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求侧管理下的我国新疆棉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2021-03-30朱爱孔韩明悦

中国棉花加工 2021年4期
关键词:棉纺织市场需求棉花

■ 朱爱孔 何 芳 韩明悦

〔1.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

〔2.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

一、引言

“十三五”时期我国棉纺织产业发展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模式转变。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新常态的开始,棉纺织产业经济效益增速放缓,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包含“棉花种植、纺纱、织布、印染、制衣”在内的产业市场份额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波动式下滑的行业特征。

以棉纺织产业中间的织布环节为例,根据国际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的织布产量达到了906.75亿m,2019和2020年我国的布产量分别为555.19亿m和460.3亿m,人均消耗布由2016年的65.77m下降到2019年的39.72m,降幅达到了39.61%,消费需求严重下降。2020年国际市场环境极不稳定,瑞士良好棉花协会(BCT)以新疆地区存在“强迫劳动”和侵犯人权问题为由取消对我国新疆棉花的国际认证,2021年3月以H&M和耐克为首的BCI协会国际品牌停止使用我国的新疆棉花对我国棉纺织国际市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根据乌鲁木齐海关统计2021年1~2月份新疆口岸的纺纱制品出口金额为4.18亿元,同比下降36.83%;新疆的服装出口金额为27.9亿元,同比下降了22.45%。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棉纺织产业在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必须从需求侧的管理入手,激发国际需求活力和释放国内需求潜力,利用产业需求创新投资来提升棉纺织品的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

二、新疆棉纺织产业结构需求侧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国际纺织产业需求侧发展视角分析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纺织产业带来沉重的打击。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调查分析显示,纺织产业供给终端的服装企业损失了30%的营业额和90%的利润,而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棉纺织产业基地。疫情防控方面,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疫情全国范围内的可防可控,并迅速开展棉纺织产业的复工复产工。而以印度为首的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受疫情影响客观上为国际订单回流本土提供了条件。

原料、面料市场2020全年销售额为6 702.73亿元,国际贸易中实现了2.04%的增长率,家纺市场全年销售额为1 689.36亿元,实现了14.2%的增长率。但是今后随着疫苗的投入全球疫情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控制,一方面东南亚国家棉花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棉花产量也逐渐恢复,另一方面来自欧美等地的棉纺订单也有可能重返东南亚等劳动密集型的低加工成本国家,需求订单的转移会对我国以新疆棉花种植为源头的棉纺织产业对外贸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加强需求侧管理,重振棉纺产品国际市场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疆棉纺织产业国际需求侧分析

新疆作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区,2020年棉花产量为5 161 000 t,占到全国棉花总产量的87.3%,丰富的棉花资源为当地棉纺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随着“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新疆作为连接欧亚大陆的中心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资源优势,串起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

“一带一路”使得新疆棉纺织产业迅速发展,新疆棉纺织产品通过亚欧大陆桥远销中亚、欧洲等国成为新疆棉纺织产业新的增长点。疫情爆发前,新疆棉纺织产业在2019年服装出口额达324.70亿元,占全国服装出口额的21.45%,比2018 年增长了18.92%。在需求侧管理方面,“一带一路”为新疆棉纺织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但是对消费市场需求管理的忽视给也棉纺织产业市场开发带来了威胁。具体来说中亚、中东和欧洲各国在宗教信仰、社会经济、服饰文化方面具有很大的地区差异性,导致在棉纺织市场上也存在不同的需求[1]。然而新疆棉纺织产业链条内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需求反应机制,对国际市场需求的良性互动不够密切,快速反应机制不够健全就导致了棉纺产品市场供给和需求的错配,最终影响新疆棉纺织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新疆棉纺织产业国内需求侧分析

国内市场上,内需潜力的不足影响了新疆棉纺织行业产能过剩。新疆的棉纺织产业从起始的棉花种植到终端的纺织服装销售形成了一条漫长的产业链。棉纺织产业下游市场需求和上游棉纺织产业供给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源错配,造成上游棉纺织产品的品质难以适应下游纺织企业的需求,最终在棉纺织产业内形成需求错配循环,造成供需失衡。在消费市场的终端也会影响广大消费者对棉纺织产品的消费需求。

从棉纺织产业技术层面来看,国内纺织企业有一部分纺织设备和技术落后,资源消耗量大,单位成本过高,生产的产品多为无品牌的低附加值产品对顾客的消费需求难以形成吸引力。小的纺织企业棉纺产品质量更是参差不齐,影响了广大消费者对于国产品牌的信心,迫使消费者在市场中倾向性的选择国际知名品牌。而本土纺织企业产业技术创新不足,产业技术创新投资不足[2]。目前中小型棉纺企业大多通过价格战的策略来吸引价格敏感型顾客的青睐,纺织企业间以低价低附加值的营销模式进行产品终端销售。忽视以需求为导向以产业技术创新投资为驱动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最终导致棉纺市场的无序竞争状态,阻碍国内棉纺织业结构性内需市场的建立。

二、新疆棉纺织产业需求侧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棉纺织产业宏观环境分析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经济正增长的国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391 981亿元,国内需求同比下降3.9%。我国内需市场上的纤维用量超过3 000万t,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棉纺织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间的不均衡不充分一直制约着纺织业的发展步伐。全球范围内的纺织市场在短时间内无法复苏,再加上瑞士良好棉花协会(BCI)取消对新疆棉花的认证,直接造成了新疆棉纺制品对外出口受阻。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上游棉纺织产业的生产加工与分配,因此必须重视需求侧的导向作用,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做好需求侧的管理。具体来说就是在新疆棉纺织产业市场上以市场需求引导产业供给,以产品供给质量提升来从促进社会有效需求的供需均衡模式,将毫无疑问成为推动纺织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政治经济环境分析

2020年我国经济恢复过程中,需求端的恢复落后于供给端造成供给与需求的不均衡错配。同年12月份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性被提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日程,会议强调了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同时,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对于新疆棉纺织产业来说要主动融入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中去,挖掘国内国际市场需求潜力,坚持用包容开放的新发展理念来提升我国棉纺织产业市场有效需求能力,转变过去单一的产业规模投资驱动向技术创新投资、消费引导投资需求双驱动转变。我国棉纺织产业需求侧管理符合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时代步伐,通过内外需消费体系和需求传导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的化解棉纺织产业内外部的供需矛盾,最终为棉纺织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共同促进新疆棉纺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内需市场潜力分析

2019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人均纤维消费量为23 kg,日本、英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人均纤维消费量也普遍位于20 kg~30 kg的范围,从人均纤维消费量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不相上下。但是从制衣市场价值角度来比较,2019年发达国家人均衣着消费支出普遍达到6 000元人民币以上水平,而我国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仅为1 338元人民币,中西部偏远贫困地区人均消费更低。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纺织品的市场附加值有待提升,内需的潜力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需求侧管理可以有效的反馈消费需求,在需求层面上,准确的把握消费者的需求趋向,发掘消费者消费新习惯,做好对棉纺织产品的需求把控,建立以需求牵引供给的内需机制来重新激发市场活力[3],通过创新技术投资,进一步扩展内需市场,为新疆棉纺织产业提供新的创新驱动力。

三、对新疆棉纺织产业需求侧管理下的政策与建议

(一)在国际需求市场上,要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增进新疆棉纺产品市场适应性。从国际需求侧管理的角度,以新疆棉纺织产业国际市场战略环境分析为出发点,做到新疆棉纺织产业内部优势和劣势与外部机会和威胁统筹考虑,做好核心竞争力分析。根据内外部环境分析来选择相应的发展战略,具体而言新疆棉纺织产业必须依托新疆棉纺织业现有产业能力,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国际需求市场数据分析,并根据相关分析数据资料来做好供给调整,平衡供求之间产品匹配。微观层面,针对国外市场需求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集中差异化营销战略,集中于一部分目标群体来采取有别于不同民族文化习俗的产品,通过集中化来获取成本优势,通过差异化来提升国际产品的国外市场适应性,获得国外消费者的认可。

宏观经济层面,新疆棉纺织产业挖掘好“一带一路”的外部市场环境需求潜力,做好对外贸易的文化认同。具体来说一是要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大力发展口岸经济,新疆口岸经济的盘活将为新疆棉纺织产品的出口起到孵化器的作用,带动新疆棉纺织产品的出口规模;二是充分发挥新疆棉纺织产业的规模经济优势,并注重培养一批国际贸易业务拓展人才,扩宽新疆棉纺织产品的国际销路,谋求海外发展布局,棉纺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可以直接接近消费市场,能准确把握外需需求和海外产品市场适应性,构建我国棉纺织产业全球利益链推进国际需求的整体布局。三是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原则,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来吸引国际棉纺产业从业者来新疆实地考察研究,让他们亲身体会新疆棉纺织产业发展的真实情况,并谋求国际权威媒体的跟踪报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还新疆棉花以客观公正的国际形象,在国际需求侧重新获得国际市场对新疆棉花的文化认可。

(二)国内市场注重短期消费政策刺激与长期消费结构引导双轨并行。瞄准中高端目标市场,找准市场需求定位,主动适应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动,协调好棉纺织产业需求侧产品研发与市场渗透的双驱动,稳步推进新疆棉纺织产业的整体发展战略。

现阶段可以通过短期的政策刺激来尽快回复新疆棉纺织产业的产能。政府在新疆棉花种植、物流运输、纺纱、织布、印染、制衣、服装销售的产业链条内继续增大产业内的税收优惠,以政策红利为导向建立一套从终端棉纺内需消费市场到源头棉花种植的产业政策扶持链条,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由政策主导向市场引导转变[4]。让棉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享受国家减税降费的税收优惠和相关的产业政策红利,降低产业内的交易成本,最终通过纺织产品的成本优势来刺激内需消费。从长远来看还是要立足于中高端的棉纺消费市场的开发,培养民族消费理念,优化内需结构。消费者眼中的中高端的棉纺织市场并不等于高价的棉纺产品,而是物美价廉的高质量棉纺产品。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文化引领时尚的产业创新之路。重视国产棉纺产品品牌建设,消费者消费理念的培养需要一个明确的企业品牌来支撑,棉纺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也是企业无形资产积累的过程,用品牌拉近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促进消费者国产棉纺产品消费理念的认同。

(三)加大棉纺产业创新投资,提升棉纺织品有效需求。需求侧管理关键一环就是产业创新投资,它可以直接决定市场需求与产品供给的资源优化配置程度,也是推动棉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投资要坚持自主创新与吸收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核心的专业技术加大其自主应用研发力度,用投资来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并强化与国际上纺织强国的科技合作提升自身科技实力。以市场需求为牵引拓展与纺织产业链的技术投资的有机结合,做到以数字经济研究赋能棉纺产业需求升级,以绿色制造投资来推动市场需求可持续增长。“十四五”时期政府部门要从需求侧管理的角度出发来加大对棉纺织产业投资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创新投资主要面向棉纺纤维材料研发、绿色纺织产业加工、智能纺织工艺制造和节能减排纺织装备更新等高科技领域。需求侧管理对新疆棉纺产业创新投资不仅可以提升产业内的资源配置能力,还可以实现产业内各环节的平衡充分发展,以高质量的供给来促进有效的市场需求。

四、总结

新疆棉纺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在做好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重视好国内国际需求侧管理。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棉纺织行业市场环境,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棉纺织产业发展新格局。对于新疆棉纺织产业需求侧管理而言,主要从国际市场需求、国内市场需求和产业创新投资三方面协同发展,共同推动新疆棉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棉纺织市场需求棉花
棉花是花吗?
2021年《棉纺织技术》主题索引
麻纺标准紧贴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不旺 红枣行情暂稳
全球磷肥市场需求减少
棉花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棉纺织技艺
中棉行协发布主营业务收入百强榜
对新疆棉纺织产业集聚发展的几点探讨
辉门:用品牌拉动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