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规划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研究

2021-03-30孙来方

建材与装饰 2021年5期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规划规划

孙来方

(曲靖市麒麟区自然资源局,云南曲靖 655000)

0 引言

在城市化发展中,其要求是法制化、信息化和和谐化,在城市化发展中,不断深入个性化的理念,在城市的规划阶段,必须与时俱进的落实各项政策。当前城市建设用地存在很多问题,加上建筑规划不到位等,出现很多隐患。在城市化发展中,需要认清当前城市化发展的格局,吸取成功管理经验,有序地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进而保证城市化发展整体进步。

1 城市规划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城市化发展中,由于规划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整体管控难度比较大。以下对城市规划管理现状分析,如下:

1.1 缺少完善的城市规划体制

在当前的城市化发展中,对城市管理必须引起重视,要以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作为基础,发挥前期规划管理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管理中,没有制定相适应的城市批后规划管理机制,建成后进行改造管理机制存在缺失,导致相关部门缺少对应的法律依据。加上法律体系本身不完善,相关部门对城市发展的干预力度比较大,导致很多违法建筑没有及时制止。房地产行业在当前取得突出的发展效果,但在实际中,虽然房地产开发的风险比较大,甚至出现违规建设等现象。相关体系缺失会产生明显的制约,执法部门和管理部门等不能及时进行管控,对城市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1.2 缺少公众监督

在城市化发展中,合理的监督管理起到突出的效果,公众监督管理能起到理想的预防效果。实现公众监督,能减少城市规划管理的不良影响。到目前为止,没有建立切实可行的公众监督管理体系,很多公民没有发挥自身的监督权。尽管对出现的城市违规建设存在质疑,但是不知道如何反应,向哪个部门反映,导致公民监督权流于形式。城市规划管理追根究底是由于缺少公众的监督权,导致城市规划没有约束[1]。

1.3 规划建设同化严重

城市的规划建设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例如基础设施规划、街道建设、道路建设和景观规划等。在当前的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规划设计不到位的现象,针对现实经济和人们环境等现状,存在管理随意性的现象,管理机制流于形式。在管理中,忽视了区域风俗和地域特点等,导致城市建设大同小异,不具备特色化[2]。

1.4 形象工程严重

城市化发展中,在规划过程中,忽视了质量。城市规划管理建设部门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片面地追求完美。在建设中形象工程建设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进而出现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浪费等情况。此外在地方建设中存在很多违法的现象,为了经济利益和政绩等,在规划管理中,官商违法等现象时有发生,滋生腐败行为。因此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必须立足当前管理现状,重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2 城市规划原则

在本次研究中以麒麟区规划管理作为基础,结合当前该区域的管理现状,确定合理的规划原则,详细如下:

2.1 合法合规原则

在城市规划中,对建筑系统的改造需要按照流程实施,各项改扩建方案要严格按程序进行申报审批,项目实施中严格按审批方案进行施工,不得借人们居住环境提升对工程进行违规违法建设。

2.2 整体协调原则

此外现有的建筑外观改造应符合城市环境景观整治规划,结合街道的整体风格特色定位、空间构成要素等进行统筹安排,加强其与周边建筑、街道、区域景观相协调,在同一地段,设计风格既要丰富多彩,又要相对统一,形成优美、和谐、舒适的城市空间环境;在外观改造的和建设中,将街道景观设计和城市发展等融合在一起,进行一个整体的预设,可先做专项规划设计,后整治改造[3],同时规划设计应经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同意后备案,再实施。

2.3 因地制宜原则

建筑外观改造及审批的修建性详规方案应该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注意的是尊重地方资源,在地方资源和人文资源创新基础上优化设计。因地制宜的设计形式符合当前城市规划的要求,可规划出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空间环境,彰显出城市文化特色。充分利用本地材料和传统建筑符号,展现地方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实现建筑外观与景观环境整治多元化的高度统一[4]。

2.4 可持续发展原则

既有建筑外观改造及审批的修建性详规方案应执行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外墙、屋面等部位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可再生能源,选择节能型材料,采用绿色低碳、生态自然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海绵城市、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实施。

2.5 美观、安全、经济原则

既有建筑的外观改造方案及审批的修建性详规方案应充分体现建筑的艺术性,做到结构安全、经济适用。实施围绕建筑安全进行实施,新建和改造要有准确的定位。要坚持和落实节约设计原则,结合周围的建筑物特点和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情况等,确定建筑的外观类型和结构,确定建筑外观方案。

2.6 公众参与原则

街道两侧建筑及单位是街道景观构成内容的基本元素,提倡公众积极参与,秉承公众第一的原则,优化方案,进而保证整治方案的合理性、可操作性。既有建筑外观方案应进行公示,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方案应有业主参与。

3 城市规划管理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法规管理体系

在城市化规划建设中,对具体的规划管理工作有严格的要求,在实施中需要有序地对各项工作处理,对各项政策及时明确。节制化管理有突出的作用,可实现自由规划,保证法律、法规等符合要求。此外技术标准、设计规范等要以法定的程序作为基础,按照合理规划的流程实施。在后期的规划和编制中,不断地创新和完善。规划技术等有突出的作用,能确保其更加充实和严密。在后期管理中,逐步推行城市规划编制模式,确保各项审批管理的合理化。规划建设中,建立起对应的审批和法律政策,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内容等有序衔接,最终形成一个严密的管控体系,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的法制化和科学化。

3.2 设计有效的审批程序

在城市化规划设计中,遵循现有的规划和要求实施,依据现有的审批管理形式,在城区建设中规范使用土地,各项建设活动也要在合理范围内开展。在审批中,依据《城乡规划法》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和要求,各项规划工作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流程,分别是申请→审查→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专家咨询等,如果没有按照流程实施则是违法。在具体工作中,进行审批管理,避免工作随意性,只有合理的处理,才能制止越权和滥用职权现象的出现。

3.3 建立健全决策机制

在城市化管理中,区域管理涉及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在整个阶段,可建立完善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公务员、非公务员和相关的专家学者等组成城市规划委员会组织,做好其中的决策工作,此外需要积极参与到决策规划中,实现城市的科学化管理。设定委员会的目的是解决政策针对性弱的现象,在规划管理中可能存在裁量权过大的情况,为了加强管理,要完善决策机制,对重大问题进行处理。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隐患问题。委员会是城市规划的决策机构,由政府设定,因此需积极做好各项决策工作,在前期积极收集相关资料,解决规划中的问题。

3.4 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

在城市化发展中,其规划建设的周期相对比较长,决定城市规划管理也是不间断的长期工作,要想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要求城市规划的相关部门做好规划管理工作。对建成后改造项目,明确规划管理的要求。例如在公共建筑的规划中,公共建筑屋顶改造应保证原建筑的基本功能完整,并应符合《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2012)》的规定。屋顶改造应结合具体情况,采用多种形式,并应做重点处理,达到美观的效果。采用坡屋顶形式改造的建筑,应根据屋顶的尺度与比例,确定屋顶形式,并与整栋建筑相协调;保留平屋顶改造的建筑,可通过既有构架、檐口等构件重点处理顶部,增加建筑艺术品味,达到美观的效果。

在土地使用和建设中,各项建设活动必须符合城市管理行政部门的要求,在实际管理中,做好经常性的监督管理,在城市中项目建设阶段,行政主管部门等要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及时处理各种违章现象。制度模式起到良好的维护作用,为了实现城市规划的监督管理,通过事前控制、事中监督和事后审核等方式进行管理,此外建立专业的反馈处理机制,避免违反规划带来的损失,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建筑的处罚,使之不能违、不敢违。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城市行政许可制度,发挥听证制度的作用,避免决策片面性。

4 结语

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城市规划管理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为城市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可持续化建设阶段,需要加强对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构建完善的法律政策,发挥法律政策的最大化作用,引导公众参与到城市规划建设中,确保其健康进步。通过建立健全法规管理体系、设计有效的审批程序、建立健全决策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等方式进行管理,对各项政策不断的完善,发挥各项政策的约束作用,进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带动整体进步。

猜你喜欢

城市化城市规划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化探讨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