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纳自然,景生冷暖
——环境描写之色彩处理
2021-03-30张雨婷
作文新天地 2021年8期
◎特约主持:张雨婷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创作源于自然,又循主观情思。在进行环境描写时,便可选择契合心境的景物进行艺术加工,融入作者独特的情感表达,使之冷暖有别、明暗有分,拥有“绘画”般的视觉审美。
明净简洁的色彩,“黑”“白”等无彩色系的词,或“河川”“大地”等客观概念的景,应用得当,能收到含蓄隽永、耐人寻味之效,如课文《昆明的雨》中人、景、物便淡而有味。温暖明快的色彩,“橙”“黄”等暖色系的颜色,或“月色”“黎明”等具有积极意义的意象可表达正向情感,如《济南的冬天》中老舍写山之薄雪、水之绿藻便渗透着人的主观温情。冷峻灰暗的色彩,通过“蓝”“紫”等冷色系的词,或“黄昏”“梧桐”等含消极性的物象来传递低落的情绪,如《秋天的怀念》中,窗外的萧瑟呼应着作者的绝望。对比变化的色彩,同一时空的反差色碰撞,或不同时空的环境对比,色彩的不同促人深思。如《故乡》开篇“阴晦”“苍黄”的描写,回忆中少年闰土的成长底色“金黄”“碧绿”,最后作者重提“深蓝”,色彩变化的背后渗透着鲁迅对社会的批判。
犹如声音赋予语言情感,色彩也赋予环境情感基调。写作时可将个人对自然世界的视觉体验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加工,实现绘画式描写,以臻景中寓情、情中写景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