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防控措施
2021-03-29漆亚龙
漆亚龙
(甘肃省漳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甘肃 漳县 748300)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病菌可损害猪体正常的呼吸道功能,降低病猪的抵抗力,造成发育迟缓、饲料报酬低,给养殖业带来经济损失。因此,本文主要就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防治措施进行简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防治水平。
1 流行特点
引起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病源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Ⅰ相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源性菌株,而且绝大多数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D型,其会产生一种毒力较强、耐热的外毒素,但其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可被一般消毒药杀死。
该病可感染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猪,但是不同年龄的猪感染后出现的症状不同,其中幼龄猪对该疾病最易感,临床症状最严重,病情严重的仔猪还会出现死亡。因为仔猪的抵抗力差,2~5月龄又是该病的高发期。有的断奶仔猪出现症状轻微的鼻甲骨萎缩,有的不出现鼻甲骨萎缩,一般鼻炎症状消退后也可成为带菌猪,传染给其他健康猪。成年猪通常是隐性感染,不发病。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菌猪,存在于上呼吸道的病菌通过飞沫传播,经由呼吸道感染。
2 临床症状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特征性症状是鼻甲骨萎缩,鼻梁和面部变形;鼻子缩短,鼻盘后皮肤形成褶皱;鼻梁弯曲。不同年龄的病猪表现的临床正常存在差异。比如哺乳仔猪在3~4日龄表现出临床症状:出现鼻炎症状,呈连续或断续性地打喷嚏,呼吸有鼾声。并且剧烈咳嗽,呼吸极度困难,吃乳量少,身体消瘦,常导致整窝仔猪死亡。因受到鼻黏膜刺激,病猪常出现鼻端拱地、用前肢搔抓鼻部、借助墙壁等外物摩擦鼻部等不安定行为,并摩擦出血;鼻部流出分泌物,甚至出现血样,或引起不同程度的鼻出血。
3 病理变化
发病初期的病变主要有:鼻黏膜及额窦肿胀、充血、水肿;鼻腔内出现脓性、黏液性或干酪性的渗出物。随着病情的恶化,出现鼻腔软骨及鼻甲骨软化变形和萎缩等典型病变。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病猪的下鼻甲骨向下卷曲或萎缩;萎缩严重时,鼻甲骨完全消失,形成空洞。
4 防控措施
4.1 严控仔猪引进 仔猪的健康状况直接关乎着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猪场一定要保证仔猪的质量,最好坚持自繁自养。如果猪场不能做到自繁自养,需从外界引进仔猪时,一定要严把仔猪的“质量关”,不得从疫区引进仔猪,而且引进后要进行隔离饲养,健康监测无疫病后才能进一步混群饲养。只有确保仔猪的健康,才能避免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发生,更好地为猪场提供价值。
4.2 改善饲养条件 仔猪的健康生长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因此养殖者一定要不断改善饲养条件,降低疾病的发生。首先,合理控制猪舍的温湿度并改善通风环境,在温湿度的合理范围内及时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减少空气中的有害成分。其次,定期清洁、干燥、消毒。将猪舍内的粪污、杂物等清理出去,并保持干燥。清洁后使用10%~20%的生石灰乳等消毒物进行消毒,只有执行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才能避免病菌的滋生和传播。然后,控制适宜的饲养密度。饲养密度不可过高,因为过高的饲养密度不仅增加猪间的拥挤、争斗、撕咬等行为,还会影响空气质量、增加疫病的传播面积。最后,加强饲养营养,满足猪群的生长发育需要,减少应激,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4.3 科学接种免疫 接种疫苗是预防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有效措施。目前预防该病的疫苗有Bp(Ⅰ相)灭活苗、Bp-T+PM灭活二联苗和Bp-T+PM毒素灭活油剂苗,进行疫苗接种时一定要严格选择接种日龄和接种剂量等,因为种公猪、妊娠母猪、新引进未接种仔猪、哺乳仔猪的接种程序不同。比如对妊娠母猪在产前2个月、1个月接种,使仔猪获得母源抗体,在出生后几周内不受病菌的感染。对仔猪在出生1周后初免,间隔1周进行二次免疫。
4.4 做好病猪的隔离、淘汰 因为病猪在很长时间内都携带病菌,所以必须做好病猪的隔离和淘汰,净化猪群。及时检疫,隔离阳性带菌猪,进行相应治疗。但是最好的方法是全部淘汰有病症的猪,不留后患,这样才能彻底根除病猪和病菌,但是这种方法的成本低。因此,猪场要根据自身情况考量。
4.5 药物预防 通过喂服药物也能起到预防该病的作用。例如,在妊娠母猪分娩前3~4周至产后2周,可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和黄安噻唑等药物;在哺乳仔猪出生3周内通过注射或鼻内喷雾金霉素或土霉素等抗生素,添加剂量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