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1-03-29张力
张 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工作总站,新疆 阿克苏 830021)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Ⅱ型引起的猪的病毒病。近年来该病发病频率较高,对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提升猪圆环病毒病诊断以及防治工作质量成为当前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
1 发病机理
1.1 发病机制
淋巴细胞缺失以及淋巴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是猪圆环病毒的基本特征,该特征会对猪体内的B 及T 细胞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数量大幅减少,并使其细胞中出现数量巨大的PCV2 抗原,并直接影响猪患病的概率。该病毒会攻击猪的免疫系统,抑制其免疫系统效果,导致猪的体质下降,提升猪的发病概率。
1.2 病理变化
可以从组织病变以及剖检病变两个方面分析。淋巴细胞缺失是组织性病变的主要原理,通常表现为发病猪的全身器官与组织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损伤。炎症是内脏病变的主要表现,如肺炎、肾炎等。而剖检病变的主要表现为形体比发病前瘦弱,肤色更加苍白,且伴随贫血症状。患猪的淋巴会出现异常肿胀,通过解剖发现,切面呈均匀白色。肺部、肝脏以及肾脏器官也会出现一定异常,比如肿胀、结缔组织增生以及坏死等症状。
2 发病类型
2.1 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猪圆环病毒对处于吮吸期的猪影响较小,受影响的猪多为5d 左右的猪。该病毒会削弱猪的多系统功能,主要表现为患病猪抵抗力下降,发育不良,肌肉萎缩等症状,同时病猪的抵抗力会大幅下降进而导致病猪出现二重感染,最终导致病猪死亡率上升。根据临床研究发现,大约有1/5 的病猪有贫血症状,这是该病诊断的主要依据。
2.2 皮炎以及肾病综合征
生猪在感染病毒后通常会在阴部、耳朵、腹部等部位出现红紫色不规则或圆形斑点,同时病猪还会出现发烧、厌食、苍白等症状。兽医在进行诊断时可以根据以上症状进行判断。
2.3 母猪繁殖受影响
怀孕母猪也会受到病毒感染,主要症状为体温可上升至42℃,生产也会受到影响,直接表现为无法顺产。且母猪感染后,受胎率也会下降或出现不孕症状,即使顺利产出幼崽,仔猪的死亡率也会上升至10%。
2.4 混合感染
猪圆环病毒的主要特点就是抑制猪的免疫系统,使其抗病能力大幅下降,受其他病原感染的概率大幅上升。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猪圆环病毒与常见的肺炎支原体、猪流感病毒混合感染,甚至出现二重甚至三重感染,使病猪死亡率大大增加,同时也会降低仔猪成活率。
3 防治措施
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猪圆环病毒的特效药,因此,该病的防控需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生猪引种环节的检疫力度。对确诊的生猪进行淘汰处理,同时对商品猪群应充分遵循“全进全出”管理原则,从根本上解决病毒感染问题。(2)加强预防力度。根据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妊娠母猪以及仔猪是易感染群体,因此,防治工作应将重点放在妊娠母猪以及断奶前后的仔猪预防力度,为此,养殖场方面应注意加强对饲养环节以及养殖环境的管制力度,比如改善猪舍环境,减少污染、有害气体等问题对养殖环境的负面影响,注意仔猪断奶期,避免在断奶前后频繁更换饲料,增加病毒感染概率。(3)增强猪群整体免疫力。针对存在疫情的养殖场,防治人员应注意提取病猪的淋巴结、肺等部位,并制成灭活疫苗,随后给整个养殖场的生猪注射,在注射12-15d 后,可有效降低生猪感染率,平息疫情。(4)提升机体抗病能力。可以在饲料与饮水中添加适量的黄芪多糖粉以及多维葡萄糖粉提升生猪抗病能力,需连用7d。
考虑到目前尚无有效的针对性特效药,针对猪圆环病毒的治疗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采用生物制剂治疗。兽医可以3 万U 的干扰素统合10mL 黄芪多糖注射液对病猪进行治疗。注射标准为哺乳仔猪、断奶小猪以及育肥猪分别采用肌内注射的方式注射3mL、6mL、10mL,注射1 次/d,连续注射3d。(2)采用中药治疗方式。兽医在采用中药治疗时可以使用黄芪150g、黄芩100g、板蓝根20g、党参50g、茵陈20g、金银花50g、连翘50g,甘草25g,用1000mL 水煎熬1h,煎熬3 次。具体治疗方式为口服,以1mL/kg 标准进行配药,连续使用7d。
4 结 语
猪圆环病毒病对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具有重大威胁,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在诊断以及防治方面的重视程度。考虑到目前认为研制出有效的特效药,因此防治工作重点应以预防为主,重点加强诊断工作质量,从源头上解决病毒传染问题,为降低病毒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