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控与净化
2021-03-29杨鹏
杨 鹏
(青海省都兰县宗加镇畜牧兽医站, 青海 都兰 816102)
羊属于哺乳动物,在国内肉食品市场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而布氏杆菌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疾病,一旦感染便会出现妊娠母畜发生流产、胎衣不下、生殖器官及胎膜发炎、公畜睾丸炎及不育等问题。近年来,该病在羊养殖业中的发作率呈上升趋势,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了极大地危害。
1 羊布氏杆菌病解析
1.1 流行特点 布氏杆菌病一般呈现出散发性、地方性、流行性的特点,并且母羊、成年羊更具感染概率。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羊,病菌主要存在于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公羊的精液内,健康羊只在接触母羊流产时的排出物、乳汁或进行交配时感染。此外,布氏杆菌会经过羊体内的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统粘膜、损伤性皮肤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还与尸体污染源密切相关。被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如果将牛群和羊群共同放牧,可能会发生交叉感染的现象。
1.2 症状表现 感染该病的一段时期内为隐形感染,怀孕羊则表现为流产,但并非共同症状。流产往往发生在母羊怀孕后的4个月左右。有的患病羊会出现关节炎、滑液囊炎等病症,表现为跛行;公羊则会出现睾丸炎,少部分病羊还会发生角膜炎、支气管炎。在诊疗中,首先被注意到的是流产,由于流产前母羊会出现食欲衰退、口渴、萎顿、阴道流出黄色粘液等,因此会被初步判断为布氏杆菌病。病羊在流产后会逐渐治愈,但终身带有病菌。治愈时间的长短根据羊的品种有关,有的治愈时间较短,有的较长,如山羊就比绵羊的治愈时间较长,感染程度轻的痊愈加快,较重的则可能终身不愈。对此,要确保羊养殖业的生产效益,就要重视对布氏杆菌病的预防和诊疗,以便在发病初期便及时控制,防止大范围扩散。
2 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控与净化
2.1 防控手段 一是加强宣传力度,提高防疫意识。虽然我国羊养殖业逐渐朝着规模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由于部分养殖户本身缺乏专业知识,加之防控技术宣传不到位,很多养殖人员都没有意识到布氏杆菌病的危害性,自我防范能力较差。在养殖过程中也没有注意防疫细节,没有定期清扫圈舍和饲料槽,在接产时没有戴手套,划破皮肤也没有及时清理伤口等,这些都形成了病菌传染的重要渠道。对此,首先就要加强对养殖户的知识与技术宣传,通过组织知识培训班,采取互联网网站、LED大屏等方式多平普及疫病防控知识,让更多的养殖户认识到疫病防控的必要性,形成“人人了解病疫,人人防控病疫”的良好养殖局面。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在防控部署上要形成联动,增加经费投入,减轻养殖户的负担,同时也为后期的净化工作夯实基础。对于政府和畜牧业部门来说,要加强流通监管,从源头上进行遏制。定期通知养殖户对羊群进行免疫接种,是防控布氏杆菌病的有效手段。
二是重视饲养管理,落实科学养殖。养殖人员要重视日常饲养管理,提高羊的抵抗力。畜牧局要进一步加强对羊的检疫和免疫工作,显著提高对不是干净吧的防控水平。完善内部组织体系,细化分工,明确职责责任,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与实施计划,全面落实布氏杆菌病的源头防控工作。统筹部署防疫工作,成立专门的防疫小组,每年都要对疫病防控实效进行总结和改进。在疫病高发期,要安排专业技术团队下乡进行羊群检疫,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实施。初秋时期,由于外界温湿度较高,圈内要加强通风换气,根据羊龄确定适宜温度。要保证羊的体重均衡,公羊要维持中上等膘情,保持健壮、精力充沛。种公羊每生成1mL的精液,大约需要消耗50g的粗蛋白质;要提供充足的VA和VE,避免公羊的性欲下降,降低精液品质,防止精子形成病理性变化。种公羊在配种期间会消耗大量的营养,因此日粮要求营养丰富全面。妊娠期的母羊,对饲料的营养水平要求较高。主要功增加矿物质量、VA、胡萝卜素等,一般为日粮的2倍多。良好的饲养管理有助于羊健硕生长,减少患病的概率。
2.2 净化手段 在养殖中一旦发现疑似感染病羊,应当及时净化整个羊群,及时扑杀疑似感染病羊,对其他羊只则采用布氏杆菌羊型5号弱毒苗进行免疫。由于布氏杆菌病没有治疗价值,印在发现后应当及时淘汰。扑杀病羊后,及时对环境进行消毒,消毒药物一般用1%升汞、1%来苏儿、2%福尔马林或5%的生石灰乳。病羊肉可以煮熟或用巴氏灭菌法10~15min进行清理。发病后的养殖净化手段是使用试管凝集反映进行羊群检疫,待发现可疑反映的羊应当及时隔离,以淘汰屠宰为宜,严禁与健康羊接触。对所感染的圈舍和用具应当彻底消毒,深埋母羊分泌物。
对未发生过疫病的羊群,要坚持自繁自养,禁止从疫区引进羊,引进的羊要经过严格的检疫后、在隔离条件下检疫,确定无感染后才可进场。
布氏杆菌病常发地区,应当定期做好预防接种,接种过疫苗的羊群无需再进行检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