解之后,再对施工预算进行科学的控制。
(2)进行预算的编制人员,在整体的施工开始之前,必须要去实际的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确保对现场有足够的了解,以此来分析现场和图纸是否保持一致,然后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研究设定预算,进而保证施工的合理、稳定的进行。
(3)预算人员一定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市场变化,积极地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就算编制人员在施工之前对当时的市场行情有了足够的掌握,但是伴随着施工的开展,不可避免的还是会存在预算范围之外的情况。所以,预算人员在工程进行的过程中,一定要定期的去考察市场的情况,针对市场的行情变化,适时地调整建材的使用情况、施工周期的长短,让预算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保障施工的需求。
对以上的建议只要实现充分的考虑,就可以有效保障预算合理的匹配项目的成本,还可以对变化多端的市场给进行灵活的适应[2]。
2.2 提高预算队伍的综合素质
预算队伍的综合素质对工程造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提高预算队伍的综合素质,对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以下几点是提高预算队伍的综合素质的措施:
(1)施工单位在选择预算人员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保证参与预算工作的人员,都能够准确无误地对工程造价进行预算。
(2)一定要保证参与预算的人员,拥有非常强烈的责任意识,可以认真负责地完成工程造价的预算工作。
(3)施工单位要对参与预算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预算人员预算造价的整体能力,保障预算人员更好地完成工作,准确、合理地完成工程造价任务。
2.3 提高综合管理人员的素质
(1)完善管理人才的引进机制。对任何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人才都是实现企业最大效益的保障。建筑项目属于一项综合、烦琐的工程,需要预算人员在每个环节,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作用,其专业水平的高低对造价的实际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决定了这个项目最终的实际收益。所以,相关的建筑单位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对实施过程造价的管理队伍进行培养,并且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人才的培养计划,采取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渠道,完善管理人才的引进机制,进而建立起一支具有相对较高职业素养、专业水平高的管理队伍,优化整体的管理水平,为将来更好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此外,造价管理作为当下热度相对较高的行业,对人才的培养机制还有待优化和完善,造价管理人才的数量在各大高校处于相对匮乏的一种状态,对人才的引进效果带来了相当不利的影响。因此,相关的企业应该对各大建筑高校,开展深入的校园人才的招聘工作,对校企合作的一些机制进行有利的强化,对招聘的门槛要做一些适当的提升,对优质的管理人才加大选择力度,进一步推动造价管理在建筑企业中更好的发展。
(2)加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筑项目一般规模都是很大的,所以在造价管理人才的供应上出现了很大缺口,因此,企业要制定出一套人才培养计划,保障在职人员可以长期得到专业技能的优化,有效应对管理人才缺失的现状。具体而言就是相关的企业要针对在职人员进行考核,了解在职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据此来划分出若干不等的等级,去实施具体分层培养模式,对能力在不同等级的人员,制定出不同工作的培训目标,这样经过层层培养的方式,可以全面有效地兼顾到每个管理人员,进而为实现管理队伍的整体优化奠定了基础。同时,建筑企业可以请一些业内影响力大的专家,到企业来给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讲座培训形式的活动,帮助管理人员潜移默化地去完善知识体系,进一步有效提高业务管理能力。此外,建筑企业还要完善相关考核评价的制度,实现通过考试更好地去促进学习,对管理人员培训成果要进行定期的考察,对成绩优异管理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用来充分调动管理人员主观学习的能动性,让其在培训期间可以积极地投入学习。
2.4 完善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
建筑工程本身的规模很大,中间是由各个不同环节构成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中间环节,建筑工程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项目。在建筑工程最初进行造价预算的时候,应该注重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从整体的角度去考虑各个环节的预算和支出。在设计的时候不要只考虑图纸的设计,还要把人力物力这些因素考虑到其中。在招标的时候既要考虑项目的支出成本,又要考虑人工、材料的预算支出。在具体的施工时,根据设计的图纸规范的操作,对建筑材料等资源合理的使用,这些都是通过建筑工程各个环节中间的密切联系体现出来。因此,在对各个环节进行预算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每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把衔接的工作做好,才能有效地保证工程造价的实用性和合理性,更好地为建筑工程节省成本[3]。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对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的预算,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编制,企业再进行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整体提高预算队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再具体完善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才能对工程预算进行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