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现状和优化策略

2021-03-29章心平王爱华章倩倩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年2期
关键词:畜产品监管监测

章心平,王爱华,章倩倩,周 翔

(1. 徐州市铜山区家禽技术指导站,江苏 徐州 221116;2. 徐州市铜山区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江苏 徐州 221116;3. 徐州市铜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江苏 徐州 221116)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开始关注食品的质量安全,比如部分畜产品存在药物残留问题,一旦被人们食用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当前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依旧面临严峻形势。本文认真研究分析了我国畜牧产品质量安全现状,提出了优化和改进策略,供参考。

1 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现状

1.1 初步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法律法规

近年来出现的瘦肉精事件以及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动物养殖业遭受巨大冲击,该背景下建立和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日益迫切。目前我国对动物源产品安全制定出《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以及《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可以切实支持禽畜养殖环节的管理工作,减少养殖过程药物、药剂滥用问题,有效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对食品安全问题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对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起到完善作用。

1.2 逐步建立畜产品质量管理监管机制

要想切实保障畜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对当前的监管机制进行完善。目前在我国政府领导下,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共同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监管,各省市县(区)和乡镇也设立专门负责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机构,通过加强配合全面对畜产品的养殖、屠宰、运输、存储、销售等环节进行监管,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畜产品质量监管机制。

1.3 形成畜产品质量管理科技支撑体系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大背景下,畜产品养殖中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尤其是在规模化养殖模式下,可以科学进行养殖、消毒以及防疫工作,利用相关设备可以为禽畜生长提供良好环境,监测其生长情况。与此同时,在肉产品的质量监测中,诸多技术也得到了利用,可以及时分析是否存在有害物质,对我国畜产品质量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持,省、市、县等地区也在完善实验室监测手段,最大程度的避免问题肉食品出现在市场当中。

2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技术需要提升

畜产品质量安全和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目前我国监测技术在不断进步,同时各地区在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前都制定出相关流程确定监测方法,不过部分地区畜产品养殖中存在药剂随意添加的情况,相关药剂的监测技术也需要及时更新,监测手段的利用还存在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一些农村地区畜产品质量监测流程依然落后,不能对全部项目进行及时准确的检查,导致无法真实反映畜产品情况。

2.2 检验设备不完善

在监测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部分地区的仪器和设备较为落后,导致在实际畜产品质量监管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数据失真情况,最终影响监测结果。

再次,畜产品监测过程中抽样监测方法不科学。通常情况下,在监测需产品质量的过程中会利用到抽样监测方法,以此节约监测时间,降低工作量。不过一些监测人员存在选取样本数量少的情况,导致一批畜产品的监测真实性,无法得到保障。

2.3 监管力度需要加强

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动物防疫部门发挥出其作用,同时也需要加强和市场管理、环境保护、工商管理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共同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不过目前主要是动物防疫部门单打独斗,在处理相关问题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此外,在新时期还需要继续对畜产品的质量监管法律进行完善。

2.4 监测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

要想保证畜产品质量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监测人员掌握畜产品检验知识,明确操作流程。不过在一些地区存在监测人员操作不规范不熟练的情况,进而埋下诸多安全隐患,在一些农村地区还存在检验实验室的设施简陋问题,在该环境下监测结果同样无法得到保障,并且一些畜产品管理部门未能做好宣传工作,导致相关人员对防疫与畜产品监管缺乏重视。

3 如何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3.1 完善检验设备

为了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对目前实验设备缺乏陈旧的问题加以解决,通过当地政府的支持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更新和更换,并且加强对监测人员的专业培训,确保其能够掌握实验室仪器和设备的操作方法。在完成培训之后还需要进行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相关考核,通过考核后将相关人员分配到各个地区的检测站,如果相关人员未能通过考核,则需进行二次培训,确保在岗人员全部掌握仪器和设备使用方法,以此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2 提升样品检测的科学性

目前对畜产品质量检测主要利用统计学方法代替以往随机取样的方法,通过抽样检测的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数据的真实性。目前在畜产品的质量监测中,还需要认真分析去产品的品种、数量、产地等相关因素,并且制定全程监测方案,在取样的过程中也需要保证操作规范性,比如根据以往合格畜产品确定当前抽取样本的数量,使得最终检测样品具有代表性。

3.3 提升监测人员的专业能力

对于监测人员来说,不仅需要接受实验室操作培训,同时也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要对监测的各个环节明确扎实掌握监测知识,明确监测期间的注意事项。各地区检测机构在人员培训过程中可以利用实例讲解的方法,确保监测人员深入理解监测的本质,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价值。在后期的培训中要保证考核频率,一般每三个月要进行一次,以此引导和约束监测人员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有效掌握最新的监测方法。

3.4 政府需要发挥作用

各地政府部门必须对畜产品的安全监测工作重视起来,设立组织机构,对监管流程明确,以此制定出高效的监测计划。在农村地区需要确保监测设备完善,在岗人员必须具有专业能力,通过资金的投入完善相关设施,改善工作环境,并且要对基层畜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进行全程管理。此外,还需要加强与养殖户的配合,比如向其发放宣传单和知识手册,或者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途径,不定期更新相关内容时,让广大养殖户树立未病先治的思想,积极配合动物防疫部门,避免存在药物滥用情况。在加强对养殖户的思想宣传工作同时,也需要对兽医、饲料经销商、屠宰从业人员加强教育与宣传,使从业人员对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重视起来,自觉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工作,进而在源头上对病害肉的流通环节进行控制。

3.5 加强科学技术的创新

在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科技的有效支持,为此在新时期必须对禽畜疫病诊断方法以及畜产品质量检测相关技术进行更新,打造更为完善的技术体系,尤其是要对国家级中心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强化建设,完善管理机制,打造出畜产品行业的产学研一体化管理模式,以科技力量为依托,深入分析畜产品中存在的残留药物以及有害物质,以此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质量。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还可以构建溯源机制,比如利用二维码技术、电子识别技术对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如果发现问题肉制品可以分析畜产品的来源,进而为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支持。

3.6 加强畜产品的质量监管力度

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还需要加强畜产品质量法律体系建设,以此对畜产品违法销售行为进行有效打击。新时期必须要对监管制度进行完善,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对畜产品分级标准细化,建立畜产品认证制度,打造出畜产品的质量追溯体系。此外,在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中需要加强各部门和单位的配合,当地农业部门需要与市场、工商、公安、卫生等相关部门加强合作,打造联动机制,严格执行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以利于对源头追溯,提升监管效果,在开展联合执法的过程中要重视农资打假,尤其是对养殖期间违法使用各种添加剂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对售卖劣质兽药的行为重点查处。

3.7 大力扶持畜牧养殖龙头企业

要想提升畜产品的安全性,需要当地政府有效利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促进地区养殖业的健康发展。(1)各地政府需要综合利用宏观调控手段帮助龙头企业建立完善的生产体系;(2)龙头企业可以带动上下游产业更加健康的发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其它畜产品加工厂企业也会受到积极影响,复制发展模式,以此加强生产管理降低问题肉产品出现的几率。

4 结束语

当前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还存在一些问题,威胁着群众的饮食安全,为此新时期需要国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地方政府也需要投入相关资金,完善检验设备,以此提升检测的科学性。此外,还需要重视技术的创新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大力扶持地区龙头企业,最终构建出系统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猜你喜欢

畜产品监管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监管
未来10 年我国农业展望:畜产品将稳步发展
监管和扶持并行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