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2021-03-29孙爱平
孙爱平
(河北省围场县农业农村局,河北 围场 068450)
中国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规模较大,但是由于起步较晚,观念落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奶牛养殖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亟需解决。随着奶牛养殖技术研究深入,人们对奶牛的各个生理时期有了新的认识,饲养管理水平有所提高。本文介绍了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为实际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1 奶牛围产前期的饲养管理
因北方冬季寒冷,进入围产期的奶牛应立即进入产房饲养。产房要保证合适的温度,一般温度在15℃以上为宜。饲养上要营养均衡,可以使用全价饲料。
1.1 饲料过渡
精料喂量在上一个干奶前期的2~3kg/d,逐渐增加到5kg/d 左右,日增加精料0.5kg。通过增加精料喂量,调整瘤胃菌群,为产后泌乳期高精料饲养环境打下基础。
1.2 日粮营养
日粮应控制钙和盐的摄入量,钙量一般控制在占总干物质的0.2%。盐在产前可以控制在30~50g。为避免冬季饲料长时间存放可能会造成的饲料冰冻现象,可以增加投料次数,防止食入冻料,造成奶牛流产、难产。同时,日粮精粗搭配要合理,日粮中精粗饲料比例应达到40:60。冬季分娩奶牛要用贮存的干草、玉米叶作为饲草,少量使用青贮饲料。
2 奶牛生产时的管理
2.1 产前管理
产房配备经验丰富的接产员,接产员要进行必要的助产培训。在奶牛转入前,对母牛外阴用消毒水清洗,身体喷洒消毒液。产房用2%火碱水喷洒消毒,并在产房内铺上清洁干燥的垫草,产房要求干燥、保暖、安静,取暖设施应为暖气。奶牛在生产前适当增加产前运动,避免难产。
2.2 生产征兆
在临近生产前几天,要密切观察奶牛生产征兆。奶牛生产时征兆明显,由于催产素的作用,奶牛乳房在分娩前,迅速变大,可能会出现浮肿,如果水肿严重,临近分娩时,可挤出少量初乳。分娩前阴唇会充血变大,子宫颈开始肿胀,有透明液体流出。在临近分娩前数天内骨盆由于盆韧带松弛,从后侧看出现塌陷。母牛临产前在表现为精神紧张,徘徊走动,行动谨慎等行为。母牛产前30d 时体温逐渐升高,至产前10d升至39~39.5℃。但在产前2d 到分娩时则体温恢复正常。
2.3 产前准备产房内应配备常用药品及用具,如肥皂、毛巾、细绳、脸盆、纱布、绷带、消毒杀菌药水、剪刀、体温表、抗生素、生理盐水、垂体后叶素、新斯的明等。临产前要对牛外阴部清洗消毒,并将牛尾用绳子固定在一侧。开口期一般期持续时间约6h,从母牛阵缩开始到子宫颈口完全开张为止。产出期胎儿前置部分进入产道,分娩期时间大约为1h 内,初产牛时间稍长。期间胎膜随着胎儿向外排出而破裂流出羊水,母牛分娩镇痛使胎儿伸出阴门外,经多次反复伸缩整个胎盘滑下,脐带则自行断裂。胎衣排出期持续时间为2~12h,但胎衣排出时间不得超过12h,如果胎衣不下,可通过注射缩宫素帮助胎衣排出,如果仍未排出必须进行及时诊治。
2.4 奶牛分娩时注意事项
胎儿唇部或头部露出阴门时,要撕破盖在胎儿头上的羊膜,并擦净鼻内的黏液,以利胎儿呼吸通畅。正常胎位应是唇及两蹄先出,对母牛出现阵缩无力、产道较窄或胎儿过大、倒生、胎位不正等问题,应由兽医及时进行处理。新生犊牛可以用手扯断脐带,并用碘酊消毒。犊牛出生后,要清除口、鼻腔内的粘液,用剪子抠去软蹄,让犊牛与其母亲饲养在一起24h。使犊牛获得足够的初乳中的抗体。母牛分娩后,要尽快让母牛站立,对其乳房和外阴进行清洗。产后0.5h 内要给母牛饮麸皮水,可以用2kg 麸皮、60g 盐、500g 红糖,20kg 温水混合麦麸水。
3 奶牛围产后期的的饲养管理
3.1 奶牛产后管理
奶牛产后前3d,每天饲喂3kg 的麸皮和围产全价料,5d后开始给予舔砖,增加矿物质的含量。奶牛产后10d,可增加精饲料的饲喂量。
3.2 挤奶管理
产后30~60 min 后可挤奶,初乳留给犊牛。随后五天内,挤日产奶量的1/4 饲喂犊牛,15d 后可以上机挤奶。
3.3 犊牛的饲养管理
初生犊牛一周限量的给奶,不可过食,喂给奶量约为其体重1/10 左右。初生犊牛前2 周要增加喂奶次数,日哺乳4 次以上,5 周龄日哺乳降到3 次,6 周龄后降到2 次。犊牛8~40 日龄喂奶量6 kg/d 左右,41~60 日龄4 kg/d 左右,60 日龄断奶2 kg/d 左右,全期乳量330kg 左右。
4 结 论
奶牛的养殖的各个时期都非常关键,都直接影响奶牛最后的产奶性能,所以不管奶牛处于什么生产时期,都应该予以关注,保证其均衡的营养和疾病预防治疗,使奶牛身体一直处于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