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2021-03-29韦华永
韦华永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新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广西 南宁 530400)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具有强烈传染性的、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我国已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该病的传染力较强而且传染范围广,感染猪很难治愈。该病的发病速度快,致死率高给养殖场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对非洲猪瘟仍无有效的疫苗及特效药物,只能通过加强生物安全防控等综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避免该病发生。
1 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1.1 病原学
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双链核质大DNA病毒,属于DNA病毒目、非洲猪瘟病毒科病毒属,可以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胞吞作用感染宿主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使猪患病。由于非洲猪瘟病毒的毒力不同,又可分为高致病性、中等毒力与低毒力,还有无症状感染现象。非洲猪瘟对热较为敏感,如果环境温度达到56℃,则30min以内即可灭活。在无血清介质的实验中,pH值小于3.9的酸性环境与pH值大于11.5的碱性环境可使其灭活。一些常见的消毒剂,如次氯酸盐溶液、福尔马林溶液或碘化合物等都可快速将其杀灭。
1.2 流行病学
该病的传染源为野猪及患病康复的家猪,病猪的血液及排泄物中均携带非洲猪瘟病毒,健康猪与病猪接触可传播非洲猪瘟病毒,包括直接接触、间接接触与媒介蜱传播三种方式。病猪与其他猪同栏养殖,被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的饲料、废弃物、车辆、相关器具、衣物等都会造成非洲猪瘟的传播。
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该病的自然潜伏期为5~9d,临床表现可分急性和亚急性、慢性型,急性病猪会在4d内体温迅速上升至41℃,并伴随着全身震颤、共济失调等,随后会出现绝食、呼吸困难,不喜站立,常常趴在圈中。病猪体表出现多处暗红色或蓝紫色血块。解剖可见其肾、心脏、脾脏等器官均有出血。急性病猪脾脏明显肿大,慢性病猪则会出现食欲不振、皮肤局部溃疡、关节水肿等情况,解剖时发现胸膜黏连、肺部及脾脏具有病变。
3 诊断与防治措施
3.1 诊断
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与猪丹毒、猪瘟等相似,属于烈性传染病,很难通过临床的表征来确诊。实验室常采取PCR法、抗体免疫化学发光实验、荧光定量PCR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等,还有病毒分离鉴定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等等,可以根据客观情况来确定诊断方法。
3.2 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属于外地引进的病种,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养猪场内暴发非洲猪瘟。养殖者应采取以下防控措施:(1)应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尽量不要从外场引进猪,如果必须要引进,也要将猪隔离在猪群100m以外的地方,观察15~30d无异常以后,再放入场区饲养。(2)应减少泔水喂猪的情况,泔水及感染性肉品的废弃物是造成非洲猪瘟传播的主要途径,减少泔水喂猪可以保证猪饲料的生物安全。(3)软蜱是非洲猪瘟的传播媒介,这类蜱虫经常聚集在圈舍中,接触到宿主就会攀附而上,快速的积累成群,难以清除,所以养殖者要做好日常的消杀工作,全面清除猪养殖场中的蜱虫,做好灭鼠、驱虫的工作,防治软蜱等进入到猪圈中。(4)养殖场应当减少人员的流动,人员流动也可能携带非洲猪瘟病毒,要加强对猪养殖场的管理,强化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严密防控外来的非洲猪瘟病毒传入。如果养殖场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养殖者要做好防范野猪的措施,禁止野猪和家猪接触,以免野猪携带非洲猪瘟疫病病菌传染家猪。
4 结语
非洲猪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公认的严重性动物疫病,在我国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可见其传染性非常大,而且目前尚未研制出治疗非洲猪瘟的有效方法。养殖者应充分认识到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形成良好的行业道德意识和责任感,按照相关消杀要求,做好猪圈的清洁工作,全面防控非洲猪瘟进入到养殖场中,以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