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旅游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2021-03-30檀艺佳

中国林业经济 2021年5期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资源

檀艺佳,李 嘉

(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003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鼓励发展乡村农家乐,也要对乡村旅游作分析和预测,提前制定措施,确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强调要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把资源变资产,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挖掘农业农村的新功能新价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我国农村几千年来积淀形成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民风、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地理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天然资源(李志龙,2019)[1]。

近年来,我国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均大幅增长。然而,尽管我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约占全国旅游资源的70%,但乡村旅游人数仅占国内旅游总人数的30%,乡村旅游消费还不到国内旅游消费总额的20%(赵越,2019)[2]。因此,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巨大。据以往经验来看,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并不能一蹴而就,而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并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就乡村旅游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基于此,本文从乡村人文、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三方面,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代表性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力图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研究进行总结与归纳,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乃至乡村振兴提供建议。

1 乡村旅游业与乡村人文研究

1.1 乡村旅游业发展与乡村人文振兴

我国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间,而且大约70%散落于乡村,乡村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也是乡村旅游资源的宝藏。因此,继承、挖掘和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人文振兴意义重大(史小建,2017)[3]。这一重要性体现在乡村文化自身的历史、艺术价值和对乡村振兴的实践价值两方面。第一,乡村文化的历史、艺术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特殊的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回归乡村本位,主动参与其生存空间的优化,助力乡村振兴。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土壤和灵魂根基,也是地方特有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资源(于蓉,2019)[4]。第二,乡村文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作用。文化具有公共性和外溢性,培育与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业,将有助于扭转当前乡村空心化格局,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孙九霞,2019)[5]。杨燕玲(2019)以河阴镇的举措为例,同样证明了通过提升村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和参与热情,能够为当地经济建设、生产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6]。

与此同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将反作用于乡村文化。英国社会学家厄里在1990 年首次提出了游客凝视理论。该理论随后被广泛应用于社会文化变迁研究中,但该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有学者研究认为,游客凝视影响乡村文化的变迁。一方面,游客凝视是乡村社会发展旅游业的初衷和目的;但另一方面,游客凝视也可能造成对乡村社会传统历史文化的消解(朱煜杰,2012;胡海霞,2010)[7-8]。因此,来自不同地区的客源与乡村旅游目的地间的长期互动,将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双向互动与交融,促使乡村旅游目的地逐渐形成互补、多元、充分、均衡的乡村文化(孙九霞,2019)。与之不同的是,周星(2019)认为,从乡村文化复兴的角度思考乡村旅游,乡村传统民俗文化的资源化和市场化值得关注[9]。

1.2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乡村旅游业存在乡村文化资源破坏、基础设施状况堪忧、乡村缺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人才等问题。首先,乡村旅游发展面临文化古迹、民居民俗等乡村文化资源被破坏问题。在早期乡村旅游业粗放式开发中,一些村落几千年来的原生态环境因缺乏科学的规划和保护,造成文化资源的流失。特别是一些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旅游资源一旦得不到合理的保护性开发,损失将是不可逆的。其次,乡村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阻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周锦和赵正正(2018)认为,应积极推进“互联网+文化乡村”发展模式,依托乡村的综合文化站、电子阅览室等文化设施,提高广大村民的文化素养,充分发挥村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提升乡村文明[10]。同时,政府应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领导者、主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的作用(李开沛,2012)[11]。再者,乡村缺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人才。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许多交通闭塞的偏远村落的村民陆续搬离故土,村落显得更加荒芜、萧条(李宁,2019)[12]。而随着农村的空心化,乡村文化遗产失去代际传承,面临生存危机(王宁,2019)[13]。对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政府要加强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人才的培育和引进。

2 乡村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研究

生态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周锦和赵正正,2018;黄细嘉,等,2018)[14]。乡村建设中,需要认识到乡村发展的差异性,合理配置旅游资源,强化生态保护,坚持绿色发展,避免出现乡村环境承载能力与产业生产能力不协调的格局。

2.1 乡村旅游业发展和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开发

乡村旅游业发展有利于加强城乡联系,绿色游、生态游促进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Kitahara,2003;Hiwasaki,2006)。旅游业是促进农村绿色发展的诱发因素和直接原因,但反之则不然(许国庆,等,2019)[15]。因此,要在农村绿色发展的同时做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特别对于贫困村,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贫困村的地貌多以林地、草原、滩地、戈壁为主,为了振兴经济,易导致超载的边际产能、种养殖业无序发展、草原散养过载超载等现象(王剑,2019)[16]。而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利用发展旅游业的收入反哺贫困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实现乡村的绿色可循环发展。

2.2 乡村旅游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现状与建议

农业旅游产业规划不合理以及缺乏有效管理破坏生态环境。乡村旅游业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应避免因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部分地区不结合实际、急于求成,未进行严谨的调研与整体规划,生搬硬套其他乡镇乡村旅游的运营模式,甚至过度开发利用乡村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低效的资源利用率及不科学的用地开发导致了乡村生态环境的恶化(晁楠,等,2019)[17]。

乡村旅游业绿色发展建议。一是要准确定位。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关键在于遵循旅游规律,培育核心吸引物(许国庆和阚如良,2019)。发展乡村旅游,首先应做到旅游品牌的准确定位。应结合地方地理资源、传统历史文化和民俗民风等准确定位,创建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品牌。在乡村旅游建设中,尽量保留原有的风俗文化和布局,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原生态的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旅游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谢丹,2019)。二是建立科学化管控机制。科学规划乡村旅游业的绿色发展方向,坚持保护优先,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科学评估环境生态功能及其承载能力,建立乡村旅游业绿色发展的管控机制(张灿强和沈贵银,2016)[18]。三是积极开发旅游产业链。在强化乡村生态环境和乡村文化保护的基础上,通过与农业相关产业的联动集聚,推动乡村旅游业和农业生产要素间的合理配置,促进特色农产品、休闲农业、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的有机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许国庆和阚如良,2019)。

3 乡村旅游业与乡村经济发展研究

3.1 乡村人口结构变化对旅游经济的影响

目前,对于乡村人口结构变化对旅游经济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人口结构变化有利于乡村旅游业发展。从乡村旅游资源的供给端看,尽管由于农村青壮年人口的流出,导致传统产业萎缩、社区生活凋敝,但很多自然资源受自然条件约束,因为人为干预少,反而得以保留原生态,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有效的资源供给(赵惠英,2018)[19]。从乡村旅游的需求端看,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休闲度假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乡村旅游需求旺盛。二是认为人口结构变化不利于乡村旅游业发展。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业产值和就业已占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的近五成,高素质的旅游业人才缺口较大,而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教育和技能培训水平低下,尚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肖怡然,2019)[20]。对此,姜晓琳(2019)[21]和董菁等(2018)[22]提出,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进程中,要将地方旅游文化精神形成自身的独特品牌,并吸引投资者,以资本带动人力资源的集聚,进而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加速当地旅游经济产业的优化升级。

3.2 乡村旅游产业链的经济价值

乡村旅游本身也是一种产业融合现象,将乡村资源禀赋与旅游业相结合,充分发挥乡村的自然优势与旅游业的服务优势,以此带动其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于少康等,2019)[23]。乡村旅游可以吸引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等流向农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也扩展了乡村旅游的产业界限。袁中许(2013)[24]指出,应该通过积极引导,发挥旅农耦合模式对乡村旅游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凝聚促动效应。为此,政府应实行战略策动,通过相应金融、科技、税收等政策配合和支持,并在地理文化资源框架下积极推动旅农耦合模式主导,内生发展乡村旅游业。当然,发展中要合理配置乡村旅游资源,规范市场管理秩序(王倩颖等,2019)[25]。

4 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学者们在乡村旅游业与乡村人文、乡村生态环境和乡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富有成果的研究。但已有文献尚存在不足:首先,关于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研究,或是对某一特定地区专门分析,或是对乡村旅游进行概括总结,尚缺少对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进行模式梳理和分类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其次,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乡村旅游与乡村人文、生态环境方面,与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有待深入。国外乡村旅游业发展远早于国内,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有较深入的分析。因此,可以在借鉴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我国乡村旅游业经济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探究乡村旅游业产业融合、产业链延伸及其经济和社会效益,以期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旅游业旅游资源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