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曲霉菌病的防治措施
2021-03-29初殿霞
初殿霞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山东 诸城 262200)
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引起动物的一种真菌性疾病,各种畜禽均易感染。曲霉菌具有菌丝和孢子,生长繁殖旺盛,曲霉菌产生毒素易造成畜禽曲霉菌毒素中毒,梅雨季节和高温高湿环境多发,多为群发性,以幼畜禽和采食量大的育肥阶段多发,病畜禽常表现出呼吸道、消化道、神经性中毒症状,严重者急性死亡,慢性者病程可数月之久。
1 曲霉菌及其毒素感染原因
主要是由于畜禽饲料和饲料原料发生霉变,霉菌和霉菌产生的毒素会造成动物发病。饲料保存管理不当是导致饲料霉变的主要原因。(1)饲料加工厂管理制度不严、仓储保管措施不力、通风除湿不良,或者收购玉米等饲料原料时把关不严,收购了霉变的原料;(2)养殖户饲料保存粗放,部分养殖场料槽和饮水器清洗不及时,易滋生霉菌,导致家禽采食饮水时感染霉菌。(3)养殖人员预防霉菌病意识淡薄:有些养殖场为了节省饲料成本,没有及时添加有效的脱霉制剂,都可能引发曲霉菌病。
2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2.1 临床症状
霉变饲料中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伏马毒素等,主要损伤肝脏是在患病家禽的肝脏、肾、肌肉、蛋、血中均可检查出黄曲霉菌毒素和次生代谢产物,曲霉菌毒素会造成家禽急慢性中毒,患病畜禽采食量减少或废绝、采食慢或厌食,呼吸困难,气喘,精神抑郁,缩头萎顿,闭眼,口腔、鼻腔流出粘液性分泌物,两翅下垂,对外界反应能力差,生长缓慢,羽毛松乱无光泽,腿爪颜色发浅、发白;腹泻、排消化不全或不消化饲料便;出现严重的免疫抑制,疫苗免疫失败,使免疫功能降低,易感染疫病,抗菌和抗病毒药物对该病无效,后期家禽死亡率明显提高;有些患病家禽采食出现勾料、摔料等浪费料现象;鸡出现伸颈、吐水、张口呼吸现象;肉鸭、肉鹅出现瘫痪部分产蛋禽停止产蛋。肉用鸭鹅鸡个体生长的大小不均匀,料肉比增高,出栏体重比较轻,养殖成本增高。
2.2 病理变化
剖检急性死亡的鸭鹅,在腹腔、肺部、气囊等多处可见散在、大小不一的黄白色结节,慢性型病例表现非典型性变;病死禽肝脏肿大,颜色变黑;肾脏肿大,严重出现花斑肾,气管粘膜充血,肺实质内有大量灰黄色结节,结节切面呈干酪样,鸡剖检常见腺胃肿胀,腺胃乳头有出血点,严重者弥漫性出血,肉鸡内金角质化,严重的出现裂纹、溃疡;嗉囊内有白色假膜;产蛋鸡、鸭、鹅产蛋下降,蛋壳变白,有输卵管炎。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加强监督,强化源头预防农业(畜牧)行政执法人员需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国务院《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畜牧法》《饲料卫生标准》《配合饲料企业卫生规范》《饲料质量安全规范》《山东省动物防疫条例》《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等国家、农业农村部、省畜牧兽医局等有关部门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办法规定,督促饲料生产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生产,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采购的原料应符合GB13078 中有关规定,饲料和饲料原料应按照国家标准贮存,贮存仓库必须阴凉、通风、干燥洁净,饲料原料存放在室外地时必须有放雨设施和防止霉变措施,基层的官方兽医人员应加强对所辖区域内的饲料厂、经营单位、养殖场的日常监管并做好监管记录,执法人员切实遵守农业部的六条禁令,严格自律,加强对饲料生产加工、经营销售单位和个人日常监督管理,坚决取缔无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对存在饲料质量安全隐患的单位限期整改、处罚或停产整顿。
3.2 采取防治并重的原则养殖场要遵守《动物防疫法》、《山东省畜禽养殖场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接受官方兽医监督检查,平时将饲料晒干存放,有饲料贮存间或场所,勿放潮湿处,霉变饲料应弃用。发现家禽出现霉菌病症状立即停喂霉变饲料,并更换为新鲜饲料,更换发霉的垫料,发病群体及时饮用口服补液盐,并在新鲜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促进霉菌毒素的排出和代谢,缓解霉菌毒素对机体细胞的毒性作用,调节肠道菌群的失调,促进机体的健康恢复。梅雨季节和高温高湿环境,应在饲喂的饲料中添加脱霉剂防止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