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疫病防治及相关问题分析
2021-03-29罗泽虎
罗泽虎
(广西南丹县城关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 南丹 547200)
畜禽养殖现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由于其受到养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饲养过程中,容易导致群体疾病经常性的暴发。对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畜禽疫病防治工作的重视,通过基层疫病防治经验的积累,总结相关的问题和注意事项,为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1 畜禽疫病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不正确用药
正确用药对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常用的抗生素为例,其虽然治疗一般疫情的效果比较明显,但如果不能正确的使用,也会导致畜禽出现抗药性甚至是药物中毒。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其是否会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不仅要选择正确的药物,更要合理的使用。
1.2 无法明确用药剂量、次数及间隔
药物的有效作用量统称为药剂量,由于药剂量、使用次数和间隔时间等都会影响药物的最终浓度,一旦无法准确控制,很容易适得其反,使畜禽出现其他并发症。目前,基层畜禽疫病防治工作还不是很系统,合理控制药剂使用也是难点所在。
1.3 无法精准控制休药期
控制休药期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畜禽在流入市场前,能够将体内的药物因子及时化解或排出体外,以确保其肉质的合格。若把控不到位则极易存有药物残渣。
1.4 防疫效果较差
防疫效果较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广大农民还没有养成科学养殖的意识,对畜禽疾病的早期防控不到位。其二是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药物防控知识。
2 畜禽疫病防治的注意事项
2.1 对症用药,杜绝药物滥用
在开展畜禽疫病防治工作时要遵守用药规则,并对症下药。以常见的禽类疾病鸡白痢为例,该疾病发生时常表现为排泄物稀释、久积不消、阻塞排便等症状,影响幼雏成活。为防治药物治疗的滥用现象发生,(1)加强临床检测,通过具体表状判断疾病类型,必要时可做科学化验,确定疾病属性。(2)药物使用要合规,即使用药监局批准的药物,以免产生潜在危害。鸡白痢的防治通常以防为主,并配合抗生素治疗。(3)增加检测频次,在体检的过程中,可以对畜禽动物的生长情况准确的了解,便于及时调整饲养方案。
2.2 明确用药剂量、次数及间隔
畜禽疫病防治的用药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是饮用类和注射类,前者的代表药物是阿莫西林等,后者的代表药物是青霉素。一般情况下,疫病治疗时会依照说明书进行药剂、次数和时间间隔的控制,但也不排除疫情严重下增大药剂的情况。因此,在进行用药控制时主要考虑以下影响因素:(1)考虑畜禽的体重,通常体重较大的畜禽用药量也随之增加,一般50kg 标准体重的畜禽,药物的用量大概在0.2~1mL/50kg.bw。(2)根据畜禽的发育阶段决定药剂量。一般在幼龄期的畜禽用药量较少,但次数相对多,以防止快速的新陈代谢使药效失灵。(3)注意营养素和抗生素的配比浓度。以葡萄球菌病防治为例,除了在饲养过程中注意保证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摄入外,还可以通过板蓝根、甘草等各类中药进行配比进行调理,药量大概在2g/只.d,服用3d 后,观察实际效果,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2.3 精准管控休药期
(1)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允许使用药物的有关用药规定,根据其中对用药对象、剂量、疗程以及给药方式和休药期的规定应用药物,以有效保证在畜禽养殖过程中所使用的药物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2)停药后要采集样品并对畜禽体内药物残留量进行查验,以实现休药期的精准控制。
2.4 提升防疫质量
(1)加强畜禽动物的定期巡检工作,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以免发生大规模传播;(2)推广科学化的畜禽养殖方案,如养殖环境的控制、引进品种的疾病预防等;(3)加强防疫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一方面确保防疫设备的质量和数量,以满足最基本的防疫使用需要。另一方面,推广药物应用的技术性知识,降低应用困难;(4)制定有效的畜禽疫病防治管理制度。动物防疫系统要做好统筹兼顾,确保防疫措施都落实到基层,形成监督管理机制。与此同时,要细化兽医站内部的责任划分,确保基层防疫的细节化管理,并不断进行自我优化,提高畜禽疾病的防疫能力,实现最终的监管目的。
3 结 语
对畜禽疫病防治进程中的注意事项及相关问题进行研讨,要结合基层畜禽疫病防治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不断完善管控措施。目前,畜禽常见疾病的防治虽然已经建立了系统化的管理方案,但由于该项工作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未来还是要从科学防治技术出发,降低基层防疫的难度,做好综合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