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分析

2021-03-30薛婷婷

建材与装饰 2021年7期
关键词:建筑材料湿度水泥

薛婷婷

(合肥工大工程试验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合肥 230009)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期。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施工单位要从人民群众安全的角度出发严格管控工程质量,并在建筑材料验收时采用精密的仪器和新型检测技术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把控。然而,建筑材料检测结果会受到检测环境、仪器设备、操作人员和所用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严格规范技术人员操作和检测全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1 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1.1 环境因素

建筑材料的检测对环境要求较为严格,因为任何客观条件的变化都可能会影响到最终的检测结果。在建筑工程中往往需要多种类型的建筑材料,而不同原料的建筑材料在检测过程中对不同温度和湿度的反应也具有差异性。

以水泥材料为例。水泥是十分基础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是构建建筑物墙体和地面的主要材料。因此水泥的质量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的受力特点和整体稳定性。在水泥检测标准中,相关领域的专家明确提出水泥质量检测试验必须在温度为18~22℃、湿度为50%以上的室内进行。这是因为不同的温度和湿度会影响到水泥的性质,尤其是水泥的强度。当检测环境的温度达到25℃时,水泥会很快熟化,这时水泥的强度会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所得出的材料检测结果会与现实情况严重不符,该项检测将失去其实际意义。

除了水泥之外,还有许多建筑材料检测结果都会受到检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影响。一般情况下,温度过低就会导致材料强度下降,而湿度过高也会导致材料的性能发生变化。因此,在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忽略温度和湿度所得出的检测结果是不真实的。

1.2 设备因素

建筑材料的检测过程复杂,所以检测工作必须借助专业的精密仪器才能够完成,所用仪器设备的精确程度和专业程度同样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这就要求相关检测部门必须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相对先进的检测仪器与设备。要注意,不同的建筑材料在检测时会需要不同规格的设备,因此相关检测单位的仪器选购人员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检测标准进行选购。除此之外,要明确检测项目的内容、检测要求和检测方法等关键性信息,根据自身需求挑选更为精准的、性价比高的检测设备,保障仪器的实用度和检测结果的精准度。

在配备好所需仪器之后,仪器的安装、使用和维护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要在日常工作中定期检查仪器设备的情况,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维修和数据校准,以确保检测设备正常使用。

1.3 人员因素

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取样、试样、做实验、数据分析等过程都需要由专业的技术人才来完成,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建筑材料检测结果。在当今时代,各个领域都需要专业的、有能力的人才来支撑其自身发展。往往企业间的竞争就取决于企业内部人才实力的竞争。因此,想要在建筑行业中站稳脚跟,企业就必须招揽足够的人才,不仅包括管理人才、设计人才、施工团队,还应该包括优秀的建筑材料检测人员。如果建筑项目的施工单位内缺少专业的检测人员,相关工作人员无法熟练进行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则其得出的检测结果也是不可信的[1]。该施工单位会因为无法给出科学的依据证明所用材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导致建筑企业失去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1.4 技术因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材料的检测方式和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创新。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的检测技术已经摆脱了以往的传统检测方法,开始尝试选用新型多样化检测技术进行工作。然而要注意,不同的检测方法侧重点不同,其各项检测数据的精准度也有所差异。因此企业的相关检测人员要根据现实情况,充分了解检测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选用合适的检测方法和技术,避免出现检测结果的误差。例如,在进行建筑材料拉力机的检测工作时,要明确重点是检测拉力机拉力等级,因此要选用一种测拉力精准度高的方式,准确测出机械的拉力等级。如果检测技术选用不当造成结果出现偏差,则可能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据调查,现阶段仍存在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检测工作的成本,没有选用最新的检测技术和设备,而传统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在越来越复杂的建筑材料检测需求,这样就会造成检测方法单一、检测技术不科学、检测结果不符合实际等现象,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情况[2]。

2 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控制策略

2.1 严格控制环境

根据上述分析表明,温度与湿度条件对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相关检测机构在进行建筑材料检测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对材料检测时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科学地控制。混凝土、水泥和防水材料都是易受温度湿度影响的建筑材料。以混凝土强度检测为例。在国家相关规定中,混凝土拆模结束后需要立即对其进行养护,且混凝土养护环境需保持温度18~22℃、湿度保持95%及以上。

根据专业科研人员的研究表示,高温条件下混凝土的强度要高于在标准条件下混凝土的强度。某研究院曾做过温度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员将同一盘混凝土样品平均制成三等份,一份放在标准20℃环境中、一份放在5℃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一份放在50℃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在不同环境中经过72h 的养护处理后研究人员对三份样品分别进行了强度测试,发现第二份样品强度比第一份样品低13%,而第三份样品比第一份样品高18%。因此,检测人员必须控制合理的检测环境,尽可能降低检测结果的误差。

2.2 加强设备检测

在建筑材料的检测过程中,必然要利用相关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因此,检测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要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在挑选设备时,相关负责人要选择精准度更高的设备,确保在检验建筑材料时尽可能实现检测结果的精确性,且不会因检测结果不明确而影响施工单位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在选购仪器设备时,还应注意设备的生产厂家。要选择业内口碑良好、无黑历史的生产厂家,因为该类生产商具有可信度,所生产出来的设备会更加符合其标记的规格。

建筑企业首先要保证建筑材料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可以选择为每位检测工人和设备维修保养工人配备仪器的使用手册和注意事项,并安排专业机械操作人员对工作人员进行设备使用方法的培训,确保机械操作人员和建筑材料检测人员熟悉设备的使用步骤。其次,要安排管理人员定期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测,并做好日常的清洁和维护工作,尽可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最后,当机械出现故障时要立即呼叫维修人员对其进行修理工作,同时要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修理记录,从而使相关人员更好地了解机械的实际情况。

2.3 强化人员管理

对建筑企业来讲,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是必要的。如果在建筑材料的检测过程中出现技术人员的操作失误,同样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因此,建筑企业要相应地举行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同时要不定期考察现有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针对其技术水平和日常表现进行严格测评,使所有的技术检测人员都能够达到企业的要求,对建筑材料进行标准化检测。工作人员对自身也要有严格的要求和管控。在进行检测工作时,应当要求自己严格按照特定的标准和步骤进行检测,尽可能做到减小检测结果与实际数据的误差。同时要养成数据记录的习惯,将检测过程中的每一个检测结果都清晰地记录下来,当最终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时,可以根据前期记录的数据分析并判定出现问题的操作环节,进而对检测结果进行修正[3]。

2.4 规范检测取样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材料检测任务量大、材料种类繁多,检测人员通常会选择取样的检测方式。材料检测的规范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取样的规范性。因此要针对不同材料的特性,尽量选择较为典型、有代表性的材料作为样品进行检测。例如,在同一批次材料中,要根据材料数量进行合理的样品抽取,同时对于材料的不同部位也要分开取样,从而最大限度保证取样的规范性。在进行液体材料的取样时,要分批取样,选用清洁、干燥、密封的容器盛装样品,并由工作人员做好标记。

3 结论

为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杜绝在施工过程中劣质材料的使用,相关监察单位和建筑施工团队要加大对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力度,在检测过程中要控制好检测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采用先进的精密仪器、雇佣专业的检测团队、做好检测项目的取样工作,并降低其他外界因素对材料检测结果的影响,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进而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猜你喜欢

建筑材料湿度水泥
植物有话说(十七) 松果:开与合,看湿度
能自我修复的建筑材料
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水泥像被踢死事件
工业锅炉饱和蒸汽湿度的运行控制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基于湿度控制的室内空气净化器高压电源设计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探讨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化腐朽为神奇—本土创造—水泥环保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