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施工技术发展分析
2021-11-17王立华
王立华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00)
我国地铁工程建设存在起步晚、发展快的特征,施工技术正逐步向快速、小污染及低能耗的方向迈进。不过地铁隧道工程复杂性强,在实际作业中很容易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意外问题,增加工程风险隐患。为此,就要严格把控地铁隧道施工过程,合理选择技术种类,提高施工质量,进而推动我国地铁事业的良好发展。
1 地铁隧道工程建设中主要施工技术分类及发展历程
1.1 矿山法
矿山法(如表1 所示)是指采取挖掘地下坑道的方式对隧道进行修建施工,大多数隧道的横截面都呈马蹄形。
表1 矿山法施工
矿山法凭借矿山开拓巷道的方法被业内熟知,是一类极具代表性的隧道修建施工法。20 世纪80 年代以前,由于钢材紧缺,施工工艺落后,多采用型钢或圆木对开挖面进行支挡围护。此类开挖隧道支挡围护方式的安全性能较差,风险系数偏高,逐步退出行业市场。新奥法的原理是锚喷支护,既是工程理念的创新成果,又是支护手段经过改造的产物。
1.2 明挖法
明挖法是指预先开挖地面,在露天环境下修筑衬砌结构,再对开挖的地下工程实行覆土回填。明挖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适用性与实用性较强,对现场原有地质结构条件没有特殊要求。需要格外强调的是,对于土体结构缺乏稳定性、地下水水位较高的地质环境来说,必须做好基坑降水排水工作与基坑安全围护工作。
在地铁施工发展的初期,明挖法是常用的施工方法,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迅速,城市设施建设密度的加剧,使用明挖法施工的地铁项目越来越少,不过这种方法仍然是最经济、最安全的地铁施工方式。
1.3 暗挖法
暗挖法要求在施工中,选择合理场地完成竖井和导坑的合理设置,并采取注浆超前支护的方式,开展初期开挖和支护作业,再利用二次衬砌的方式,实施加固处理,保证隧道施工质量和安全。暗挖法在地铁隧道施工中要求遵守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等基本原则,是目前铁路、公路及水工隧道作业中较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暗挖法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施工模式,主要被应用在处理繁华地区或交通紧张区域地铁工程施工作业中,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暗挖法具有灵活性和安全性的特征,即使在地下水较深环境下,也能够保证隧道开挖质量。
自1984 年起,我国北京复兴门的地铁隧道工程中,就开始采用浅埋暗挖的方式完成地铁隧道施工,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市区交通的改善及人们出行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西单地铁站的建设同样采用该种方式,以暗挖技术来保障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以免施工中不良因素干扰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为地铁隧道工程提供坚实可靠的技术支持。之后暗挖法在很多地铁隧道工程中均有所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2009 年以后,热力电力等地下隧道工程也逐渐提高暗挖法的应用频率,以期加快隧道建设速度,避免危险隐患的生成。随着先进技术水平的提升,暗挖法在铁道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频率逐渐提高,且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提升,创造了以覆土1m 左右完成暗挖工程作业的记录,这为该技术及行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帮助。城建集团还创造“平顶直墙超浅埋暗挖法”,将暗挖、盖挖和房建的临时支撑等多项技术的优点集中应用,打破暗挖拱型结构的传统理论,通过临时支撑实现受力转换,没有废弃工程,施工方法简便,可以应用到大型地下工程中,现已获得专利。
经过不断努力国外对于暗挖法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以预制块法、预切槽法、气压法这三种形式的应用最为普遍。预制块法直接将盾构管片与暗挖技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借助两种技术优势的发挥,提高大跨度工程作业质量。该方法在应用中,先在两侧建立导洞和侧墙,之后采取注浆开挖以及钢拱架处理的方式,完成预制块的施工处理。该模式下,施工跨度可达到28m 以上,有效保障作业质量。
预切槽法是按照尺寸要求进行台架制作,沿着链条据方向切一个高度在10~35cm,深4~5cm 的槽缝,通过钢筋网架设和混凝土喷注构建混土拱结构,以此保障开挖结构的稳定性。
气压暗挖法则是通过压气新奥法的应用,以低于大气压的气压开展施工作业,降低对人的影响。压缩空气不仅可以排出隧道中的地下水,还可减少地面沉降,防止地面已有结构遭到损坏,加压隧道一次衬砌的荷载,对开挖有支护作用,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减少施工中的粉尘,改善作业环境。这种方法已在奥地利、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大范围应用。结合国内已有的暗挖技术,我国有条件开发创造更新的暗挖施工技术。
1.4 盖挖法
盖挖法(见图1)是在明挖法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施工技术,借助结构顶板来保障地面施工作业的有效性。盖挖法目前有两种形式:①逆作法,针对高层建筑、埋设深度较大的工程;②顺作法,用于埋设深度较浅的工程,方式与明挖法类似,对场地和地面影响相对较小。盖挖法在使用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施工工艺复杂性强,需要考虑的内容多,施工条件差等。不过国外对于该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并取得较好效果。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只在地铁隧道工程中得到应用。
图1 盖挖法
利用盖挖法修筑的地铁车站能够有效解决存在的交通问题,做好交通疏导工作,减少道路拥堵问题。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近10 座车站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国外地铁区间结构也有不少采用盖挖法的实例,我国也应创造条件应用此法,以加快施工速度,降低工程造价。盖挖法在我国最早使用于焦化厂的翻车机地下工程建设中,采取连续墙盖挖法,保证整体施工质量。在具体作业中,设置尺寸在24m×15m,深度18.3m,地下水位-8m 的结构体系,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为盖挖法在地铁车站中的应用提供助力支持。
1.5 盖挖和暗挖结合法
盖挖与暗挖结合法是当前较为新型的方式方法,通过两者优势的融合发挥,对大建筑地下空间实施优化处理,在保证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对梁、柱等主要结构实行科学处理。如今,王府井地下商业街就是采用小导洞做底纵梁,之后做钻孔桩和盖板,在其保护下开展盖挖法施工作业。该工程宽40m、长800m,地下三层结构,此工程的修建会为地铁、地下工程提供宝贵的经验。
2 地铁隧道施工发展的建议及展望
随着我国发展实力的提升,对地铁隧道施工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施工工艺及其优势作用均会得到进一步的彰显,而本文就结合这些资料数据,对未来地铁隧道发展实行了分析和展望,希望能够更好地提高地铁隧道建设水平。
(1)矿山法。在地铁隧道工程施工中,对多臂钻孔台车、自动装药引爆装置等进行引进和利用,并对这些先进设备性能加以研究和探讨,确保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在研究中,加强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定量化、标准化等方面的综合考量,以提高实际作业效率,减少传统人工作业存在的各类问题。在未来,应该研究新型的锚固支护方式,以提升现场监测的实时性、有效性,降低意外问题出现的概率。
(2)明挖法。对于明挖法的研究,增加井点降水功能,减少地下水对明挖作业带来的影响,同时对支撑系统加以改进和调整,提高开挖的稳固性。
(3)暗挖法。合理应用浅地层地基处理技术,增设小型灵活度高的开挖机械设备,对存在的空间小、问题多区域予以科学处理和管控,并合理设置临时支护结构,提高暗挖作业质量。
(4)盾构法。盾构法在使用中,需要充分了解地质条件特征,注重刀盘气压的自动化更换和处理,实现盾构平衡的效果,且合理利用超前探测排障技术,做好衬砌工艺的优化和调整,以优化作业质量,加快施工进程。此外,在盾构法应用中,还需利用三维仿真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数字化管控,快速识别处理存在的异常情况,避免危险问题的产生。
3 结语
在新形势下,地铁隧道工程施工技术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发展,实际工作中还应当加强技术研究,并科学选择隧道施工技术,保障施工作业的合理性、可靠性,从而加强地铁隧道施工的安全性与高效性,最终提高地铁隧道施工质量,保障大众的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