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2021-03-30张明
张明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贵阳 550000)
0 引言
混凝土作为水利土建工程项目中的一种常见材料,其所具备的结构性、耐火性以及可塑性等特点,可进一步提高水利土建工程结构的耐久度,保证在固有的生命周期内可以维系更高的强度,以延长基件工程的使用寿命。但是从混凝土技术施工角度而言,其呈现出施工复杂性、综合性特点,将直接影响着水利土建工程的建设质量,例如混凝土配比环节、浇筑环节等,必须遵循相对应的施工基准,才可避免因为施工差异所造成的质量问题。对此,混凝土施工技术应全过程落实,到整个施工项目体系中,通过技术手段的创新提高整体工程建设质量。本文则是针对水利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1 水利土建工程概述
水利土建工程主要是针对现有的水利环境以及自然生态结构,设定出以民生事业为基准的工程建设体系,进一步实现水利资源的合理分配,例如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可以真正将水体资源实现区域空间内的持续性供应。在此期间,混凝土施工技术则是整个水利土建工程的重要施工基准,通过混凝土所具备的高强度特性,结合钢筋结构以及各类施工技术等,可以确保不同承重体系内整个结构属性是符合工程建设诉求的。从工程建设角度而言,任何一个系统的设计与应用,需要在生命周期内可以完成持续性的维护作用。特别是对于水利设施来讲,其在水体资源分流、节流运作的过程中,整体结构将受到水体冲击,产生自然耗损的现象,这就需要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对应的施工基准,保证每一类数据参数是符合土建工程建设诉求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水利土建项目在投入使用过程中可以提高实际运作效能,降低结构损耗率。
2 现阶段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2.1 混凝土裂缝问题
水利土建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占比较大,但是其在长时间耗损过程中,将呈现出严重的裂缝问题,对混凝土结构造成应力影响。如果裂缝面积较少,则可能影响整个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如果裂缝面积较大且较深的话,则将对整个水利工程土建结构产生破坏性影响。产生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前期材料配比以及中期施工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界与内应力的影响而产生裂缝现象。例如,外界温差环境较大所引发的热胀冷缩问题,将对内部结构的内应力产生一个持续性荷载的作用,而当外界作用力高于整个混凝土结构的承重极限值时,则必然产生严重的裂缝问题。
2.2 钢筋结构问题
钢筋作为混凝土结构中的支撑材料,通过钢筋架构构设出一个完整的混凝土施工框架,然后通过混凝土的渗透性与钢筋形成精准对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但是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由于钢筋属于铁质材料,在潮湿环境下,可能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反应产生铁锈物质,对钢筋结构造成腐蚀问题,降低钢筋结构的荷载能力。除此之外,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水利土建工程项目中水体侵蚀的持续性特点作用于钢筋混凝土中,则受到混凝土裂缝的影响,必然对内部钢筋产生一定的侵蚀效果,降低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3 其他问题
水利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属于综合性特点,其与不同专业施工领域具有一个交互特征,例如施工材料、施工技术及各类管理方案等,一旦其中某一类施工工序不完善或者是施工技术应用方法不规范,则必然对整个混凝土结构产生严重的影响,降低水利土建工程结构的质量性,无法在全生命周期内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从混凝土施工模式而言,任何一项施工工序的制定与落实,应符合工程建设导向,结合施工技术属性,打造出更为完整的建筑结构。但是现场施工过程中,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混凝土施工将产生严重的阻碍问题,产生专业对接力度不足的现象,降低工程建设质量。
3 水利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化对策
3.1 加大混凝土施工原料的审核力度
原材料作为混凝土施工的重要基准,通过对原材料属性质量等方面的决定,保证混凝土在配比过程中是符合工程建设的诉求的。对于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施工原材料的选取及控制能力。
(1)针对原材料进行采购时,承接材料采办的专业人员必须确保原材料供应的质量性与可靠性,并针对原材料进行全方位分析,保证不同原材料在分段时间供给内是符合工程建设诉求的,进一步提高原材料配比质量。
(2)对混凝土材料进行等级设定时,应充分结合水利土建工程对于材料本身的施工诉求,且施工单位在进行材料等级确定时,应针对工程项目的需求指标提高一个等级,保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是高于或等于整体建筑诉求的,规避建筑质量不足的问题。
(3)在材料配比过程中应严格分析好原材料的属性,然后按照科学性规范性的配比工序,对材料进行逐一融合,提高混凝土材质的质量,以符合水利土建工程的施工诉求。
3.2 混凝土施工技术优化
(1)水利土建工程项目中,混凝土施工具有复杂性与专业性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必须针对混凝土浇筑过程进行严格分析,结合质量控制环节,保证每一项施工工序落实的完整性,进一步提高技术匹配基准,增强混凝土结构性能。从实际浇筑工具而言,混凝土施工应先按照整个工程项目对于混凝土现浇模板的数量、形状等进行分析,结合不同匹配参数,设定出先后顺序,保证混凝土模板浇筑的持续性。
(2)在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结构进行分析时,应查正好钢筋位置的预埋深度,分析出浇筑工作在前期设计与现场施工中的参数配比情况,避免出现施工误差的问题。
(3)在现场浇筑过程中,必须保证施工现场的清洁性,避免杂质混入到混凝土中,降低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4)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针对整个施工层进行分析,结合混凝土配比情况及浇筑工序设定出层次性或一体性的浇筑工序,保证混凝土在凝合过程中可以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增强结构稳定性。
(5)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此类工序主要是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增强不同材料之间的粘合属性,同时也可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的契合到整个结构空间中。但是在振捣过程中必须确保振捣工具不会对钢结构造成损坏,避免产生结构应力缺失的问题。
3.3 混凝土养护工作优化
水利土建工程项目属于室外建筑体系,混凝土在投入使用过程中也将面临外界复杂环境的影响。对此,需要针对混凝土施工进行养护处理,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并且在投入使用过程中可以维系长时间的稳定状态,增强水利工程的运营收益。在实际养护中必须综合考虑到工程项目的运行环境以及内部环境,对混凝土本身产生的应力影响,按照一定的养护措施,定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质量排查,避免产生缺陷问题。一方面在混凝土浇筑完工以后,需要进行3~4 周的养护,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后期投入使用过程中,以最大的应力荷载维系整个工程项目的运作。另一方面,在混凝土结构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养护处理,针对外界荷载情况及时查找出混凝土存在的裂缝现象并进行修复处理,提高工程结构的质量。
3.4 建设混凝土施工评价体系
水利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混凝土施工与其他工程专业也将存在交互性特点,而对于水利工程周期性较长的时限内,则必须针对混凝土进行专业化防控,避免在现场施工应用过程中产生严重的裂缝问题。对于此,必须设定出相对应的施工评价体系,将不同施工专业之间所产生的交互性进行分析,依据工程建设指标测定出相对应的建筑防控机制,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技术是符合工程建设需求的。例如针对混凝土施工及养护阶段,设定完整的评估体系,结合技术施工特点以及工程建设需求等,将整个评估指标分化到各个施工环节中,这样才能真正将技术立足于工程项目建设之上,实现规范化管理,规避各类施工问题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为整个水利工程项目提供基础保障。
4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水利土建工程项目中的基础所在,在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必须针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落实进度施行全过程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为此,在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优化时,必须分析出不同混凝土施工呈现出的关联点与损耗点,结合工程项目的建设方向,构设出更为完整的施工框架,满足水利土建工程的建设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