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幼龄林抚育现状与管理对策探讨
2021-03-30赵国林
赵国林
(石河子市花园镇一四三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石河子 832021)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资源众多,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建立森林资源不断减少。林业成为了农业的重要分支,其发展关乎着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发展林业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从造林到幼林郁闭这一段时期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即是幼林抚育,在林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1 林业发展和幼林抚育的重要性
森林是地球的屏障也是人类的保护者,森林的建造和林业的发展关乎着社会的各方面发展。首先,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护生态和维护物种多样性等作用。森林不仅仅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而且对于温度的控制也有重要意义。其次,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也是无法忽视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由于种植业的限制,林业作为农业的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帮助人口脱贫有重要意义,林木本身也可以创造经济价值为当地人民提供收入来源;另一方面林业的稳定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幼林抚育是保证林业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其实施成效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森林面积和林业发展水平。幼林抚育一方面可以维护森林资源的数量,也可以通过合理维护提高森林质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护森林以及维护城市绿化成果,从有利于我国林业的持续发展。总的来说,幼龄林抚育是林业发展的关键部分,而林业的发展对于国家政治经济和生态都至关重要[1]。
2 我国幼林抚育工作开展现状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的经济发展通常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为了在短时间内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近年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生态文明建设逐渐贯彻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人有了环保意识。然而,幼林抚育是林业发展的关键措施和基础工作,本身比较复杂,而且技术含量很高,因此无法在短时间内发展完善。现如今,我国的幼龄林抚育工作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偏远地区,对幼林抚育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关人员仍然没有树立正确观念或认识不深刻;其次就是在树木生长过程中各个方面的管理水平存在缺陷,从而影响了树木的生长和质量。此外,幼林抚育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本是为了保护环境而必要的投资,但是有些地区因为经济限制同样因为资金问题影响了幼林抚育工作的开展。总的来说,幼龄林的抚育工作除了资金的外部支持和思想上的主观重视外,要更好完成主要需要在技术和管理水平上进行不断探索和完善,这样才能从长远上保证林业的发展[2]。
3 幼龄林抚育的管理对策
3.1 根据自然条件选择各地适合种植的树种
树木的生命力非常旺盛,我国的很多树种,尤其是南部的常绿木本植物,适应力极强,在我国的很多省份和地区都可以生长。不过想要树木生长茂盛、品质好、经济价值高仍然需要对气候条件进行选择。气候条件包括阳光、温度、水分以及风速风向等各方面。在某地区种植什么样的树木最合适,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也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以往的种植经验来综合分析。比如,若树木喜欢光照,对水分要求较低,新疆的沙漠地区应该首选这类树木。若树木喜欢漫射光,耐阴性好,对光照要求不强,则适宜在高山森林或云雾中生长从而保证上佳的品质。其次,对于降水的要求主要可以根据地理上的等降水量线进行分析,若有必要也要结合空气湿度。温度包括空气温度和地表温度,要根据当地的长期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就是要考虑土壤的酸碱度问题,通常情况除了土壤环境非常恶劣的位置外,树木对土壤的要求性不高,大部分土壤都能够保证树木的种植和成活。总之,在现代科技条件下,树木的移植嫁接等技术已经非常简单,但是,改变树木的生长环境如果从根本上不利于树木的生长,则既会影响树木的经济效益,更会影响树木的经济价值,因此,在树木选择上不能盲目,要更多的进行可行性分析,保证幼林抚育的树种选择科学合理,这也是加强幼林抚育管理的最基本对策[3]。
3.2 统筹规划,合理管理,提高人为调控水平
林业发展和幼龄林抚育是一项大型的工作,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在实施过程当中牵涉很多方面的人力物力,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就变得尤为必要和重要。科学的管理模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更好地进行幼林抚育,促进林业的发展。而科学的管理模式首先要做到统筹规划,无论是土地的使用、树种的选择、栽培过程当中的整体决策以及对于林木资源的砍伐运用都需要进行整体的规划研究并进行统一调配。保证一棵树木的良好生长可能只需要一个人就够了,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并不涉及到过多的管理问题,但是要种植成千上万棵树的时候,却并不是通过调用成千上万的人力来实现的[4]。而是要通过有效的管理发挥出有限人力的最大作用。而林木资源不仅有经济价值,其生长和最终使用更是涉及到很多问题,如果相关人员各行其是,不仅不利于幼林抚育工作的开展,更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其次要让相关人员各司其职,在幼林抚育的工作开展过程当中需要设置哪些职位,各个岗位存在的作用以及人员的权责都要非常清晰,实施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有利于各司其职局面的形成[5]。最后管理层要保证科学决策,决策是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最开始的步骤,关乎着整个管理项目的成败。只有科学合理的决策才能让团队的工作真正有所价值,保障幼林抚育工作。比如,根据幼林抚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主要为了经济还是为生态建设服务,这两种常见的不同目的的相关工作措施是不同的,在进行种植之前,这是需要提前进行合理规划决策的。其次就是资金的运用,上文提到,幼林抚育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那么在决策时也需要进行合理的资金分配,避免造成浪费。以上都是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提高管理水平对于大型的整体上的幼林抚育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3.3 合理进行松土除草浇水施肥等基础环节
树木的生长周期相对来说比较长,但是因为生命力顽强好成活,所以其生长过程并不需要过多的人为干预,但是做好一些植物生长基础环节是必要的。首先是定期松土,树木为了汲取养分往往会深深扎根,定期松土可以更有利于树木获取生长所需的养料,避免束缚树木的根系发展。而杂草过多会影响树木吸收养料并可能造成病虫害等众多问题,因此适当的除草也是必要的。但是不需要矫枉过正,因为森林是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可以让很多植物共生。此外,树木生长主要靠雨水浇灌,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性气候,旱涝灾害频发,因此在树木所需水分的保证上可能需要人为的调控,要根据当年季节特点以及树木的具体情况来合理决定灌溉的频率及程度。最后就是施肥,树木在幼龄时因为根系不发达,所以吸收土壤中养分的能力有限。并且很多情况下出于经济目的的考虑,需要施一些有机肥料来更好的保证树木生长。这些基本环节虽然属于常识性认知,但是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要根据现实情况合理进行基础步骤的落实,才能更好的保证幼林抚育工作开展[6]。
3.4 优胜劣汰,调整种植,寻找合理的间作植物
树木生长周期较长且种植后成活率较高,因此很多情况下除了提到的基础环节的工作外只需要让树木利用自然条件生长即可。但这并不代表种下树苗后便可一劳永逸,而是需要对树木的生长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若有树木存在病虫害等问题则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如果难以进行修复,则要对相关植株进行及时清理,随后做好补充。对于成活率低的成片儿树林也可以采取相关措施。这并不是对资源的浪费,而是对优胜劣汰规律的顺应,确保大面积树木的存活与质量。
森林是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可以容纳很多植物的共同生长。因此在树林种植的过程当中可以寻找合理的间作植物来丰富生态系统,维护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同时也更有利于树木的生长。但是间作植物的选择也需要进行慎重的分析。间作植物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间隙耕作的植物,因此只是森林种植的附加产品而不是以这些植物为主,所以这些植物的生长不能对树木的生长造成影响,或者与树木争抢养料。此外也要注意下高低搭配的问题,避免在生长茂盛时与树木在空间上进行干扰。
4 结束语
综合来说,林业属于第一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幼林抚育作为保证林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其有效实施需要进行不断探讨研究,从而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林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立足于科学理论,进行合理的植物种植分析,也要结合实际分析具体问题,最大限度的保证幼林抚育工作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