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修缮施工技术与管理
2021-03-30刘永成
刘永成
(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12)
0 引言
古建筑文物是当下人们对古代社会进行探索与了解的重要依据,它对现代文明的发展影响较为深远。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古建筑文物受到相应的损坏,这使古建筑文物保护方面的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所以,不断地加大力度开展对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使大众的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才能够实现保护大环境的形成。
1 古建筑修缮技术原则
1.1 修复与保护并重
我国历朝历代的建筑物都比较注重施工技术,工艺复杂,甚至同一类型的施工技术都存在不同的差异性,施工难度较大,因此就需要修缮人员认真制定修缮计划,严格按照修缮计划进行施工。然而我国的古代建筑物大多都有相应朝代的历史文化,为此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有明确的规定,在修缮、转移、保养文物的过程中,要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不同地域、不同年代的古建筑都有不同的艺术风格,要尊重这些差异性,尊重每一个地方的技术和文化。古建筑修缮中有两大原则,即保持原状原则与尽量不干预原则。因此,在古建筑的修缮过程中,要依法落实国家相关法律,加大对古代建筑的保护力度,在保护建筑原状的基础上进行修缮。因为古代建筑具有历史价值,如果在修缮过程中改变了建筑物原有的形态就破坏了其历史价值,因此应该修复与保护并重。
1.2 遵循优先维护原则,注重整体规划
古代建筑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珍贵的历史价值,而古代建筑都是以建筑群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修缮施工人员在进行建筑物修缮的时候要依据整体建筑群进行合理规划,制定一个完整的群体修缮方案,不能只考虑个体,要对整体建筑群的风格、特点在施工前进行深入研究,在这基础上对古代建筑物的损害程度进行评估,将建筑群中的核心建筑规划出来,按照损害程度以及核心价值将需要维修的建筑物进行先后顺序的排序,遵循优先维护的原则,注重整体规划,尽量还原古建筑群体的风貌。
2 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当前人们的文化水平以及观念认知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古建筑文物的破坏事件也在逐渐增多,这反映出人们缺乏对古建筑文物的保护意识。虽然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实际的宣传效果却达不到预期,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积极参与。而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古建筑文物参观的兴趣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使得一部分的经营者抓住基于对古建筑文物进行大力的开发,最终导致古建筑文物遭遇一定程度的破坏。对于古建筑文物的保护方法,大部分地区也在积极地开展对已经受到损坏的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但是因为所应用的保护和修缮方法不够先进,没有足够的合理性,完全不符合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规律,结果古建筑文物在修缮完成之后,丧失其原本的风貌,极大地降低了古建筑文物的价值。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地区得到了相应的开发和利用,但是并没有对古建筑文物的特征和城市的发展充分地结合起来进行考虑,而是单纯地进行城市的建设和改造,最终导致很多古建筑文物遭到损坏。此外,还有一些没有遭到破坏的古建筑文物,因为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改变了其周围的环境,导致对古建筑文物的整体性以及和谐性造成很大的影响,进而造成不可逆的损失。给古建筑文物的整体性造成破坏。古建筑文物的整体性特征,还表现为和周边景观的协调统一关系。可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经常出现古建筑文物被迁移、抹除特色印记的现象,没有保留应有的文化底蕴,违背了修缮和保护的初衷。比如说我国初期的学校或是村级办公室,普遍都设置在各村的祠堂之中,当时还留下了许多富有年代特色的标语,而后期修缮时,为了保留原貌,选择调整回祠堂的格局,还把墙上的标语一并抹去,直接造成这类古建筑文物文化韵味的消失殆尽。
3 现代古建筑文物科学合理的保护和修缮措施
3.1 增强民众的古文物保护意识
在现代社会环境中,很多人对古建筑和文物的保护意识不强,不会积极学习相关的保护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有关机构需要做出协调一致的努力,在这方面提供良好的宣传和指导。作为教育机构,我们应该确保学前教育到大学的各级教育自然地与文物古建筑保护知识相结合,增强学生文物保护意识。文物保护机构应积极利用互联网、电视等平台进行良好的宣传,加强受众保护古代建筑文物的积极性;文物机构应认真规划古建筑文物保护制度,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此外,应建立人性化和科学的激励机制,一旦发现有人毁坏了古建筑的文物,应立即给予适当处罚。概括地说,在古代建筑文物保护方面,要实现国家统一领导和优越的声音,保持后续保护和修复活动的完整性。
3.2 提升古建筑修缮工程图纸设计的合理性
修复古建筑时,开展业务的部门应与项目负责人和评审人员保持密切联系,以确保在修复古建筑时能够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古建筑修复施工方案中的科学评价和处置可以确保古建筑图纸后修复过程中工作的合理性。评估工作完成后,专家可以处理和分析古建筑修复中存在的不足和缺失问题,并将其反馈给工程部门,以改进古建筑修复工程项目的科学设计,遵守施工作业规定,减少实际修复过程中施工变更的数量,提高作业管理的效果和效率。古建筑改造项目的重点是相关的古建筑修复作业。原项目列表不能直接直观地显示项目的实际工作量,也有相关的工程作业,特别是“修复”和“更换”作业。整个项目的数量差异很大。
3.3 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古建筑不受破坏
当旧建筑物修理时,有必要保护旧建筑物。为了避免在施工过程中破坏旧建筑,有必要做好修复和处理工作。修复古建筑时,古建筑的破坏是人为因素和各种设备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自然环境也会对旧建筑造成相应的损害。因此,在修复旧房屋时,有必要分析可能造成损害的各种原因。在此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特殊披露要求,调整和分析施工现场设备进行各种操作,以实现设备使用中的综合施工控制目的。为了控制相应的标准,建筑施工经理需要相应的资质证明,以避免施工过程中非专业人员对古建筑造成损害。修复古建筑之前,必须制定运营计划,必须按照运营计划进行运营。
3.4 加大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监管力度
由于古建筑的修复规模较大,修复难度逐渐加大,管理者必须在此期间加强监督管理,有效避免对古建筑修复环节造成更严重的破坏。进入施工现场前,修理旧建筑物的人员必须为相关操作人员做好前期工作培训和学习,掌握先进的维修技术和方法。古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意义,因此在修复工作中应进行更好的保护工作。改造古建筑时,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差,施工机械不当,影响古建筑的施工安全。修复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提高制度的可靠性。修理中使用的新技术很少,因此需要控制施工风险,以满足维修工作的质量。
3.5 建筑材料的选择准备
中国先后颁布了修复古建筑的相关法律法规。因此,在修复古建筑时,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注意并记录建筑的所有施工细节,包括原材料的选择,了解古建筑中使用的原材料的特点,始终与合理准备修复所需原材料的建筑原材料相一致,尽力使古建筑在修复后和修复前保持原状。与现代建筑相比,古建筑大不相同。在古代,科技的相对水平落后。通常使用木材、石头和砖等原材料。与现代水泥混凝土相比,原材料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要求相关维修施工人员在维修过程中格外谨慎,规范施工作业,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更加重视施工安全管理。在加强生产建设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还应保护古建筑的安全稳定,避免因安全管理问题对古建筑造成后果。有必要严格控制各个层次的施工作业,以避免维修过程中发生事故,保证维修工作的质量。
3.6 实践操作以及后续的保护工作
事实上,修复古建筑存在许多负担和矛盾,这也是建筑工人面临的巨大挑战。①古建筑的建筑材料大多是石头和木头。但是,施工过程中资金不足,容易引起原料短缺,一些木材可能会开裂、干燥、潮湿,因此用传统材料修复旧建筑也是一个困难的过程;②砖和新鲜古建筑的质量也是改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手工制作的砖和壁画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同时,这些砖和瓦不能大规模制造,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控制工程费用;③旧建筑改造完成后,需要进行后续保护工作,以解决旧建筑中可能出现的漏水和漏水等问题。工程完善后,如果出现其他问题,施工人员也必须及时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做好古建筑的防治工作。一般来说,古建筑维修的施工管理需要施工人员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维修过程,以确保其原始价值和保护其原始外观。
4 结语
我们应该对损坏的古代建筑及时进行修缮,施工单位在修缮技术上一定要遵守修复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保护好古代建筑原有研究价值,在无法进行复原时也要适当改动,并且遵循优先维护的原则,根据建筑物的受损情况酌情制定维护方案。在修缮管理方面,要保证修缮方案的质量,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更要结合建筑资料,制定规范性的修缮管理方案。在修缮施工前对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严格挑选原材料,加强后期的养护工作,对各个施工程序严格把控,就一定可以做好古建筑的修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