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养鸡新城疫、霍乱的防治

2021-03-29武晓东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年2期
关键词:鸡雏土霉素养鸡

武晓东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农村养鸡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卫生、防疫、饲养管理等都达不到要求,容易引起鸡发病。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尤其是新城疫、霍乱等传染性较强、危害较越大的传染病,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很难控制,不仅影响鸡的生长发育以及生产性能,还会降低鸡的养殖效益,严重的全群覆灭损失巨大。因此,一定坚持“以预防为主,预防重于治疗,预防与治疗严密相结合”的疾病防治原则,要根据实际生产和发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方法,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保证鸡群健康生长。

1 农村养鸡新城疫、霍乱发病原因

1.1 农村养鸡比较随意,有啥用啥,饲料品种少,饲料中不添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添加剂,饲喂不定量定时,鸡饱一顿饥一顿,饲料单一,营养不全,营养失衡,鸡体内营养缺乏,营养不良,抗病能力低下。

1.2 粪便不能及时清理,鸡及鸡舍环境脏乱差,鸡舍、用具及周围环境不能定期消毒,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滋生严重,时刻传染鸡群。

1.3 不能适时进行疫苗免疫和药物预防,鸡群的抗病能力弱或对某些疾病根本就没有抵抗力,很容易感染某些疾病。

1.4 开放性饲养为主,外界的病原菌随时传入,隔离措施较少,疾病一旦发生,控制疾病发生的能力较弱,对鸡群疾病防治措施不强。

1.5 管理跟不上,除了营养以外,温度对鸡雏的影响比较明显,农村养鸡没有保温、温度调节的条件,环境条件昏暗冰冷潮湿,往往温度不够,造成鸡雏感冒、腹泻等疾病的发生,鸡雏发育迟缓、较弱,抗病力降低,容易发生疾病。

2 鸡新城疫的病症及防治

2.1 病 症

鸡新城疫也叫鸡瘟,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较急,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各年龄的鸡都可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季发生最多。病初鸡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羽毛蓬松,头颈蜷缩,翅尾下垂,呆立闭目,远离鸡群,靠边而立,排出白色或黄绿色的水样稀便,恶臭难闻;后期,病鸡出现扭脖,行走不稳,转圈,身体一侧瘫痪等症状。大多数病鸡3~5d 死亡。

2.2 防 治

此病没有特效药物,按时注射鸡新城疫疫苗,定期消毒,搞好环境卫生,是预防鸡新城疫发生的最关键措施。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接种的时间和方法,(1)雏鸡时,7 日龄时,用鸡新城疫IV 系疫苗免疫,用灭菌生理盐水10 倍量稀释后,给鸡雏点眼或滴鼻,鸡雏1~2 滴/只;14 日龄时,用同样的方法再重复一次;1 月龄时,用鸡新城疫I 系疫苗免疫,用灭菌生理盐水1000 倍量稀释后,给鸡雏肌肉注射,鸡雏1mL/只。(2)成年鸡,春季和秋季各一次,注射鸡新城疫I 系疫苗,方法同上。对本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如果一旦发生本病,必须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发病鸡群封闭饲养,处理好死亡病鸡,对鸡活动的场所及周围环境彻底消毒,对周围的鸡群或没有出现症状的鸡群用鸡新城疫I 系疫苗按正常量的5~10 倍量免疫注射。

3 鸡霍乱的发生及防治

3.1 病 症

鸡霍乱又称鸡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它不仅感染鸡,同时感染鸭、鹅等家禽,主要的传染途径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吃入或饮入或呼吸了被该菌污染的饲料、饮水、空气等。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季发病率较高农村养鸡大多数是春季开始,到秋季时已经成为成鸡了,所以雏鸡发病率低。最急性型看不到明显的临床症状,只发现鸡突然死亡;急性型的鸡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呆立,昏睡,呼吸困难,口鼻流有泡沫的粘液,腹泻,体温升高,鸡冠发紫,体温升高,鸡口渴饮凉水,2~3d 死亡。慢性型的主要表现鼻流水样粘液,鼻腔肿大,鸡冠肿大,下肢关节肿大,走路跛行。最典型的病理变化是肝脏表明有针头大小的灰色黄点。

3.2 防治措施

该病可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治疗外,还可用疫苗免疫注射。一是在春季和秋季免疫注射禽霍乱疫苗进行预防,3 月龄以上的鸡用禽霍乱疫苗氢氧化铝甲醛菌苗肌肉注射,鸡注射2mL/只。二是用磺胺类药物或青霉素、土霉素等抗菌药预防和治疗,预防时①青霉素2 万单位/ 只,3 次/d,连续3~5d;②土霉素按饲料的0.05%添加,连喂5~7d;③磺胺二甲基嘧啶按饲料的0.5%添加,连喂5~7d。治疗时①青霉素5 万U/只,3 次/d,连用3~5d;②土霉素按饲料的0.1%添加,连喂5~7d;③磺胺二甲基嘧啶按饲料的1%添加,连喂5~7d。

猜你喜欢

鸡雏土霉素养鸡
被嘲笑的小鸡雏
冬春养鸡如何提效
伏天养鸡 注意这四点
春季健康养鸡突出“四个关注”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畜禽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的残留检测研究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提高鸡雏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浅谈淘汰鸡雏在野生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间接竞争酶联适配体检测食品中土霉素
土霉素高产菌株N56育种及工业发酵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