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杜鹃分布及发展现状分析与建议
2021-03-30刘洋
刘 洋
(丹东市林业和草原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丹东 118000)
杜鹃花(RhododendronsimsiiPlanch.)系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常绿、半常绿或落叶灌木。全世界的杜鹃花约有900种。中国是杜鹃花分布最多的国家,约有530余种,杜鹃花种类繁多,花色绚丽,花、叶兼美,地栽、盆栽皆宜,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
1 丹东地区杜鹃资源分布概况
丹东地区,雨量充沛,终年湿润,是中国北方降水量最多的地区,降水2/3集中于夏季,年平均降水量多在800~1200 mm之间,年平均气温6~9 ℃,受季风影响,季节变化明显,四季分明,是东北地区最温暖最湿润的地方。在海拔200 m以上的低山阴面山坡和山顶,分布有迎红杜鹃(包括两个变型:缘毛迎红杜鹃和白花迎红杜鹃),林下分布有照白杜鹃和大字杜鹃,有的成群成片,有的零星点缀。伴生树种主要有蒙古栎、辽东栎、落叶松、核桃楸、山皂角、黄檗、山杨、刺槐、山里红等乔木,胡枝子、毛榛子、红刺玫等灌木。
从分布范围来看,分布最广的是迎红杜鹃,其次是照白杜鹃,这两种杜鹃几乎遍布丹东整个山区,宽甸红石砬子山海拔600~1200m的山地阴坡也有迎红杜鹃、照白杜鹃的分布,分布区内数量很大,有的株龄达10年以上,并且每年可见两种杜鹃花小苗茁壮生长。照白杜鹃在凤城古城里入口的小山半面山集中分布近5000 m2。大字杜鹃在南部和东部分布较多;大字杜鹃可见较大群落,五龙山、虎山的大砬子沟、古楼子的矿洞沟都有大于一亩地的面积。相对而言,大字杜鹃是树型较大的杜鹃,树冠直径可达3 m左右,树高也有3 m左右的,树的下部粗干有7~8 cm,大字杜鹃开花有白色和粉色两种,观赏性最强。综上所述,丹东地区现有野生杜鹃花为3种,2变型。
1.1 迎红杜鹃
迎红杜鹃,又名迎山红,落叶灌木,高1~2 m,多分枝;树皮浅灰色,稍开裂。花芽椭圆形,被有褐色广卵形的牙鳞;鳞片有缘毛及圆形腺鳞。叶厚纸质,互生,叶柄长约5 mm,叶片狭椭圆形至椭圆形,表面绿色或草绿色。花1~3朵生于去年枝的顶端,花梗几无或约5 mm长,具白色腺鳞,花萼短,裂片5,有白缘毛,花冠漏斗状,淡紫色红色,花径3~4 mm,花冠外面下部有白色绒毛,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生于山坡灌丛中或石砬子上。
1.2 照白杜鹃
照白杜鹃,又名照山白。常绿灌木,高1~2 m,多分枝,树皮带黑灰色,剥落后呈灰褐色。花芽大,圆卵形,长约1 cm,被有褐色广卵形的鳞片,边缘有白缘毛。叶革质,互生,叶柄短,长3 mm,叶片长圆形或倒披针状椭圆形至倒披针形,表面蓝绿色稍有鳞片。总状花序,生于上年枝端,花序轴长1.8 mm,多花,花梗细,长约1.5 mm,密生细柔毛,花萼5裂,裂片三角形,有毛,花冠白色,小型,直径8 mm左右,5深裂,裂片长圆形。花期6~8月,生于山坡及山脊上。
1.3 大字杜鹃
大字杜鹃,又名达子香。落叶灌木,高1~2 m,多分枝,树皮灰黑色,剥裂。顶芽为混合芽,长卵形,长约1 cm,被淡褐色的牙鳞,最外层的鳞片三角状长卵形,渐尖,有褐色伏毛,叶近无柄,常着生在枝端,叶片纸质,刚开展时外卷,倒卵形。伞形花序,2~5花,先于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花冠大,广钟形,花径约5cm,粉红色,稀近白色,裂片倒卵形或椭圆形,内面有红紫色斑点,花期5~6月,生于干燥多石的山坡上或山峰林内。
2 丹东杜鹃花发展现状
杜鹃在丹东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优势、丰富的种质资源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但由各种原因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区域化生产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没有明晰的产业规划,生产商各自为营,重复生产或品种断带现象严重,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二是没有明确的产品定位,目标群不准确,销售被动;三是资金受限,发展缓慢,没有形成区域化生产优势;四是品种老化,科研力量不足,原有优良品种保有量不断减少,栽植技术不完善;五是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市场占有率低,销售瓶颈问题突出;六是没有成形的品种示范,只生产本地应用量少,不能形成品牌联动效果[1-2]。
3 丹东杜鹃未来发展建议
结合丹东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丹东杜鹃产业发展的方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政府牵头,提供一定资金保障,科研单位主导,从种质资源上进行整理、保存、研发,形成一整套的技术体系,为品种推广和扩繁提供基本保障,建立种质资源圃,形成专业品种园,在科研的基础上加大科普力度,提升丹东杜鹃的知名度;二是加强杜鹃花的品种培育,选育花期长、花色艳丽、抗旱、抗寒、抗病能力强的杜鹃新品种;三是生产链合理区划,与有生产能力和技术完善的企业合作,形成种苗生产基地,打破原有的生产瓶颈,保证不同规格的苗木保有量,即可满足小规模苗圃生产用苗,又可大面积推广在园林应用上,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园林景观;四是在城市规划和振兴乡村计划上,以杜鹃为名片,为杜鹃品种推广创造一定规模的示范效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