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森防人
2021-03-29王启明
王启明
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汇的地方,在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河流流经的地域,有一块东西长1659 千米,南北宽530 千米的狭长地带,这里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原与雪山下分布着绿洲与草地,深沟与峡谷间穿插着江河与溪流,荒漠与戈壁里镶嵌着湖泊与湿地,狭长的地形分布、起伏的地貌特点、复杂的气侯条件孕育了这里的一山一水和一草一木,这里就是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甘肃。甘肃是一个少林省区,森林覆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独特的生态区位、干旱的气侯条件、稀少的森林资源,决定了这里生态建设的重大意义、特殊使命和艰难历程。
当我们看到白龙江边、洮水河畔、祁连山下、子午岭上、大夏河岸一片片茂密的森林,一棵棵秀美的树木,一处处迷人的风景时,我们可曾想过,在陇原大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战士,却为人民守护着每一片绿色;他们不是医生,却为大地医护着每一棵树木,他们就是被誉为“森林卫士”和“森林医生”的森防人,新中国成立70 年来,一代代森防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陇原森防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和从小到大的发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支队伍,去感受他们的生活。
他们甘守寂寞,用平凡谱写生命
寒来暑往,年复一年,森防人以青山为伴,与病虫为敌,常年辗转于山高沟深、人迹罕至、蚊虫成群、蛇兽出没的森林里。他们背着烟雾剂和喷雾机,扛着检测仪和观察器,穿越在崇山峻岭之间,高温酷暑挡不住他们监测防治的脚步,狂风暴雨吓不退他们战胜病虫的决心,只为守护好一草一木、防控好一虫一病。他们有的长年累月工作在离家几十公里以外的大山深处,有爱人却无法在跟前陪伴,有父母却无法在跟前孝敬,有子女却无法在跟前教养。选择了森防就意味着选择了寂寞、选择了艰辛,平凡与寂寞将是他们的人生历程。有这样一个故事,2011 年春节期间,一位管护站的森防人,带着妻子和9 岁的孩子,搭着农用车赶往管护站,在行进途中风雪交加,大雪淹没了山路,孩子冻得在车上直哭,他们边铲雪边前行,三十几公里的山路,走了整整18 个小时,当一家人坐到炉火旁感受渴望已久的温暖时,妻子在一旁默默流泪,孩子哭着说;“这地方我再也不来了”。这虽然只是一个森防人瞬间的生活缩影,但它的背后却是无数陇原森防人饱尝大自然风雨、忍受亲情间离别的生活写照。
他们不辱使命,用忠诚守护绿色
“一树一世界,一木一重天。”作为森防人,防控林业有害生物是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维护生态安全是责无旁贷的绿色使命。为保护森林资源,保障生态文明,他们义无反顾,无怨无悔,用辛勤和汗水守护着陇原的一草一木,用忠诚和执着呵护着祖国的绿水青山。他们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懈追求。不言悲喜,不诉落寞;只为每一片绿叶都健康生长,每一株大树都生机盎然。在第四次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中,他们走遍了陇原大地的每一座山峰、每一条沟壑,为掌握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每天不亮就出发,一走就是十几个小时,早晨的露水常常打湿了裤腿,中午的烈日常常灼伤了脸颊,忍受着蚊虫蝇虻的叮咬,肩负着器械设备的沉重,跟踪监测病虫。饿了,啃一口干馍馍;渴了,喝一口山泉水,在时间紧、任务重、经费少、人员缺的情况下,顽强拼搏坚决完成了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赋予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任务。正是因为他们的绿色初心、绿色使命、绿色梦想才支撑着他们披荆斩棘、无往不前。
他们刻苦钻研,用心血浇灌事业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森防人,以林为家,与树为伴,树的性格、树的品质、树的精神、树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着他们,渐渐的,树成了他们的根、成了他们的命、成了他们的魂;树凝结着他们的汗水、聚集着他们的思想、记录着他们的人生、寄托着他们的梦想。因为他们对绿色的执著和热爱、对绿色的坚定和信仰,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陇原森防人把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上升为一种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为自觉,他们除了在林间进行野外作业外,还经常加班加点在室内制作标本、整理资料、统计数据、分析疫情。滴水穿石、绳锯断木,通过一点一点的不停积累,一代一代的不懈努力,陇原森防科技工作不断壮大,先后建成了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张掖标本馆、全省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小陇山检验室、小陇山林业有害生物标本馆、陇南重点林业有害生物标本馆、甘肃省松材线虫病检验鉴定室及省林检局实验室,软硬建设取得齐头并进的发展。他们用一滴滴汗水和一份份心血换来了一个个喜讯捷报的接连而来;一项项科技成果的接连而出;一道道现实难题的接连而破。
他们无私奉献,用追求实现价值
有一个故事,那是2006 年6 月的一天,一位基层森防站的女站长,母亲患重病躺在床上,当时林场正要采用烟剂防治松阿扁叶蜂,松阿扁叶蜂具有防治周期短、时间紧的特点,为了不错过最佳防治时期,她义无反顾地投入到防治工作中去,临走时,她对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说:“妈妈,林场又要搞防治了,防治时间耽搁不起,等防治结束后,我就马上回来陪您”。可是,就在她出发后的第二天,母亲却与世长辞了,在母亲最需要她时候,她却不在身边陪伴母亲,面对忠孝两难,她首先想到自己是一名森防站长,在紧要关头她毅然坚守在工作岗位。还有一位森防站长,三十多年如一日,一心扑在森防事业上,经常带领团队,白天,头顶烈日,翻山越岭搞调查,夜晚,身伏桌案,聚精会神整标本,从黄河之滨到洮河沿岸,从太子山麓到积石山下,到处留下了他们跋涉的足迹,到处洒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他们完成了多项科研项目,获得了多次科技奖励。在开展《太子山次生林区昆虫-植物系统物种多样性及依存关系研究》项目时,为了调查高海拔地带的动植物资源,他带领课题组成员12 次爬上海拔3300 米以上地带,3 次克服高山缺氧困难,爬上达里加山海拔3800米以上地带。山再高,往上爬,总有到顶的时候;路再长,往前走,总有到头的时候。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们用智慧和汗水解决了辖区内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一系列技术难题。
他们坚持不懈,用信念点燃希望
有一大批陇原森防人,在森防行业一辈子,退休后依然从事调查研究、书目撰写、森防科研等工作,他们热爱森防、献身森防的精神和品质,影响和带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陇原森防人自觉扛起了传承森防精神、弘扬森防文化、凝聚森防人心、激发森防力量的责任和担当,他们把传授经验技术和传承信念梦想融为一体,一代接着一代,续写着陇原森防人的绿色梦。几十年来,他们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病疫灾害,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使命任务,他们无愧森林医生,无愧森林卫士。近年来,随着世界贸易加快、全球气候变暖、物流往来频繁,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呈现高发多发的态势。面对严峻形势,他们以落实责任为抓手,以健全制度为保障,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人才队伍为基础,全面提升防控能力,坚决遏制高发态势。每年春秋两季进行松材线虫病普查;每年开展绿盾检疫执法专项行动;积极协调秦巴山区、西北五省、兰州海关等有关单位建立联防机制,积极协调质检部门开展“服务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进出口林产品安全”专项行动。他们按照“抓班子带队伍、抓人才强素质、抓科研谋创新、抓作风提效能”的工作思路;努力构建齐抓共管、层层负责、联防联治的防治格局;积极倡导绿色环保、依法科学、安全高效的防治理念;逐步建立要素齐全、设施完备、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大力营造崇尚科研、依靠科研、创新技术的学研氛围;努力培养勤于钻研、善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人才队伍。
他们没有豪言壮举,唯有默默无闻;他们没有丰功伟绩,唯有甘守平凡。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支务真求实、团结奋斗、锐意进取、敢于担当、不辱使命、无私奉献的森防队伍奋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才有了陇原大地的青山巍巍和满目葱茏。新时代,陇原森防人将高举生态文明建设旗帜,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替河山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让千山映绿,万水澄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为情怀和境界。从站在建设生态屏障、促进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保障改善民生的高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建设美丽甘肃、美丽中国,实现伟大的绿色梦、生态梦、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