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021-03-30杨婷
杨婷
(晋城市合为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晋城 048000)
从行为心理学上来说,在园林设计所表现的景观布局能够影响游客的行为和心情,在越来越注重心理问题的现代社会,环境对心理上的影响逐渐被社会所重视,园林设计师就需要充分理解认识什么是行为心理学,环境怎样影响到我们的情绪和感官,只有将游客的情感需求和人性化设施完美融进园林设计之中,才能使得设计出来的园林兼具实用性和美感,在满足人们行动所需的同时满足精神需求。
1 行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行为心理学是20 世纪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建的,行为心理学主张研究行为而非意识。主张主要有四点:①强调科学心理所研究者只是能够由别人客观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②构成行为基础者是个体的反应,集多个反应即可知行为的整体;③个体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被动学习的;④经由对动物和儿童实验研究所得到的行为的原理原则,即可推论解释一般人的同类行为。行为心理学中所指的行为就是有机生物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仅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除了身体外部的表现还有的是在身体内部。行为心理学派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和精神活动都是不可捉摸不可接近的,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行为以查明这些反应与刺激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刺激和反应的联系相互推知,以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行为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有四点:①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②心理学的任务在于预测和控制行为;③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客观的方法而不是内省法;④个体的行为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后天环境决定的。华生在研究心理学中认为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体受到外界刺激表现于外的反应,认为个体的行为最后都可以分析还原到由环境刺激引起的反应,后天环境对行为具有压倒一切的影响,不管孩子出生时怎么样,只要控制后天成长环境就能将孩子培养成所期望的人。行为主义心理学丰富了研究领域,促进了实际应用,行为主义突出心理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客观性、开放性和操作性,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根本任务,行为心理学更加注重面向实际生活,重视心理和发展应用心理学[1]。
2 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
在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有一定的技巧,有运用植物不同形态特征如体型大小及色彩明暗对比等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之美的对比衬托技巧,有从植物动势和均衡进行选择种植的,比如有的植物的姿态是动势,在配置时要注意植物与环境要相互协调动静结合,有的时候要展现起伏和韵律感,但是同时需要做到高低起伏具有节奏韵律感,避免布局呆板,还有需要克服景观的单调而需要不同的植物进行多层的配置,不同的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使得景观丰富多彩。在运用这些技巧的同时也要注意植物的高矮顺序与游客视线的关系,植物的色彩与季节相适应,植物所处的位置要因地制宜。对于不同的需求需要在植物配置上进行相应的选择,如交通周边的绿化要有导向性同时不能影响行车,广场绿化植物要考虑其规模在装饰改善环境的同时利于有人活动与休息[2]。
华生认为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影响,这种环境影响是通过条件反射来实现的,除了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园林的植物配置影响着园林的景观,对于景观的布局设置又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比如寂静幽密的园林有时候让人觉得恐惧,开阔明亮生机勃勃的园林景观能够就让人觉得心情愉悦,清雅错落雅致的景观能够让人觉得心平气和,不同的景观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情感需求,对于不同场景还需要不同的景观去满足一定的目的,比如公园的园林景观既要能够让人觉得轻松愉悦又要满足公园面向公众作为公共场合的需要。因此要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合理布局,运用行为心理学来对园林景观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主要体现在植物造景的有序性以及边界性设置上。心理学上认为一直沿直线行走会让人产生乏味和无聊,运用曲线和错落有致的景观能够给增添趣味性和空间感。植物造景的有序遵从人们行为心理变化规律在观赏的同时起到了类似于心理暗示的指导作用,比如沿路的茂密植物通过变化和过渡塑造出来的规律性变化,结合人的行为心理,巧妙的对园林进行布局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引导观赏者向前游览,可以充分结合植物景观结合园林山水景观塑造唯美意向。园林的可观赏性也在这样的布局中大大增加。利用园林植物设计边界也是行为心理学的运用,将人的活动范围与景观有致的分离开来,比如草坪和人行道路用低矮灌木或较为分散的有机植被作为间隔,就起到了分隔作用的同时拉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设计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时,要注意这样一个景观是个物种丰富的构成,还有很多的除植物以外的有机体,因此需要对当地做出系列的调查和研究,在充分确保当地生物不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同时要考虑是否符合当地生态平衡的问题以及当地的风俗文化和物质需求,可以在植物选取时活用当地特色品种表现本土文化,来满足人们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情感及生活需求。在不同地区每个人的性格爱好和文化审美等均有不同,即便是同一个景观,不同人也会不一样的生理感受,要在一处园林景观满足所有人的心理需求是不太现实的,其设计主要考虑大多数人的需求。在园林设计选取的植物对人们的影响也是存在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同的植物和景观颜色所指的意向也不同,比如桃李对师生恩情,出水芙蓉形容女子的美丽,青梅竹马指美好单纯的感情,柳暗花明让人豁然开朗,家里种植梅兰竹菊的人和家里种值牡丹杜鹃的人往往性格品质等也存在不同,面对红花绿柳,草木郁郁葱葱和面对残花败柳的心情都是不同的,在植物颜色种类和花草偏好选取上要结合园林所要表达的目的,若要爱繁华似锦的热闹就应种植四季错落盛开的各种鲜花,若偏好梅兰竹菊的坚韧品质和喜好清静就应该合理布置这些植被的位置,达成其目的的同时也要尽可能使其布局具有一定的美感[3]。
3 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
在当前园林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风格趋同缺少特色,比如各地公园几乎不具有当地特色,不外乎假山石,人工湖和石桥,空间尺度以及比例不够协调,狭窄的空间种植高大的树木或者体积过大的灌木丛会使人感觉拥挤有压迫感,杂乱的种植以及单一大片的种植都不能够对人心理上起到积极作用,景观缺少韵律感,缺乏序列性,只是种植植物而不能种植的高低错落有致不具有美感,建筑与环境不能相辅相成,现代化的建筑与过于古朴的园林造型难免有冲突,传统古风建筑与现代风园林也不能完美融合,让人觉得不和谐;植物配置单一,缺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景观,比如种植的植物都是春夏盛开的,到了冬天就只有枯枝的荒凉景象,这样是没有办法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就像春赏桃花夏赏荷,秋赏菊花冬赏梅,就是四季鲜花均有种植每季都有不同的风光,所以园林物种丰富且随四季变化而有不同景致。在园林设计满足观赏性以外还应该具有相应的元素和功能性以外,它的设计也是需要满足人的情感需求的,需要具有人情味,要从大众的行为出发,设计真正服务大众的景观,比如学校里面的园林景观就需要满足学生及教师的行为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让学生能够在园林景观中感觉到轻松和舒畅,在办公楼的园林景观、医院的园林景观和在居民住宅区的园林景观同理也要根据到访人群的心理特点进行设计,这也是园林景观营造的重要目的与设计内容[4]。
那么在园林设计中应该怎样做才能满足人们行为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呢。首先我们要分析对于不同受众的情感需求,比如学生和工作者需要舒缓压力,那么在设计园林布局时候就要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环境对人的情绪和状态是有一定影响的,想要给人们起到积极的作用就要合理设计,对于不同人群和不同条件环境因地制宜,尽可能不要只具有功能性而不能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行为心理学要充分的运用到园林设计中,利用行为心理学营造不同的空间布局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当园林设计的人性化,它能够更加吸引人的注意力,加强人与自然的交流。我国园林设计领域在对行为心理学的较少,国外在心理学领域的相关研究较为成熟完善,我国还需加强在心理学实际应用于建筑园林的研究[5]。
4 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增加,对园林景观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不管是生活工作还是娱乐区域的园林景观,都需要满足人们相应的功能需求和情感需求,目前我国在园林景观和建筑设计中运用行为心理学还不够成熟完善,有时候在成本及地方生态环境等各种原因下不能够取得美观与实用的平衡,这就为园林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让园林景观起到相应观赏和休闲作用,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平衡还要满足人们心理需求。我国行为心理学的应用研究也需要不断完善,逐渐形成适用于我国本土文化特点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