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岭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庆阳子午岭林区发展变化纪实
2021-03-30董继军
董继军
庆阳子午岭林区,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交界地带,总面积761.69 万亩,森林覆盖率65.96%,有木本、草本植物1459 种,有野生动物208 种,是黄土高原中心地带保存较好的天然植被区和重要的生态公益林区,更是国家“一圈三区五带”林业发展新格局和我国国土生态安全重要骨架的组成部分。这里森林植被茂密,山势巍峨壮观,风光秀丽宜人,历史遗迹众多,是集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旅游观光、科学研究、红色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山野型森林公园,更是陇东地区固碳释氧、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削减污染、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扩大生态空间、提高区域生态承载力的绿色长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重要理念和重大方略。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讲到“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对我省生态环境修复和防沙治沙、林业生产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庆阳子午岭林区的高质量发展提振了精神,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
近年来,在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部大开发、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战略的支持和省市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带动下,庆阳子午岭林区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林区辐射带动作用,以巩固发展林区生态建设成果为重点,因地制宜,统筹谋划,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扎实推进“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及其提质增效行动,大力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林区森林资源质量、资源管护能力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白鹭、灰鹤、金钱豹等珍贵野生保护动物种群逐步繁衍壮大,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抓工程重质量,国土绿化面积大幅增长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2020 年底,庆阳市从2013年开始实施的“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圆满收官,连续七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730.85 万亩,总投资18.82 亿元,林区26 个基层林场的干部职工成为了这场国土绿化大会战的主力军,共完成造林104 万亩。林区统筹“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化林修复等生态工程,坚持建设质量与数量同步提高的原则,严把规划设计、施工作业、苗木供应、整地栽植、检查验收、幼林管护等关键环节,采取适树适种、良种壮苗、多树种配置、封育结合、集中连片、整体推进、规模治理等措施,大力改造低质林,保护天然林,打造景观林,建设碳汇林,高质量完成了造林育林任务,使林区面积显著扩大,森林质量明显提高,林区及周边整体绿化面积达到了全市面积的五分之一以上。
抓责任重落实,森林管护成效显著提升
林区各基层林场顺应林业发展形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和治理,实现了从造林育林优先的阶段性重点向造林育林与管理保护同等重要协同发展的常态化理念的转变。把资源管护、火灾预防、野生动植物保护、禁牧育林、法律宣传等工作作为头等大事,逐步建立了以林长制为核心的管护责任体系,健全了县(区)协调指挥机制,组建了地面巡护、瞭望监测、防火通讯、半专业扑火队、义务扑火队等森林火灾预警处置队伍,建有131 个资源管护站,逐年新修防火通道,配备了专业化设备,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工作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连续30 多年没有发生较大森林火灾。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和巡山踏查制度,特别是在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体管护人员坚守岗位,履职尽责,从源头上杜绝了捕猎、贩卖、运输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林区的各类资源在有效保护中不断发展壮大。
抓创新重科学,苗木经济产业健康发展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长期以来子午岭职工始终秉持“精益求精苦钻研,艺高胆大为家国”的工匠精神,传承几代林业人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技术,发挥林区专业优势、地理优势和产业优势,把育苗规划与营林生产、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整合土地资源,引进前沿技术,加大种苗培育力度,深入研究种苗生长规律,钻研技术改进,勇于创新试验,不断提升种苗的出芽率和成活率,在扩大育苗规模的同时有力提升了育苗质量。形成了以培育油松、侧柏、云杉、沙棘、刺槐为主,白皮松、刺柏、樟子松、铅笔柏等名贵树种为辅,优良品种达到40 余种的子午岭种苗品牌,带动了周边乡镇苗木产业发展壮大,为林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为林区群众增加了经济收入,切实发挥出了行业引领作用。
抓旅游重保护,生态旅游产业迅速壮大
子午岭林区自然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山势巍峨,林草丰茂,美景如画,这里是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边区军民创建陕甘边根据地的扎根处,是“南梁精神”的发源地,建有南梁革命纪念馆、刘志丹太白起义革命纪念园等红色旅游景区。在雄奇险峻的子午岭主脉之上,遗存着中国最早的“高速公路”——秦直古道,更有诸多历史文化古迹和珍贵野生动植物,旅游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林区积极响应国家“建设美丽中国”号召,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规划,充分利用林区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和红色革命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整体性规划,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不仅为全市人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观光旅游、学习教育的旅游胜地,也为人们了解生态建设、了解林业工作,认识子午岭、保护子午岭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
抓服务重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
早些年,山大沟深、通讯闭塞、交通不便、条件艰苦是社会大众对子午岭林区的第一印象,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庆阳子午岭林区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摆脱了林业人靠山吃山、走路靠腿、通信靠吼的生活窘境。在全国率先实施了西部地区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新建公租房1266 套,改造危旧房3301 户,建设安全饮水工程41 处,维修改造林区道路214 公里,林区26 个基层国有林场都通上了平整宽畅的硬化路,建起了现代化办公大楼,职工住上了设施齐全的公租房,有了图书阅览室、文化广场、健身器材、小超市等,各基层管护站点也建起了一体化办公房,通上了网络,用上了自来水,建起了野外视频监控网络,使用无人机进行巡查。这一系列的变化不仅改善了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更使“扎根林区,以场为家”的理念深入人心,让广大林区职工获得了更深的认同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抓发展重管理,“子午岭精神”在传承中不断升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调研时讲到“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上世纪60 年代,来自全国各地的知青和支建工人来到子午岭林区,他们住窑洞、睡窝棚,远离家乡与林为伴,肩挑手挖地造林护林,用青春创造了奇迹,以“绿了青山白了头发”无私奉献精神,换来了子午岭的茫茫林海,凝聚出了代代相传的“子午岭精神”,成为了林区持续发展向好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各级党组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传承和发展“子午岭精神”为切入点,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等工作,创新实施党员“五岗联创”、干部职工“三岗争创”活动,全面加强党员职工教育管理,涌现出了一大批立足岗位争做奉献的先锋示范党员和优秀职工,使“子午岭精神”在争先创优中得到传承和升华,使林业人善良、淳朴、敬业、勤奋的良好形象在实际行动中得到展现,更使子午岭不仅山清水秀,而且风清气正。
建设美丽中国,子午岭人永远在路上。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将在应对气候变化、固碳释氧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庆阳子午岭林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自觉在服务大局中做贡献、求发展,做好绿水青山的守护者、金山银山的创造者、生态文明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