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中心区江心洲岛生态化发展研究
——以《扬子洲地区发展控制规划》为例

2021-03-30吴怨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1年6期
关键词:江心洲中心区扬子

吴怨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 引言

我国各大河流中广泛分布着泥沙落淤形成的江河洲岛[1]。城市中心区的江心洲岛具有独特的区位和景观特质,其发展建设对所在城镇产生很大影响。全球很多城市中心区的洲岛建设都是城市的重点区与特色区,如纽约的长岛、斯德哥尔摩的斯塔丹岛等[2],对我国城市中心区江心洲岛的建设起到借鉴作用。如长江中下游的南京等城市中心区的江心洲岛,取得了生态保护、城市功能拓展等方面的成果[3]。

本文所研究的城市中心区江心洲岛是指位于城市中心城区范围内、邻近城市核心区的江心洲岛,洲岛形态较为完整,洲岛建设有生态保护和城市开发两方面的要求。以南昌市《扬子洲地区发展控制规划》为例,探索城市中心区江心洲岛的生态化发展建设方式。

2 城市中心区江心洲岛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与开发建设需求的矛盾

在习总书记提出长江经济带应当“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后,我国生态保护要求全面提升。城市中心区的江心洲岛,区位条件好、土地价值高,有极强的开发需求。这种极高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与开发建设需求矛盾,是洲岛建设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2 洲岛发展相对独立,需要强化与所在城市的功能与交通衔接

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江心洲岛是依托所在城市发展建设的。但同时,江心洲岛发展相对独立,具有独特的景观价值和较为完整的内部功能体系。洲岛的上岛交通只能通过桥梁、隧道方式,与周边的交通衔接较为不便。如镇江世业洲,仅洲岛东侧扬溧高速出入口一条收费上岛路径,影响了世业洲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江心洲岛与所在城市的衔接更为重要,洲岛建设在充分发挥自身相对独立的基础上,需要明确与城市的功能关系,强化交通衔接,保证洲岛发展基础。

2.3 江滩生态环境保护与防洪要求的矛盾

洲岛四周江滩具有季节性的水淹规律,形成了沼泽、湿地和动植物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但同时也对洲岛的防洪系统提出要求。随着洲岛的开发和防洪堤的建设,江滩的生态系统往往受到很大影响[4]。因此,江心洲岛的发展建设要确保防洪安全性、有稳定的堤坝,同时还需要对江滩的生态体系提出可落实的保护策略。

2.4 洲岛开发建设的工程难度较大

江心洲岛以泥沙堆积为基础,洲头不断冲刷、洲尾不断淤积泥沙,加之洲岛上水系众多、与外围江水连通,工程建设难度较大。因此,洲岛上开发建设的区域需要谨慎选取,整体也应以低强度为主。

3 城市中心区江心洲岛建设模式

按照整体建设功能导向,我国城市中心区的江心洲岛建设可分为生态型、城市型、融合型三种模式,建设重点各有不同。

3.1 生态型江心洲岛

生态型江心洲岛以生态保育、田园景观、城市公园等形式出现,以文化生态体验、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主,如长沙橘子洲、哈尔滨太阳岛等。洲岛注重生态体系的构建和自然景观的建设,倡导原生环境保护。有学者提出景观的“弹性”设计,使景观在不同外界环境干扰下维持自我修复、再生的可持续性[3],较适用生态型江心洲岛的建设。

3.2 城市型江心洲岛

城市型江心洲岛以产业新城、城市住区等形式出现,以商业商贸、居住社区等功能为主。城市型江心洲岛需要注重上岛通道的建设,以广州二沙岛为例,除广州大桥快速路外,还有五条道路与江北衔接,轨道交通也上岛设站,强化了洲岛与城市的衔接。同时,由于洲岛的生态与地质特性,要着重控制城市建设的开发强度,避免过度开发。

3.3 融合型江心洲岛

融合型江心洲岛将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融为一体,以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等功能为主,如南京江心洲、温州七都岛等。融合型江心洲岛平衡了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与城市开发建设需求。这种类型的洲岛面积相对较大,在保证完整生态系统的同时,还可进行适度地城市开发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 扬子洲生态化建设思考

扬子洲是南昌市中心区、赣江之上的江心岛,南北两侧临东湖区与红谷滩中心,向东衔接鄱阳湖,生态价值与开发价值并存。2009年,南昌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扬子洲地区和南新乡部分地区规划建设的决议》,将扬子洲列入发展控制储备用地,10年内严格控制开发建设,除农村生产、生活服务和公益事业等基础设施外,不得改变土地用途。十年中,南昌城市建设快速推进,扬子洲一跃成为城市中心区一江两岸的焦点。2019年储备期满,扬子洲的规划建设成为南昌市的重点,政府编制了《扬子洲地区发展控制规划》,指导未来扬子洲地区的发展建设。

4.1 以“控制”为手段的扬子洲生态化建设原则

扬子洲首先明确了以生态保护作为发展建设的前提,强调全域“生态化”的建设原则。同时,扬子洲又具有较高的开发建设需求,岛上居民改善生活生产条件的需求非常强烈。因此,扬子洲的建设采用“融合型”的洲岛建设模式,强调以“控制”为手段,平衡开发与保护的需求,避免解禁带来的报复式开发建设。在针对多种开发情景演绎的基础上,扬子洲选择了开发量适中的模式,并对城镇建设、生态保护、乡村更新、农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全面控制要求。

4.2 以“底线”为基础的环境保护与城镇建设战略

扬子洲在南昌市城市风道之上,是候鸟迁徙的廊道。岛内保留着原生态的江州环境,洲岛四周的江滩区域生态体系敏感性较高。扬子洲明确了保护原生环境的“生态底线”:预留多条200m宽的候鸟迁徙廊道;建立水系生态格局,预留水系缓冲区,形成全岛海绵体系;用“弹性”景观设计的理念建设防洪堤周边区域,划定江滩区域为生态缓冲带,保护生态多样性。其次,保证城乡建设的“安全底线”:针对扬子洲的沙洲地质,建设用地选择高程相对较高、地质更为稳定的洲头区域,并控制城镇建设整体低强度开发;预留不同级别的城市通风廊道;结合地形、水系、农田等要素,综合划定城镇建设空间、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控制开发建设规模。

4.3 以“零污染”为目标的产业协同战略

在控制储备期间,扬子洲城镇建设严格受控,产业发展相对停滞。扬子洲现状以农业为主,滨江城镇有少量乡镇企业,并配有货运码头。储备期满后,扬子洲在保证生态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产业升级。因此,扬子洲以“零污染”为目标,搭建产业体系:迁出现有低端制造业;结合隔江相望的东湖区、红谷滩,引进新兴高附加值产业,以研发、服务等业态为主,实现产业跨越式升级;结合岛上水系生态、田园景观,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增加生态与农业发展附加值;制定产业准入白名单和黑名单,引导和控制产业体系的形成。

4.4 以“绿色”为导向的交通发展战略

当前,扬子洲仅北一环路衔接两岸,交通不便。未来,结合扬子洲功能与产业布局,搭建“公交+慢行+特色”的“绿色”交通体系。公共交通方面,增强洲岛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明确市域快线、轨道交通5号线的线路走向与站点布局;在洲岛的不同区域增加公交上岛通道,洲头增加隧道上岛接口,保证洲头景观,洲岛中央结合城镇建设区域增加上岛主干路,洲尾新增上岛快速路;结合轨道交通,建立站点500m全覆盖的公交体系,并结合江岸建设景观公交环线。慢行交通方面,结合公共活动空间,划定私家车禁行区,并结合轨道交通和公交站点,建设覆盖全岛的慢行网络系统。特色交通方面,依托洲岛上丰富的水网,建设水上特色体验型交通,助力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4.5 以“一体化”为原则城乡共融战略

扬子洲生态景观价值高、农业特色突出,一般城镇开发模式不适用于扬子洲。在扬子洲的建设中,控制城镇开发建设规模,从道路交通、市政配套、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海绵体系等各个方面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时,在乡村建设中提出适合扬子洲的独有模式。根据不同特征将现有乡村划分为五大类型,并以保留升级为主要方式,制定差异化升级策略:生态型村落予以保留,增加生态和农业旅游服务功能;产业型、城镇型村落与镇区紧密衔接,低端产业进行清退,适度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沿路型、散布型乡村现状质量较差,缺乏产业基础,进行迁并。

5 结语

城市中心区江心洲岛的建设对城市整体生态环境、滨水景观、特色产业发展都具有正向影响。扬子洲的发展建设突出了生态的引领作用,着重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开发建设需求,探索生态化的洲岛建设路径,希望可以为其他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江心洲岛建设提供经验。

猜你喜欢

江心洲中心区扬子
三峡库区不同蓄水阶段下江心洲的时空演变分析*
长江干流江心洲过去35年面积变化及其特征
嘉陵江中游水电梯级开发对小龙门江心洲的形态演变与影响机制研究
江苏扬子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从江心洲到江“新”洲——“红领巾研学院”课题研究活动
2019南京扬子当代艺术博览会
岔路失羊
转向盘中心区试验及数据处理
城市中心区地下人居环境空间规划
城市中心区异型交叉口改建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