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建筑特色及现代室内环境设计的应用解析
2021-03-30任凤舞
任凤舞
(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0)
0 前言
黄土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该地缺乏烧砖、瓦所需的燃料,同时也缺乏木、石等建筑材料,但有质地细密的黄土层。黄土的组成成分以石英构成的粉砂为主,因而黄土高原的黄土层质地均匀,抵抗风蚀和压力的强度较高。因此,窑洞是黄土高原这种特殊地理环境上主要的民居住宅形式,同时其建筑特色也赋予现代室内环境设计新理念,山西的窑洞建筑文化历经千年而不衰。从生态可持续发展观角度来看,窑洞建筑特色在室内环境设计上具有先天的优势。
1 窑洞建筑研究
1.1 选择窑洞的地理位置
“古人因丘陵掘穴而处。”是我国古典穴居思想理念,山西传统窑洞一般选择在地势开阔的阳坡上修建,坐北朝南,鲜少有遮蔽物,适宜人们居住生活。由于当地传统、地貌特征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窑洞从建筑的整体结构形式布局上划分为三种形式,即崖窑(靠崖式)、地窑(下沉式)和箍窑(独立式)。
1.2 窑洞的布局
传统山西窑洞,中窑为正窑,有的也分前后窑,有的一进三开,有的一进四开,但无一例外所有孔从外面看都要各开门户。窑洞窑壁一般用石灰涂抹,看起来干爽亮堂。窑洞内通常会有锅和灶台,炕的一端连着灶台,而灶火的烟道经过炕底,冷天炕上也很暖和。半圆形的顶部有隧道式的小门连接窑洞的每个孔,这样窑洞在视觉和空间上就会增大。
1.3 窑洞的优缺点
一方面,防水性强、土层厚的黄土为窑洞修建的提供前提。同时,窑洞与气候干燥少雨、木材稀少、冬季寒冷等自然状况浑然一体。首先,具有能够承受重量的实心地面,其次,木质家具不多因而火灾不易传播。最后,保护窑内隔音与恒温的外部土层,使其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耐看美观、不需木材、经济实惠,为其发展和延续奠定基石,也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另一方面,由于窑洞本身条件限制,其不耐雨淋,且主体建筑只有一层,内部易潮湿。还因为窑洞择阳坡建在黄土层里,因此窑内空气流通不顺畅,且采光不佳,容易遭受地震破坏。
2 以东小景村人民政府首驻地纪念馆为例分析窑洞建筑特色
东小景村人民政府首驻地纪念馆,距离市中心50.6km,由于一段红色史料,而进入全国各族人民视野。既是历史的挑战,也是时代的机遇。为了探究融入山西人民的窑洞艺术、在窑洞影响下山西黄河沿岸居民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科学,本文以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县杜村乡东小景村人民政府首驻地纪念馆为例,对其窑洞建筑特色分析,追忆那段红色似水年华。
2.1 东小景村人民政府首驻地纪念馆整体建筑介绍
来到孝义县人民政府旧址,人们可以看到一座窑洞群建筑形成的大院,庄严的大门屹立在建筑群正中央,先进门的是一栋东西走向的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的建筑,西面与一个南北走向的五孔窑洞相连,北面是一栋坐北朝南的五孔窑洞,东北方位是东南西北走向的空窑洞,东边是一面墙。辉煌的院墙将满馆的历史积淀和红色传承紧紧围绕的外景,俯视的角度可以看到其整个建筑群是一体的、四面合围的多边形二进院落。
从大门进来过道的左边是红色史料第二展厅,这一栋是现代化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穿过走廊则是进入纪念馆的第一院,在这个院子右边是红色史料第一展厅。东西两道拱形门走进纪念馆第二院的大院,便可以看到窑洞建筑群。
2.2 东小景村人民政府首驻地纪念馆室内环境概况
纪念馆窑洞建筑群的各个窑是当时孝义县人民政府的部门科室,接下来从右向左逐个分析各个窑洞各个孔的内部设计。从右一孔进来,孔高3.5m、孔深4m可以看到斑驳的圆弧形孔顶,孔壁用石灰刷的亮白,古朴的木炕紧贴孔门,炕上有一张四方桌,炕边上是灶头,四周的孔壁贴的有人物介绍和一些纪念馆的介绍木桌木椅紧靠两边的孔壁,最里面的孔挂的有横幅标语。南北向的窑洞,从北向南的第二孔是库房,从门进去可以看到打扫工具和农用物品放在墙边,有个圆弧形的门进入内间,墙上悬挂着农忙用具。南北向和东西向的窑洞群内部陈设大同小异,每一个孔都开的有门,窗户和门连接为一体,改进传统窑洞采光不好的缺点,各孔洞相互独立,更利于当时孝义县人民政府的办公和部门之间相互分工。东小景村人民政府首驻地纪念馆窑洞建筑群,和山西省传统居民的窑洞是有一定区别的。一方面,纪念馆的选址是在开阔的地面且孔与孔之间互相独立,各自开的有门和窗户,窑内亮堂。另一方面,由于纪念馆是原来孝义县人民政府办公地,其室内装饰和布局与一般窑洞民居相比是有区别的,室内物品陈设更倾向于布置成利于政府开展行政工作的环境。
3 山西传统窑洞建筑特色及现代室内环境设计的应用
3.1 山西传统窑洞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状况
(1)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浓缩一个地方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院落是窑洞建筑群的常规呈现形式,乡村的常规呈现是院落,而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表现在沿岸城镇乡村规划上。正是源于这种自然文化氛围的熏陶,才形成山西黄河两岸的特色窑洞建筑特色。作为穴居式、充分利用山坡空间的土建筑穴洞,无论是从其整体的窑洞建筑群的造型特色还是其穴洞内部细微的室内布局设计,无不体现“洞”的特点。
(2)窑洞内部有用的装饰有炕围子,可以有效避免窑壁磨损被褥。此外,炕围子还能起到装饰性作用,山西当地不少居民会直接在炕围子上涂鸦,粘贴拼接画等。周围的墙上一般贴着一些绘有图案的纸或拼贴的画,陕北人将其称为炕围子。相互连接的孔之间有拱形门连接,在21世纪的今天,山西人民在对窑洞室内环境的布置上有现代化的思想,使居住环境更加便捷。合理利用高科技技术,利用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提高窑内生活的便捷,高效能地使用资源。
(3)窑洞建筑群的“风土古朴”情趣,在千沟万壑的黄土上将劳动人民的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山间平地和单调的黄土上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雄厚波澜与苍茫的天地间化单一质朴为神奇。运用天然不加工的材料,把室内和室外环境和自然融为一体,选择适合周围环境的建筑材质,维持建筑中的空气、干湿度适合人类居住。
3.2 窑洞建筑特色以及现代室内环境设计应用
(1)建筑之间的差异多是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黄土高原的符号建筑是窑洞。从古开始黄河流域的人们为了躲避灾害和繁衍生息,于是在黄土高原上开辟出黄土地特有的文化,山西当地居民,就地取材利用结构紧密、厚重的土层在黄土地上挖掘修建居所,全国现在有四千万人居住在窑洞中,是中国窑洞文化灿烂的瑰宝,窑洞养活了黄土高原数以万计的百姓。窑洞的内部装饰极其考究,考究的同时也充分符合窑洞的特点。窑洞的室内装饰摆放取材处处体现建筑的生态美。窑洞的室内陈设体现山西的风土人情,极具民俗特征。一般就地取材,选择贴近窑洞内部环境的家具摆设,窑内通常有土灶头和土炕。因此,在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考虑用材的生态性和可持续性,进行室内环境设计采用原生态的产品。
(2)学者们对黄土高原窑洞地质的研究得出,性质发生改变的黄土铸就了黄土高原窑洞建筑的特色。经过成千上万年的演化,土质从早期密度小质地松软、胶结合物稀少,由于气温升高,植被开始在黄土地上繁衍后代,使土壤变得紧实、密度变大,提高黄土地的有机质含量。窑洞建筑从它产生到发展都是人类进化历史的奇迹,从它的选址、挖掘都修建完毕都体现民间智慧,不仅减少资源的浪费,而且发挥自然环境在建筑中的优势,现代室内环境设计是可以从其发展理念中获得启示的。窑洞大方简约。内部环境设计一般简单大方,朴素中体现山西人民考究的品味,整体窑洞都喜欢因地制宜,没有太多现代化的痕迹,展现古朴沉淀的美。而在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可以尽可能还原建筑布局本身的韵味,循环使用资源,保持物品摆件的舒适性和实用性。
(3)节能环保是现代建筑设计的主题,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而窑洞利用生土覆盖建筑物,顺应当前时代人民大众对低碳环保生活的要求,且对地下空间的利用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均占有地的稀缺,缓解科技高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窑洞内活动范围长而窄。窑洞多是依山坡而建或向地下挖掘,为了保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不采用等宽等长的建筑形式,而采用长而窄的造型。一般的窑洞建筑群是三孔或五孔,中间为主窑开一道门,其他的孔则修成窗户。稳定性强安全还实用。窑洞技术的建构理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既可以节约资源,又能够节省空间,可以充分为现代室内环境设计提供借鉴。
4 结语
窑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产生造福黄河沿岸的广大人民群众,山西传统窑洞哺育一代又一代的山西人。窑洞建筑是黄土高原人们生活的载体,窑洞依地势而建,既发挥黄土高原原著民居特色,又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因此千百年来世代相传,一直在黄土地上延续下来,被当地人称为“冬暖夏凉”的“消暑神器暖冬伴侣”。蕴含意蕴深刻的生态哲学和丰富的历史经验,对今天的室内环境设计仍旧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