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防控
2021-03-29黄永霞
黄永霞
(昌吉市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管理办公室,新疆 昌吉 831100)
各种动物疾病的出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动物疫病是一个非常的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疾病控制和预防措施。
1 动物疫病的种类
动物疫病是指动物机体受内在因素或外界不利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一系列损伤与抗损伤的的复杂过程,具体表现为局部,器官系统或全身的形态变化和功能障碍。换句话就是机体某种或全部机能处于失衡状态。动物疫病分为普通病、寄生虫病和传染病。
1.1 普通病主要指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中毒病和代谢病等共同的特点是不具传染性,有时具有群发性或地域性。危害仅局限于患病个体。
1.2 动物传染病
该病的发生分潜伏期、前兆期和暴发期三个阶段,一旦暴发将造成巨大的破坏力,因此有必要对该类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1.3 动物寄生虫病
是指寄生虫在动物体内某些部位或全身寄生引起的的一种不易治疗和控制的疾病,也是当前畜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此外,该病是由寄生虫导致的,和寄生虫的生长发育特性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2 发病原因
2.1 遗传原因有些动物生下来就有疾病,这种病是先天性的。其发病不规律、发作较突然。这类动物疾病死于遗传基因或胚胎形成时的突变,很难控制和治疗,多通过品种选育加以筛除。
2.2 环境因素动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而环境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因此,如果动物生产环境受到破坏和污染,包括动物生活环境的绿化程度、通风和空气质量,这些都可诱发动物疾病。
2.3 动物因素有些动物体质比较差,容易被一些因素影响。当环境状况很差时身体素质会下降而发生动物疾病,甚至恶化。
2.4 人为因素
2.4.1 养殖场管理的疏忽 动物疫病防控是养殖管理的关键,大多数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比较低。对动物的疾病状况不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也很少进行病因分析,盲目用药现象比较严重,不合理的治疗,不仅效果不明显,还会增大药物的副作用。进而导致养殖场的小动物不能很好的生长,甚至会使其身体受到损害而死亡。
2.4.2 养殖场选址不合理,施工不专业 目前,很多养殖场为了节约成本,选址不是很科学,导致动物因环境问题影响生长。另外养殖场的设备不完善,以及建筑的不合理,许多农场污水排放、通风系统不完善,造成动物出现疾病。
2.4.3 农场检疫工作疏忽 在一些养殖场,消毒工作不够严格和彻底。消毒人员未接受过专业培训,专业素质不高,消毒工作未及时开展。导致动物感染疾病,甚至死亡。疾病暴发后,相关管理人员处理不当,导致疾病复发,甚至无法控制局面。
3 动物疫病防治措施
3.1 合理选择养殖场地为了避免某些疾病通过空气传播,繁殖环境应选择通风、排水方便的地方。畜牧养殖业的生长环境需要清洁、清洁,需要充足的水和阳光。选址应避开居民区,远离居民区。饲养方法有开放式、封闭式和半开放式。养殖户应尽量选择半开放的养殖场所,以确保养殖环境的通风和清洁。不要选择完全封闭的地方,以免空气流通和日照不足导致细菌大量滋生,给养殖管理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3.2 科学饲养,规范管理动物饲养要科学、合理、规范。主要包括:(1)在控制饲料时,要严格控制。(3)在对农场环境的控制中,畜禽粪便处理后,管理者还要保证资源的再利用,做好安置工作。同时,实现了环境保护。(3)在饲喂控制中,养殖户需要根据动物的实际情况合理饲喂,并根据动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控制饲喂量,以保证家畜的健康生长。
3.3 加强动物安全检疫工作在我国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疫病防控的一项重点项目是安全检疫。新引进的动物应隔离一段时间进行观察。如果动物是安全的,可以混群饲养并定期接种动物疫苗,提高其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