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鱼王”入陕记(上)
2021-03-29卢君辉董世龙
卢君辉 董世龙
十一月初的黑龙江省,气温已经降到不足十摄氏度。一天凌晨,东方的天际刚泛起鱼肚白,一辆载着大型封闭水箱的运输车便发出隆隆的轰鸣,尾部拖着长长的白雾,驶出了一家工厂,向着西南方向开去。这家工厂大门的牌匾上写着几个大字:鳇鱼养殖基地。
这辆运输车要开向何方?车上装载了什么?一路上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这一切还要从一个月前说起。
陕西省一家新落成的海洋馆即将开门迎客,馆里已经进驻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水生生物,饲养员们每天都忙着监测展池水质、检查生物健康、制作各种饵料,悉心照料这些新的“住户”,帮助它们尽快适应海洋馆的环境。然而,海洋馆中尚有一个巨大的淡水展池,里面空空如也,仿佛正期盼着“住户”的到来。只有庞大的身体才能配得上这个巨大的展池,究竟让谁住进去合适呢?饲养员们犯了难。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资深的饲养员老李给大家提了一个建议:“我老家在黑龙江,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起,附近哪个村的渔民又从江里捕获了一条几百斤重的‘鱼王,放在古代,那都是要进贡到京城给皇上享用的。后来我长大了才知道,那是鳇鱼,一个只在我国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才有的物种。传说最大的鳇鱼能长到四五米长、近千斤重呢!我们‘请一条鳇鱼来咱们海洋馆,是不是也挺合适呀?”听了老李的建议,大家非常高兴,一致表示同意。馆长说:“老李你经验丰富,而且对当地比较熟悉,你就担任这次行动的负责人吧,带上几个年轻的小伙子,跑一趟黑龙江吧!”
经过一番周折,老李终于联系到了黑龙江的一个鳇鱼养殖基地,那里正好有体形合适的鳇鱼可以出售给海洋馆。可是问题来了:从黑龙江省出发到达陕西省,需要横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翻越太行山,穿越山西省,最终到达陕西省,全程有两千八百千米,车程长达三十个小时!如何长途跋涉地将鳇鱼安全、健康地运送到海洋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老李找到了一輛能够运输活鱼的大型水产运输车,经过一段时间周密的准备,他带领着几名年轻的饲养员坐上运输车,奔赴黑龙江,准备接“鱼王”入陕。到达鳇鱼养殖基地后,老李在渔场里来回观察、精挑细选,最终选中了一条外形美观、充满活力、健康无伤,体重一百多公斤的大鳇鱼。为了保证长途运输中,鳇鱼的排泄物不会污染水车中的水质,就需要让它提前一天禁食,运输途中也要保持饥饿的状态。
起程的日子到了。凌晨时分,为了方便捕捞,渔场先将水池里的水排出一部分,大家穿上防水衣,迈进池子里,从四周慢慢地接近鳇鱼,尝试用特制的大渔网缓缓将它罩住。这一切需要缓慢进行,因为一旦动作激烈,就容易使鳇鱼受到惊吓,一百多公斤重的大鱼在水里横冲直撞起来,那破坏力可是相当惊人的。等到鳇鱼不再躲避,渐渐安静下来,大家便一齐用力将网抬起,移至车上的水箱中。上车之后,老李开始不停地往水中投入早已准备好的冰块儿,目的是让鳇鱼的新陈代谢等生理活动随着水温下降逐渐变慢,相当于处在半麻醉状态,这样有利于长途运输。
万事俱备,立刻出发!这条“鱼王”能顺利地抵达远在陕西的新家吗?抵达之后它能适应新环境吗?请看下期。
基金项目:2020 年北京市东城区优秀人才培养资助
项目编号:2020-dchrcpyzz-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