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萍萍打好曲艺演员这份工
2021-03-30彭莉芳
文.图/彭莉芳
评话和伬艺是福州方言艺术的集中体现和典型代表,这一曲艺双璧被中国曲艺界称为人文“活化石”,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春节期间,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拿出看家绝活,在奉直会馆(俗称“八旗会馆”)举办公益惠民演出。
舞台上6名演员错落排开,邓萍萍着红色戏服端坐其中,奏着琵琶唱到,“福州福地号三山,三山矗立榕城中,三山留客在榕城,榕城新年春意酣……”顾盼生姿,宛如曲中人。
走下舞台,换上便服,邓萍萍更有“90后”的样子。
她言笑晏晏,谈起曲艺工作时表示没有太大的野心,想兢兢业业先打好演员这份工。说得兴起时大笑起来,两个酒窝若隐 若现。
邓萍萍的曲艺路是母亲林艳红领着走上的。一个“90后”一个“60后”,都受了深厚的家传影响,但两代人又不尽相同。
母亲引路 懵懂入行
林艳红因父亲喜欢听伬艺,耳濡目染之下喜欢上这一行。初中时就主动跟着戏班学习,而后进入福州市曲艺团(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前身)发展,获省首届曲艺节节目金奖、优秀演员奖等,业内地位斐然。
在团内,林艳红结识了同样爱好曲艺的丈夫。出生于1990年的邓萍萍在这样一个曲艺氛围浓厚的家庭中成长,林艳红参加大小演出时总是带上女儿,教她咿呀跟唱。
邓萍萍13岁时,林艳红得知福州市曲艺团开办曲艺班,就带她报了名。曲艺班上20多个孩子里,邓萍萍年龄最小,最大的孩子长她10岁。老师问她为什么来学,她有些委屈:“我妈妈叫我来的。”
评话和伬艺属福州曲艺两大类,各有千秋。“我们曲艺很难。”林艳红说,这个行当什么都要会,“男的女的都要会演。还不止演,还要自弹自唱。” 如此高门槛,要求曲艺班的每位学生需博采众长,习好声乐、乐器、身段、表演等基本功。
人生处处无闲步。自小的积累让邓萍萍很快入门,《虾米俤》学了半年,邓萍萍就幸运得到汇报演出的机会。“很聪明,有天赋。”林艳红毫不吝惜对女儿的夸奖。
为期3年的戏曲班学习结束,邓萍萍进入福州市曲艺团,与母亲林艳红一同登台表演。
进校园解曲艺传承之困
在曲艺团的十余年间,邓萍萍发现,台下的观众群体“一直都是老年人”,几乎见不到年轻面孔。林艳红对此也颇有感触。
福州评话和伬唱是福州方言地区最大众化的民间曲艺,福州人过年少不了传统曲艺的陪伴。上世纪80年代是福州评话、伬唱的黄金期。
“表演时,搭个小小的舞台就可以。”林艳红记得那时候,商演的班子一个月可以跑三四十场,一个乡村、一条街同时开着好几场戏,“满大街很热闹的”。
然而,和许多传统地方曲艺一样,福州评话和伬艺也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越来越多村民住进高楼大厦。”林艳红眼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邀请商演班子的家庭越来越少,福州伬唱演出市场出现滑坡。曾经每场至少几百人的听众,如今只剩几十人,而且大部分都是老人家。
福州评话也面临着同样的危机。导火索之一是福州方言的流失。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所长王宇颇为无奈,她说,为了将评话和伬唱传承下去,只要有人愿意学,传习所就愿意教。为此,传习所多年来坚持进校园、进课堂活动,为孩子们演出福州评话、伬唱等节目。
作为“90后”的邓萍萍尤其明白方言在同龄人中的语言鸿沟,“我这一辈的福州人已经很少说福州话了”。谈及福州曲艺传承,邓萍萍直言,语言关正是评话与伬艺“无法出圈”的一大障碍。
近年来,邓萍萍坚持跟随传习所进中小学校园、高校开班授唱伬艺。她惊喜地发现,虽然孩子不太懂方言,但“很喜欢曲艺”。其中不乏有天赋又努力的好苗子,得到省级乃至国家级赛事荣誉。
但目前开展此类教学的学校不多,方言进校园仍需时间,想让评话和伬艺在年轻一代中再放光芒,邓萍萍觉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两代人的曲艺人生
年岁渐长,与林艳红同一批进团的曲艺演员逐渐离开,就连林艳红本人今年也快到了退休年纪。“同一批都退休了,往下就只是萍萍她们。” 林艳红感慨道。
近年来,福建省市各级政府在保护和传承上做了很多工作,加大了对地方曲艺人才的培育。可尽管免费招生,依然很难招到学艺者,即使有年轻人来学,能坚持下去的少之又少。
邓萍萍十几年前就读的曲艺班中,如今留在这一行的同学不过五六人。
十余年来,因为演员严重断层,邓萍萍一直是传习所内的“老幺”。“青黄不接”的困局直至近来才得到改善。2020年6月,面对福州曲艺界长期以来从业人员老龄化现象,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首次面向高校学生征集曲艺爱好者,为福州曲艺注入新鲜血液。
与老一辈“一生执着于一门手艺”心态不同,曲艺一行之于如今邓萍萍一辈,更像人生的一种选择。有时她也想,哪天不想打演员这份工,就找找别的出路。
但惯性不允许她这样做。邓萍萍明白,老一批曲艺演员退场后,以她为代表的新生代就是团内的“顶梁柱”,“得撑 起来”。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评话与伬艺的复苏带来重击。传习所尝试开辟互联网舞台,将评话与伬艺的唱段发在短视频平台,还通过手机直播创造出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表演“场地”。
林艳红计划今年12月退休后,花更多时间在家庭上,但“传习所有需要,我都会去表演”。林艳红对短视频、直播这些不甚了解,但她相信,每一代人都应该用各自的方式将地方曲艺传承下去,释放出不一样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