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灌区农业水价改革实施成效及存在问题探讨
2021-03-29钟秀
钟 秀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乌江水利管理所,甘肃 张掖 734000)
1 乌江灌区概况
乌江灌区位于黑河流域中游甘州区境内下段,灌区辖乌江、三闸、靖安、新墩、平山湖五个乡镇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区域,灌区东与上秦镇相邻、南与新墩镇相邻、西与沙井镇相邻,北边与内蒙古省阿右旗相邻,共涉及30个行政村,268个合作社,共有用水户12 900户,人口50 080人。灌区灌溉历史悠久,土壤肥沃,资源丰富,东西宽33.5 km,南北长66.4 km,曾是甘州历史上有名的“鱼米之乡”,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灌区海拔高程在1 410~1 380 m之间,灌区以井水、泉水、黑河水三水并存的方式运行。灌区设计灌溉面积9.1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8.9万亩,申请用水总面积7.88万亩,其中河灌3.57万亩,井灌4.31万亩。河灌面积占总用水面积45%,井灌面积占总用水面积的55%,其中平原站2.14万亩,乌江站1.89万亩,三闸站2.63万亩,靖安站1.16万亩,平山湖乡0.061 3万亩。灌区属井、河、泉混灌区,引、提、蓄多种灌溉格局并存。灌溉水源有黑河、黑河支流(马湖子河、柳河、磨河)、山丹河、城郊泉水及城市污水。灌区引地表水(泉水)灌溉的共有八个渠系,即塔儿渠系、永丰渠系、元丰渠系、先锋渠系、有本渠系、庚名渠系、阿薛渠系、东泉渠系,共有大小45处独立引水口,其中:平原水管站3处,乌江水管站27处,三闸水管站14处,靖安水管站1处。灌区内现有干渠12条长96.47 km,建筑物308座,有支渠42条长128.84 km,建筑物1832座;有斗渠116条,长241.4 km;农毛渠1 654条,长612.7 km。建成斗渠以上各类建筑物2 400座,农用机电井453眼。
2 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及农业用水状况分析
乌江灌区设计灌溉面积9.1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8.9万亩,2018年年初申请用水总面积7.88万亩,其中河灌3.57万亩,井河混灌面积4.31万亩。河灌面积占总用水面积的45%,井灌面积占总用水面积的55%,灌溉水源有黑河、黑河支流(马湖子河、柳河、磨河)、山丹河、城郊泉水及湿地排水等。
通过对2016-2018年近三年用水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可知,三年内灌区年平均许可水量12 163万 m3(其中:农业灌溉许可水量11 902 m3),年均实际斗口用水量4 506.5万 m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3 982.7 m3)。灌区年均粮食总产4 537.971万 kg,亩产707.3公斤/亩,经济作物总产1 048.743万kg,其中粮食总产占农业总产量的比重为81.2%。
3 灌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概况及用水量分析
3.1 灌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概况
为稳妥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摸清灌区农田水利工程的现状运行情况,根据《甘肃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暂行办法的通知》(甘水管发[2012]407号),2016年-2018年期间,乌江灌区对2000年以后建成的支渠以下斗、农、毛等末级渠系及其配套设施,农业灌溉机井、地下水计量设施及其配套设施,田间滴灌、管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以及小水库、塘坝、提灌站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全面进行了产权确权和彻底摸排。在此次摸排统计过程中,2016年完成了519条221.58 km渠道工程、109处2.96万亩高效节水工程和70眼机井工程的产权确权。颁发了27份产权使用权证。在2017年9月对乌江灌区(2016年1月-2017年9月)建成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了确权登记,对128条57. km渠道工程,6处0.26万亩高效节水工程,145套机井计量设施完成了确权发证。2018年9月对乌江灌区(2017年10月-2018年9月)建成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了确权登记,对11条7.25 km渠道工程,5处1.05万亩高效节水工程完成了确权发证,对灌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基本摸清。基本概况见表1。
表1 甘州区乌江灌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确权汇总表
3.2 灌区用水计量及分配情况
根据甘区政办发[2015]290号《关于下达甘州区各乡镇及部门2015年2020年2030年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的通知》和《甘州区水务局关于分解落实水资源红线指标推进水权确权登记工作的通知》(甘区水务发[2015]468号),乌江灌区按许可水量分别编制下达了2016、2017、2018年各用水单位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年均许可水量12 163万 m3,年均实际引提水量6 992万 m3,年均斗口引水量4 506万 m3。其中:农业实际引提水量占许可取水总量的51.7%(表2)。
表2 乌江灌区水量分配情况统计表 万m3
4 甘州区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实施成效
4.1 灌区全成本测算水价
通过对乌江灌区2012-2014年斗口农业供水量、运行管理成本测算,单方水运行管理成本水价测算值为0.268元/m3。
4.2 农业水价调整情况
2016年以前灌区水价按照2011年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政府批转区物价局、水务局《关于甘州区农业用水价格调整意见及加强水费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甘区政发[2011]116号)文件规定的标准,水价由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构成。河水灌区基本水费每亩每年2元,井灌区基本水费每亩每年4元,乌江灌区计量水价以斗口水量每立方米0.092元计征。
2016年以后,根据甘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甘州区农业用水价格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甘区政办发[2016]180号),自2016年起乌江灌区地表水执行水价0.142元/m3,2018年起全区统一执行0.182元/m3。
4.3 农业水费征收及运行成本情况
乌江灌区由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运行管理难度较大,特别是测水计量设施建设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适用、便利的测水设施,在小型水利工程维修中因水费收交率低,筹集维修养护经费更是难上加难,末级渠系水费收交问题多困难大,末级渠系维修养护经费根本无法落实。根据近三年运行经费汇总对比,农业水费三年累计收入1 628.8万元,占运行经费总额1 915.18万元的85.1%,亏损率达到14.9%(表3)。
表3 乌江灌区近三年农业水费与运行经费对比表
5 灌区水价综合改革存在的问题
5.1 各灌区发展不平衡
由于各灌区水源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程度不同,全区水价成本测算采用汇总测算结果并执行统一水价标准,不能正确反映不同灌区的承受能力,特别是乌江泉水、井水与河水混灌区,工程设施建设力度小,基础设施相对简陋,灌溉运行水量不能统一高度调配。加之水管体制改革进度相对缓慢,工作存在畏难情绪,缺乏改革创新精神,抓落实仍有差距。
5.2 水利设施薄弱,水费收缴困难
通过近三年水价调整后的水价民意调查显示,水费占家庭总收入比例平均为3.59%;水费占农业生产成本比例平均为8.67%;水费占农业总产值比例平均为6.05%;水费占农业纯收入比例平均26.18%,个别农户水费占家庭总收入最高的已达到53%,农户反映强烈。部分群众对水价调整改革能够理解并接受水价标准,但部分生产条件差、土地瘠薄、水利配套设施相对落后的村社对水价调整仍持反对意见。同时还存在种植面积不实,水量与供水面积不相符,申报的农业投入与产出不统一,造成了水价水费过高的假象,导致同一个灌区,不同村社水费分摊过高,农民负担过重。
5.3 政策落实及供水制度执行不够严格
农民节水意识还不高。乌江灌区属井、泉、河混灌区,泉域面积较大,水资源相对丰富。灌区农户节水意识普遍不高,农业水权制度落实、流转难度较大。在水价改革调整政策出台后,政府和职能部门监管力度不够,部分村社以各种理由拒绝交纳水费,对于连续拖欠水费几年的现象缺少整治手段,水管单位限制供水或停止供水的制度难以落实。
5.4 农业水价改革资金需求缺口较大
灌区内现有干渠12条长96.47 km,建筑物308座,有支渠42条长128.84 km,建筑物1 832座;有斗渠116条,长241.4 km;农毛渠1 654条,长612.7 km。建成斗渠以上各类建筑物2 400座,农用机电井453眼。其中干支斗三级渠道总长度463.67 km,合计衬砌长度141.8 km,衬砌率仅达到30.6%。现有的灌溉渠系计量设施难以满足改革进度的要求,灌溉计量设施的改造资金缺口较大,同时渠道计量设施日常管理、供水计量难度较大,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落实困难。甘州区虽出台了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办法,但政府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补贴和奖励存在一定困难。
6 对策建议
(1)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暴露的问题,要及时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成功方案、工作方法、运行机制进行总结提炼,加强政策的宣传解读和舆论引导,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效,让更多的农民了解、理解、支持和参与改革,营造良好改革环境。
(2)加强对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支持、指导和相关培训,更好地发挥协会在水费计收、补贴发放、用水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农业供水效率和效益,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保障工程良性运行。
(3)强化监督检查,加强成本控制,建立管理科学、精简高效、服务到位的运行机制,保障合理的灌溉用水需求,有效降低供水成本。探索创新终端用水管理方式,鼓励发展农民用水自治、专业化服务、水管单位管理和用水参与等多种形式的终端用水管理模式,落实管护主体,充分发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在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用水管理、水费计收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程。
7 结语
乌江灌区是甘州区唯一的井、泉、河混灌区,灌溉格局复杂、渠系分布混乱、渠道破损老化,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灌区水利良性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甘州区农业综合水价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推进,通过对乌江灌区对制约工程良性运行问题的根源和农业水价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剖析,对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