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理管护工程建设与管理探讨
2021-03-30侯斯译
侯斯译
(延安水务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延安 716000)
1 工程概况
2018 年延河延安城区段综合治理管护项目,治理总长度约为7.5km。其中,沿河段:西起延安大学橡胶坝(桩号:延0+000.00),东至罗家坪大桥(6+710.59),长约 6.7km,南川河段南起体育场平台(南0+000.00),北至南川河汇口(南0+816.98),长约0.8km。
2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及评价
河道原有堤防主要位于河流一级阶地前缘和河流漫滩后部,一级阶地前缘斜坡一般高度5.0~10.0m,局部12m 左右,主要由粉土和砂砾石组成,坡面倾角一般30°~35°。建议阶地前缘削坡坡比1:1.2~1:1.5,坡脚埋深大于2.0m,对河流冲刷段堤脚并采用铅丝石笼护根。
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为增强延河延安城区段城市整体景观效果,加快推动生态城市建设,促进延安市红色旅游及区域国民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保障本区域目前和今后的持续、健康和协调发展,对整个延安的城市建设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工程紧密衔接城市双休建设发展方向,结合当地特点,充分利用流域水资源,结合滨水生态建设,以改善延安市民的宜居环境,减少扬尘,防止土壤吹蚀,防止水土流失。
4 工程建设任务
综合延安市老城区城市发展总体需要及延河延安城区段综合治理河道生态修复工程的要求,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提高防洪,防排、改善河道水环境,保障区域水环境安全;改善延安市城区形象和人居环境,扩大整个延安地区工业产业承载能力,打造一条包含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河道景观修复、城市行洪防洪、革命老区旅游景观建设、市民康体休息、人文景观展示城市生态廊道。
工程任务为主河槽两侧滩地进行植物补植、两岸滩地进行景观绿化,绿化面积约55.03 万m2;部分景观带内布设排水系统增强场地的自排水能力。
5 工程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5.1 延河延安城区段现有河道现状
沿河城区河道宽度大多为80~150m 之间,河道平均比降约为2‰,南川河道宽度大多为40~50m 之间,河道平均比将约为5‰,自2016—2017 年度的提升,吸引了大批市民及游客观光欣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2017 年主河槽因汛期洪水冲刷和淤积,对两岸的部分景观带有一定的损坏,影响综治发展和景观。
5.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受施工及建设汛期时间的制约,主河槽与堤防之间景观带建设局部场平施工不流畅,导致降雨后雨水易聚集于漫行系统与堤防之间,影响整体景观效果且不利于植物的生产,导致植物树种过多死亡。
(2)河滩植物受汛期洪水影响,植被景观需进一步维护、补植,河滩植物景观由于汛期过洪、河道流速、河床材料等多种生态因子的影响,生茎植物需要补植,打造一年三季有花的河道景观,提升延河城区段整体生态景观,营造延河生态修复、延安市民美好生活的典范。
5.3 采取的控制措施
(1)根据绿化场地的实际情况对工程场地进行清除杂物,保证种植场地的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平整后的绿化场地不能出现低洼积水现象。
(2)在空间上布局合理的种植结构,包括水平方向上合理种植分布和垂直方向上适宜的混交类型,竖向上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注意将喜光与耐阴、一年生花卉与宿根花卉、与灌木等不同类型的植物树种互相搭配,以在满足植物树种的生态条件下创造稳定的复层绿化效果。
(3)所有种植土均用当地的耕植土,土壤要求肥沃、疏松、团粒结构好,无有害物质,不需换土部位仅施肥疏松种植。
(4)针对草坪、花卉、灌木、乔木的不同特性保证充分的灌水量,尤其是对于新栽植物,同时要注意排水效果,尤其是施工完成后地面出现沉降后要及时改善和修补。
(5)检查已经栽植好的植物,如发现有死亡现象,应在20 个工作日内立即补植、补植的费用很多,故应尽量保证一次成活率,补植前应检察、寻找树木死亡原因并采取相应避免措施,以保证补植成活率,更换后养护期为一年标准。
(6)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遭受病虫害,特别是刚直生命力不强的树木及矮绿篱、地被植物,平时在养护中要认真观察,如发现病虫害,应立即采取措施急救,植物病虫害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要随时注意防护。栽植前应选择建壮苗,栽植后加强肥水管理,及时清理病虫落叶、杂草等,消灭病虫源。
(7)将苗木假植,提前铲根;用黑色遮光网积温,使苗木在夜晚气温下降后,网内温度下降不会太快;种植后用禾草包裹树身。
(8)种植后用禾草包扎植物树身以防止日灼;将树身浇水,淋透,也可防止日灼。
6 工程管理运用
6.1 工程调度运用
在汛期应与流域内各水文站、雨量站、气象局等单位及时联系,收集水情和洪水预报,同时应加强堤防巡查、密切监视河道水情并及时上报,以确保防汛工作顺利进行。
6.2 建筑物管理
管理处要做好驳岸、景观带、漫行系统设施及其附属物的监测管理工作,并认真做好记载。做好河道内景观绿化植物养护工作,按植被生产季节检查更换枯死植被,及时灌溉,植被病害及时预防消除。景观带道路及照明设施应按时进行养护维修,保持设备完好,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转。
6.3 工程检查
工程施工期到运用期,对生态修复区基础设施、楼梯及附属设施等进行巡视检查,包括日常巡视检查、定期巡视检查和汛期等特殊情况下的巡视检查。
6.4 工程检测
为保证工程监测要求,管理处需购置J3 水准仪、J2 经纬仪(或全站仪)各一套。日常维护中应加强堤身及其他建筑物的表面观测,定期进行水位观测,堤身沉降、位移观测,对于新修护坡式堤防必要时还应进行堤身浸润线观测。所有观测记录都必须认真记载,整理归档。
7 管理施工期的环境影响
项目运行期不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恶臭、噪声等不利环境影响。但施工期间主要存在施工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对河道水质有短期影响。
7.1 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
(1)对水环境的影响。工程区所在的河流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保护目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IV 类,水体主要功能为农业用水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施工期各类污废水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A 标准后排放。在各处理系统正常运行下不会对河流水环境造成较长期不利影响。
(2)噪声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施工区在工程施工前,就是延安市城区段,噪声背景值较高。工程施工后,噪声源可归纳为两大类,即施工机械噪声和交通噪声。施工机械噪声主要来源于河道治理的土方施工等,为点源噪声,交通噪声主要是车辆运行时产生的,为线源噪声。该工程位于延河延安市城区段河滩,施工现场距离城区、村镇很近,但是项目区两边河堤高达10m 以上,对施工现场噪声有一定的遮挡反射作用,加之施工沿线本身为交通要道,基底噪声值本身较大,所以施工噪声对居民基本不造成很大影响,但对现场的施工人员会有一定的影响。工程不设砂石料加工系统,没有高噪声源,因此对声环境影响很小。
7.2 运行期环境影响
(1)地下水的影响。工程建筑工程为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工程完工后,形成的湿地景观区域,即可恢复天然河道面貌,又可以对地下水形成补给,但是补给量不大,且河床沉积物过滤作用较强,对地下水不会造成污染,所以工程的建设对地下水不产生不利影响。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工程实施后,增加该河段延河河道的蒸发量,改善局部气候状况,同时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生态用水量的增加为流域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和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提供水资源保障。
8 环境管理与监测
8.1 环境管理措施
工程环境管理工作应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建设期的环境管理主要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环境教育等手段,在施工区制定环境管理办法,建立环境工程“三同时”检查、验收制度;管理和解决工程中出现的环保问题,并与施工、设计、监理单位共同负责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治理措施的具体实施。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协调工程建设与施工区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文明施工、清洁生产,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8.2 环境监测计划
(1)水质监测。监测点位于施工废水排放口,监测施工排放废水的水质。监测项目包括pH、悬浮物、CODMn、NH3-N、石油类、粪大肠菌群等6 项内容。在施工期间应监测两次。运营期水质监测不少于一次。
(2)大气质量监测。监测点布设在施工区场界。监测项目为TSP、NO2。采样时间安排为 7:00、10:00、14:00、16:00、20:00,每天采样5 次。
根据主体工程施工进度,选择有代表性的时期安排监测时间,施工期监测不得少于二期,每期至少监测5d。
9 结语
总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治理提升环境设施,资源优势、项目优化和政策优势,实现从环境自然和人为破坏到整治修复和自我恢复的转变,有利于人水和谐,有利于生态良性发展,有利于当地环境改善,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旅游发展,将在该地区起到良好的典型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