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半干旱地区困难立地造林绿化策略探究

2021-03-30

中国林副特产 2021年5期
关键词:半干旱覆膜造林

刘 浩

(忻州市忻府区秀容国有林场,山西 忻州 034000)

1 困难立地造林绿化现状

在对半干旱山区的地理位置、土壤情况进行研究后,在半干旱山区开展绿化造林,是提高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适宜方法和途径。半干旱地区一直存在着造林绿化效果不佳等问题[1]。在造林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不断对半干旱地区造林的方法进行优化。其中的经验包括雨季容器小苗造林,覆膜式造林以及实施密闭式封补类型造林。干旱无雨是导致造林工程失败的主要原因,其次就是由于造林资金不足,远远无法满足造林的资金需要[2]。严重影响了整个造林绿化的前期准备和实施,直接影响到对绿化项目的整体监测和管理优化。

2 措施与对策

在实际工作中,主管部门要积极培训绿化管理人员和整合管控机制,确保按照规范化要求和区域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管控措施[3]。

2.1 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按照绿色发展管理要点,全面建立健全绿化项目运行维护机制,确保建立健全较好的综合管控模式。与此同时,将半干旱地区造林项目纳入区域规划体系,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2.1.1 推行分类管理机制。为保证半干旱地区造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积极推行分类管理机制。为了半干旱地区造林能够达到预期效果,需要根据经济运行管理规划和空间发展分析造林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建立系统且全面的监测框架,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2.1.2 贯彻全面集中造林绿化管理。积极贯彻全面集中造林绿化管理这一方针,确保管理效果符合具体控制要求。与此同时,全面推进监督管理,充分发挥规模经营效益,切实提高半干旱地区林业攻坚成效,确保区域经济发展与绿色环保发展协调支撑。

2.2 整合资金体系

加大造林绿化苗投入,确保造林绿化工程质量和造林成活率,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加大林业投入,积极争取半干旱地区造林资金,确保半干旱地区造林资金的均匀分配以及有效且合理的使用[4]。要实现半干旱地区造林效果综合开发的目标,需要进一步巩固基金管理,只有良好有序的财务制度才能充分满足基金项目的实际使用需要。要实现经济运行监测、造林绿化管理和项目管理协调的目标,项目的实施必须与半干旱地区林业造林绿化管理规划有效结合,敢于挑战。半干旱地区政府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造林资金,进一步完善区域资金管理结构,确保资金到位,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平台,进而实现对半干旱地区造林项目的整体进度进行跟踪和监控。此外,技术主管部门还应巩固资金控制结构,整体维护绿化效果监测机制,优化管理效能,促进绿化体系的全面推进。

2.3 技术措施

为提高半干旱地区困难立地造林绿化效果,除了要管理好基础规划和资金结构外,技术支持体系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因素[5]。只有大力推行经验性技术模式,才能形成符合实际应用需求、符合绿化造林资金管理及获得基本效益的技术系统控制机制。近年来我们尝试在半干旱地区石灰岩陡坡上使用涂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的技术监控和管理机制,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特点,才能进行更加合适的治理,极大程度提高绿化效果,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发展。

2.3.1 落实半干旱地区结合型监督管理机制。在半干旱地区造林工程中,要结合该地区的区位条件和植被生长实际情况,完善人工造林工程和综合造林工程。换言之,有必要结合半干旱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确保符合管理机制的措施。植被种群的种类和密度符合特定的环境质量控制条件,形成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要提高半干旱地区困难立地造林效果,就要在标准化土壤处理的基础上,采用联合造林工艺,提高造林绿化项目成活率,才能在实际应用中更为有效。

2.3.2 要进行全面封山禁牧管理。特别是在需要采取造林措施的地区,要根据立地和植被条件,进行人工造林、空中造林和封山育林。做到科学、经济、高效。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补则补。要结合水平环山位置确定范围,结合随机程序,切实完成播种造林工作。实行一次演替和二次演替的原则后,要对草场采取封山育林措施,防止草场保护工作加强,逐步地增加和重新修复植被,增加草场植被的种类和草场植物种群的密度,充分发挥草场的生态效益后,采用水平划行、随土而宜分级的原则,对土壤处理后的石柱、采石场等土层较厚的沉积所形成的区域进行了绿化。

2.3.3 容器苗造林。过去专业人员在实施绿化造林时使用的容器大多数是一个直径6 cm的塑料袋或一个直径8 cm的小型塑料杯。在区位条件和环境良好下适宜种植,但不适宜立地条件差的地方,存在很多自然阻力。因此,在困难立地条件下宜尽量使用直径大于12 cm 的大营养杯和适当合理配置苗木时必须的营养土数量;10%以下的土壤中可以使用一种较为适宜的轻粘性土肥料[6]。使用3年生以上幼苗移植造林,根据当地地区土壤排水墒情及时进行定期浇水,配以各种保水剂等各种技术保护措施。

2.3.4 覆膜分层造林。主要是针对半山和干旱地区的分层造林,特别是在山地荒山困难的森林立地分层造林中,利用覆膜分层造林能够较好造林效果。覆膜分层造林各种技术配套措施的广泛应用,有效地大大提高了覆膜造林的苗木成活率,提高了造林地温,促进造林苗木的健康生长,特别多的是大大提高了苗木抗旱抗害能力,可以有效率抵御春季覆膜造林后20~25 d有雪无雨的严重造林旱情。以凌源市为例,凌源市近10年来每年累计应用此种技术的林业造林种植面积0.1万hm2以上,成活率80%以上。绿化造林所用树种的材料选择首先选的是防风抗旱造林树种。鉴于我国半干旱平原地区的森林地下水灌溉资源十分严重匮乏,所有应当考虑营造利于节水的灌木树种,以人工营造常绿灌木林地区为主,以乔木林为辅,特别尤其是五叶松林地锦,它不仅具有抗旱耐土壤瘠薄、抗旱、抗寒、地面森林覆盖迅速等优良的气候特性,且深秋红叶时期秋季红叶艳丽,极具经济观赏价值效果。实践研究表明,它是一种特别适合于高寒半干旱森林地区,兼备山地经济林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在困难地区立地斜坡造林的新型优选乔木树种,值得广泛推广。

3 结语

提高半干旱地区困难立地造林绿化效果,需要结合半干旱地区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因地制宜有效的管理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区生态工程和经济管理的实际情况,实行相关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体系的充足完整性。同时对造林绿化进行具体的技术监控,确保了造林绿化的经济性、科学化及造林绿化的生态效益。采取科学严肃的态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半干旱地区造林绿化计划和技术措施。把困难地区的林业纳入该地区改革重点,加强国民经济规划和投资力度。在造林绿化过程中推广覆膜式造林、营养性土容器苗造林等新型技术及保水性溶液、生根制剂浸入式造林等新型技术。选取抗旱作物树种,首选当地的乡土作物树种,尤其是集自然生态、经济价值于一体的灌木森林作物树种。加大了抚育工作力度,落实了管护职责,确保了造林的成活率和资源保存率,使得困难立地造林绿化更科学更经济有效。

猜你喜欢

半干旱覆膜造林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晋北地区半干旱风沙区典型林分适宜性评价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一种半干旱地区苹果园贮水棒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浅谈半干旱地区丘陵混交林造林模式
基于SLS覆膜砂的无模铸型快速制造
花生新品种锦花20覆膜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