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2021-03-30赵林萍贾松涛李梦雨赵雪峰
◎ 赵林萍,李 超,贾松涛,李梦雨,赵雪峰
(河南中标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1)
1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1.1 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
通过对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农用地环境污染分级可分为轻微、轻度、中度、重度4个级别,其污染程度分布分别为1.1%、1.5%、2.3%和11.2%[1]。农用地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安全性,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也会带来不良影响,严重影响我国食品安全,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农用地污染[2]来源于多方面:①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②畜禽养殖业的废水和粪便携带的致病菌、抗生素代谢物。③农村没有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处理系统,导致生活垃圾污染农用地。④未经处理的工业固废和废水引起农用地的污染。农用地污染可能造成农产品有机磷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如镉、汞、铅、砷)残留超标及多氯联苯超标等。
1.2 农产品生产过程资源利用效率低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部分生产效率及资源利用率高的农产品生产企业或农业合作组织不断涌现,如牧原股份、双汇发展等河南企业发挥示范作用,为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树立了良好的标杆。但还有很多的农产品生产散户、小户,其农产品产量低,且生产者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单薄,为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滥用农药、化肥,造成农用地环境污染且没有采取修复措施[3]。另外,有些地区农业资源要素不够集中,因此资源管理效率低下,不能进行标准化、规模化作业,多是以一家一户为主体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相关技术规范、技术标准难以推广普及,生产经营行为随意性大,生产过程难以有效监管,从而影响农产品质量水平整体提升和农业品牌创建[4]。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利用有限的宝贵资源,生产出产量更高、品质更好、更加营养健康的农产品,值得深思。
1.3 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水平低下
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综合性技术基础工作[5],通过制订和实施标准,以简化、统一、优选为原则,将农业生产全过程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从而获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加快推进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塑造高品质农业品牌、维护消费者健康的重要途径[6]。但目前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还面临着宣传培训力度不足、标准化体系建设不力、缺乏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标准实施力度较弱、缺乏标准化示范区以及标准化建设资金扶持力度不足等一系列困境。
1.4 农产品检测能力不能满足市场要求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当设立或委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查检测,发现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并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但目前农产品检测机构特别是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检测参数较少,检测设备不够齐全,检测队伍尚未成型[7],对农产品的检测能力低下,因此,可能有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比如韭菜、芹菜、西红柿、豇豆等农产品易存在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1.5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不完善
由于食用农产品的销售和消费周期短,检出不合格后进行下架、封存、召回以及原因排查等风险控制措施的时效性不强,溯源较为困难[8]。随着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断重视,我国已经建立了不少与农产品追溯相关的标准。按照追溯环节可分为生产、加工、流通以及覆盖全程的追溯标准等类别;按照农产品类型分类,包含粮食、果蔬、食用菌、茶叶、畜禽、蜂产品、水产品以及农产品通用的追溯标准等类别。从标准建立的整体上看,已经形成了农产品可追溯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但从协调性、统一性和可操作性上看,还存在不足之处。各类标准的层次不清晰,有些类别多个标准之间存在重复和交叉现象,有些类别还没有制定标准[9]。
2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2.1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品质的重要引擎。我国农业科技研发机构有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国家启动并实施了一大批重大科技项目,如土壤修复技术、智慧农业技术、新型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业节水技术以及绿色投入品减量技术等[10]。近年来原创性科技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然而科技成果不应停留在学术报告里,不应停留在论文里,应当用于农产品的实际生产、加工环节中。应加速农产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于农产品生产,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条技术支撑体系,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2.2 开展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工作
为贯彻落实2018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围绕“农业质量年”,农业农村部制定了《2018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要点指出,要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坚持质量第一,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依据《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规范(2020年版)》要求,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实行年度确认制度。自获证之日起,每3年(每隔2年)提交一次独特性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报告。这一政策表明,我国农业发展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增量发展导向转变为质量提升导向,即由原来的产量第一转为质量第一的发展思路。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工作对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引领作用,不仅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业效率,更能大力提升我国农产品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11]。
3 鼓励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
近年来,国际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从最终产品合格转向种植养殖环节规范、安全、可靠,积极推崇和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从“农场到餐桌”全过程控制,随之产生了生产管理和控制体系及相应的体系认证[12]。随着规模的不断升级,农产品产业逐渐呈现市场化、国际化趋势。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品牌价值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对消除信息不平衡、传递信任、减少重复检验并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维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际上主流的农产品体系认证有HACCP体系认证、GAP体系认证、GMP体系认证、On-Farm体系和SQF体系认证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国开展的农产品体系认证体系有农业农村部主导“三品一标”为代表的产品认证,以及以HACCP、GAP为代表的过程管理认证。
3.1 “三品一标”认证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三品一标”。“三品一标”是由农业农村部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服务品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13]。目前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已暂停,预计推行无公害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农业农村部今后会加强有机农产品认证,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逐步开始由认证机构进行主导,并接受CNAS认可委员的监督。农产品认证工作的开展是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
“三品一标”认证制度是以标准或技术规范作为认证准则,申请认证的单位需要按相关标准及技术规范进行生产操作,从源头上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14]。通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推动了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和应用,基本形成了贯穿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及贸易的农产品和食品认证体系,同时,追溯系统的建立能把认证产品的质量安全信息直观反映出来,使农产品生产过程透明化、生产行为规范化,一方面能规范农业生产者的生产行为,另一方面也能方便消费者识别和消费安全的农产品。
3.2 过程管理体系认证
开展农产品HACCP、GAP认证体系对于如何开展农产品源头监测、监测数据如何体现风险、风险评估如何显示预警、预警体系如何应对以及应对系统如何响应等研究有重要作用[15],是农业生产规模化、规范化需要思考的重点之一,对提高绿色、安全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对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 讨论
农产品质量安全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的可靠性、使用性和内在价值,包括在生产、贮存、流通和使用过程中形成、残存的营养、危害及外在特征因子,既有等级、规格、品质等特性要求,也有对人、环境的危害等级水平的要求[16]。①在进行创新研发,解决优质农产品种子、农用地产地污染的基础上,需要优化资源配置,科学使用农药、化肥、杀虫剂等资源,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提质发展。②要推进名特优新农产品品质评价、“三品一标”认证及HAPPC等过程认证,同时,有关部门要做好政策引导,促进农产品生产过程标准化、规模化,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而能够切实可行地促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