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BIM方法应用探究

2021-03-30郭俊

建材与装饰 2021年21期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设计构件

郭俊

(安徽华盛国际建筑设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01)

0 引言

装配式建筑的利用有效地缓解了传统建筑工艺中建筑周期长、环境污染严重以及资源消耗过大等缺陷,促进建筑工程的高效稳定进行,因此在目前的建筑设计中得以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装配式建筑往往存在装配精度不理想,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施工效率难以达到预定的期望。通过在装配式建筑中运用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阶段对建筑物进行模拟与检测,能够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保障施工质量,并且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促进建造领域高水平稳定发展。

1 装配式建筑主要特征

装配式建筑又称建筑工业化,即由工厂制造生产、现场进行安装的集成式建筑物,工厂生产的构件包括梁、板、柱、剪力墙、楼梯等,这种建造模式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向人们展示了建筑业的全新图景,建筑物也可以像生产商品一样,工厂批量生产标准构件,运送至工地后像搭积木一样进行拼装即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特征如下:

(1)功能多样化。①装配式建筑外墙设计有保温的功能,能够实现冬暖夏凉的效果,节约了空调的使用次数,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②装配式建筑的墙体和门窗的密封性较好,隔声效果好;③防火、抗震性能好。

(2)施工装配化。装配式建筑大量的构件是由工厂生产完成,可以实现保温、隔热、装修一体化设计和施工,保温隔热板及装饰面可随预制构件在工厂生产完成,或者预制构件上预留装饰面板的埋件,既保证了保温隔热、装修质量,又能加快工程整体进度,简化现场施工工序,减少施工时产生的废料及噪声。

(3)设计多样化。目前的建筑设计多以房间内的固定格局为主,房屋的整体运用不是很灵活,而装配式建筑可以避免这些缺点,其主要特点是可以进行空间的大小分割,根据住户的需求来配置。

2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2.1 装配式建筑规划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深入发展,工程建筑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导致工程建筑对建筑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装配式建筑设计规划阶段,科学合理地运用BIM技术,能够保障建筑方案不断优化发展,发挥出建筑设计最好的效果。对于装配式建筑场地的选取而言,通过运用BIM技术,能够有效结合建筑场地的环境因素与建筑项目的工程指标相贴合,降低环境对于工程质量以及施工进度的影响,选择最适合工程项目的施工场地。对于装配式建筑图纸而言,BIM技术可以通过参数模拟施工的实际环境,模拟真实的建造材料以及实际的建造结构,并且通过关联材料分析材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进而方便设计师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减少实际建造产生的损失。同时BIM技术还可以将二维图纸以直观的三维图形展示,使装配式建筑施工更加立体,并且容易找到其中存在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对于施工控制而言,BIM技术能够有效缓解不同建造部门所产生的矛盾,比如在施工过程中一个部门的施工流程或者材料发生了变化,其他部门的施工方案会同步做出对应的改变,减少了因为沟通不及时所带来的障碍,增加了整体施工流程性,确保可装配建筑的科学合理性以及可行性。

2.2 构件设计制造与埋件设计布置

随着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建筑模型被上传到BIM数据库中,其中也包括构件与埋件的设计制造与布置,建筑设计师可以方便地对这些信息进行调用分析,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保障设计方案的完整性。构件设计制造是整个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关键,在预制构件实际的制造过程中,制造厂商需要与装配式建筑施工团队仔细核对构件参数,降低构件的制造误差,保障构件能正常投入使用。通过BIM技术可以将整个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尺寸、材质及其制造数量统一提供给制造厂商,并且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建设构件的浪费。制造厂商通过统一的参数能够保障构件的制造更加稳定,并且缩短制造周期,高效地投入使用,降低时间成本以及误差损失。埋件的布置关系整体装配式建筑的稳定性,因此埋件设计需要细致并且全面,保障每个埋件的位置都能发挥其该有的功效。通过BIM技术的运用,可以通过软件对买家设计布置进行模拟预埋处理,通过模型分析埋件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埋件设计布置的高效性[4]。通过运用BIM技术的信息分析特性,能够有效地优化埋件布局架构,有机结合装配式建筑墙体结构设计梁结构,促进梁结构与墙体开洞能够协调统一,降低因为错误开洞而导致的墙体破坏,提高整个装配式建筑质量。

2.3 协助构件拆分工作

在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过程中,需使用相应构件,其中常用的构件为框架柱、阳台、楼梯等,通过各项构件继而能够完善整体的建筑内容,在构件的拆分过程中,也需采用BIM技术。在模型应用的基础上,需对其内部的构件进行合理拆分,有利于确保建筑工程的连贯性,可以有效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同时,在构件拆分的过程中,有利于设计人员充分掌握建筑整体构件之间存在的关系,有助于全面观察各个节点。在实际的拆分过程中,需减少构件的数量,由于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相对复杂,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相对较高,需不断优化构件。例如,在叠合板拆分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结合板宽的不同情况,并利用BIM技术快速了解其具体的数量以及相关的数据。根据实际情况对板宽进行合理的调整,以此减少构件的类型。同时,在BIM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需不断深化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根据技术的应用效果,对其进行逐渐优化,并完善完善的工艺流程,提高技术的应用水平,继而促使该技术发挥自身的优势,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BIM技术的广泛应用。

2.4 优化构件埋件布置

在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过程中,应当结合构件拆分原则,并对构件埋件布置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充分应用BIM技术,以此可有效优化埋件布置。例如,在梁柱的埋件过程中,需采用内嵌式梁柱,该构件本身具有相应的埋件,然而,设计人员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需单独设计钢筋吊钩环。由于该构件在设计过程中,需根据建筑整体结构展开有效的调整,继而能够确保埋件的合理性。同时,在预制柱埋件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将该构件上墙与柱之间衔接的地位进行设置,使其与钢板高度保持一致,并为其设置具体的参数。在模型的创建过程中,可结合装配式建筑的实际结构进行科学调整,继而使其满足建筑模型的实际需求,充分提高建筑施工效率,以此能够有效观察建筑中的参数,确保建筑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促使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符合我国规定的标准。因此,当前BIM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得到有效应用,在模型的创建过程中,可为施工人员后续的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3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各行各业中均得到良好的普及,其中在建筑行业的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BIM技术,尤其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该技术可有效深化其设计内容,完善各项施工的细节。BIM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现阶段,在预制构件工作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明确其预制率,促使其符合我国的建筑要求,防止其与实际应用情况不相符。目前,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得到广泛使用,有效整合各项专业内容,并在各个环节对构件提出相应的内容。在构件拆分的环节开始到工程的整体施工,均可对该技术进行应用,有助于加快建筑设计的整体速度,确保设计的方案具有良好的准备性,完善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内容。并对细节进行精细化,在实际施工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能够更加明确有关施工内容,全方位立体展现建筑结构,以及各个构件节点的安装方法,便于施工人员快速地投入工作中,不断挖掘BIM技术中的实际价值。

4 结语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筑行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而装配式建筑在依托BIM技术的前提下始终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中。BIM技术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征,在显著提升设计质量以及合理性的同时,会在本质上减少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和负担,降低成本投入,优化完善整个生产流程,落实实现数字化、信息化以及现代化。为了确保在装配式建筑中发挥BIM技术的利用价值,应当要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技能、注重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生产以及施工实施监督管理,为确保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装配式建筑设计构件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