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附:《全科医生应了解原发性高血压亚型“纵向高血压”》作者访谈

2021-03-29

中国全科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心房左心室器官

问题一: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经过大量全球循证医学证据定下来的,国内没有调低诊断标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调低一点,管理人群将大幅度增加。目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高血压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如何平衡这一问题?

1.美国新版指南也同样受到类似的质疑,但指南中算了一笔账,降低高血压标准,扩大治疗人群所需要的费用支出远小于因血压升高导致靶器官损害所花费的费用,且直接受益人是患者本人和国家群体健康,所以美国新版指南推荐:在能耐受的情况下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

2.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没有随之改变,是考虑到人种、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等多种原因,寻找适合中国人群的标准也是中国专家致力的目标,但是,临床工作中,血压<140/90 mm Hg,患者有症状、仪器检查有靶器官损害异常改变的很多,我们不能因为担心管理人群的扩大,就忽略此类人群,这样本身就失去医生个体化诊断治疗的意义,也不能完成健康中国的宏大目标。

3.知晓率低可以通过加大科普宣传等举措来弥补;治疗率低源于目前全球对高血压诊断的单一性,仅通过测量诊室血压就基本确诊,缺乏动态血压的监测以及多种仪器检查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诊断和治疗的评估,由于医务人员对上述问题认识上和实际操作的欠缺,导致患者很难理解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我们提出“纵向高血压”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亚型,是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补充和完善。总结此类人群的特点及诊断流程是临床的需要,也是患者的需要,更是健康中国的需要。

问题二:高血压中本来就存在隐匿性高血压和白大衣高血压的情况,与靶器官损害相关。“纵向高血压”与之有何不同?

隐匿性高血压是家庭自测血压高(>140/90 mm Hg),诊室血压正常,白大衣高血压是家庭自测血压正常,诊室血压高(>140/90 mm Hg),二者都是>140/90 mm Hg 的高血压,都会导致靶器官损害。而我们提出的“纵向高血压”有别于上述两种高血压,血压是<140/90 mm Hg,同样也有靶器官损害。

问题三:高血压症状本身不特异,高、瘦的人心电图表现为左心室高电压,年龄增长出现左心房增大,如何判断是生理性的,还是血压波动引起的?

1.高血压症状虽然不特异,但反映了部分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明确高血压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高瘦的人可以表现为左心室高电压,但可能是:(1)与胸壁薄有关;(2)与高血压有关;(3)二者合并存在;

3.年龄的增长不是出现左心房增大,而是出现心电图P 波时限延长、增宽。而P 波时限延长、增宽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是房内阻滞导致传导异常,另一种是高血压导致左心房增大,心房肌细胞拉伸,心房壁扩张变薄所致。前者是因为心房内阻滞引起,心电图表现:P 波时限的延长和P 波振幅的降低;后者是血压升高,心房增大引起,心电图表现:P 波振幅较心房内阻滞高,还有P 波双峰、ptfv1 异常及合并左心室高电压、左心室肥大、ST-T 异常、心律失常等。

问题四:文章想强调的是每个人需要的血压不一样,高血压阈值不一样,文章更应该提出一种针对个体的计算方法,就类似于风险评估一样。这样是否更合理?

正是我们强调了每个人的血压阈值不一样,而提出纵向高血压的具体诊断依据和流程:(1)诊室血压<140/90 mmHg 或24 h动态平均血压<130/80 mm Hg;(2)患者高血压症状;(3)患者本人血压较年轻时血压升高20~30 mm Hg;(4)仪器检查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依据,如:①心脏电学心电图检查:a.左心房/左心室肥大,b.心肌缺血(ST-T 改变),c.心律失常;②眼耳检查有高血压损害的改变。

当然我们也可以对纵向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数评估,如:心电图异常改变1 项1 分,2 项2 分,3 项3 分;再如临床症状,1 项1 分,2 项2 分,3 项3 分;血压增量:较年轻基础血压增加10 mm Hg 1 分,增加20 mm Hg 2 分,增加30 mm Hg 3 分等具体量化指标。

问题五:本文中提到“纵向高血压”的血压水平要与自身18 岁血压水平比较,未监测18 岁时血压的人群如何诊断“纵向高血压”?

未监测18 岁血压的人群可通过两种方法获得成人基础血压:①临床问诊,多数人知道自己基础血压低的情况,而且经常出现因血压低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所以患者非常清楚,年轻时自己是低血压;②通过24 h 动态血压监测,寻找24 h 中收缩压、舒张压的最低值,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常规心电图高血压相关的异常改变,即可明确。按照此方法本研究团队已在临床中应用近20 年。

综上所述,本研究团队在全球创新性地提出“纵向高血压”的概念和理念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本研究团队坚信,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会给全球高血压患者的精准诊断、治疗及效果评估带来福音,这可能对高血压的患者早期预防有更长远的意义,对健康中国的实现具有深远的、符合循证医学的战略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心房左心室器官
神与人
这些器官,竟然是你身上的进化残留
器官也有保护罩
类器官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心房破冰师
左心房
花开在心房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基于改进多尺度ASM和非刚性配准的4D-CT左心室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