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结果的因素

2021-03-29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血凝悬液抗原

杨 丽

(辽宁省凌海市农业农村发展中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凌海 121200)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目前县级疫控中心兽医实验室进行禽流感、新城疫动物疫病监测最常用的试验方法之一。但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增加了试验误差,甚至改变了试验结果,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将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

1 被检样品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1.1 样品处理 采样后将样品倾斜放置2~4h(防止暴晒),让其自然析出血清(夏天放在室内,冬天可以放置在37℃温箱内析出)。避免摇晃,防止溶血。采血后尽量避免马上离心,防止分离后的血清形成胶冻状或不完全胶冻样。特殊情况需要分离血清时,需1500~2000转/min,离心5min。

1.2 样品保存 采样后要及时送检,不能在24h内送到的,全血要分离出血清,将血清冷冻后送检。分离的血清在冷藏温度下(4℃)存放不能超过5d,冷冻温度下(-20℃)不能存放时间过久(6个月为宜),冷冻后的血清不能反复冻融(不宜超过3次),会直接导致抗体效价降低。血清样品保存不当,无论是运送中还是检验中,腐败变质会严重影响试验结果。

2 鸡红细胞的制备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2.1 鸡红细胞的采集 实验室应准备3只SPF公鸡,条件不足的也可选免疫过禽流感和新城疫疫苗的的健康公鸡,但应比正常洗涤血球次数增加3~5次,洗去红细胞表面的抗体,以减小结果误差。

给大公鸡采血时要做到无菌操作,用一次性注射器(10mL、9号针头)可在一个大容器内先加入抗凝剂,采血后拔下针头将容器倾斜,沿着容器壁将血缓缓打入,注意速度不要太快,以免挤破红细胞。抗凝剂要适量添加(可以实际经验为准),加入的过多会影响红细胞的结构,抑制凝集现象产生,加入过少则血液出现凝集块,影响试验观察,引起误判使得凝集价偏低,凝集抑制价偏高。同样抗凝剂加入的时间、方法不当同样会产生血凝块,影响检测结果。采血后将采出的3只公鸡血混合再离心,这样配出的红细胞均匀一致。

2.2 1%鸡红细胞的离心配制

红细胞的浓度对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的结果有很大影响,采用国家标准规定1%的鸡红细胞。洗涤血球时离心的转速为新城疫2000转/min,禽流感1000转/min,时间为10min,洗涤次数3~5次,不应少于3次,直至上清液与PBS颜色接近为止。如果离心的转速偏高,等体积红细胞数量增大,血凝价测定偏低,血凝抑制价相应偏低;相反离心的转速偏低,等体积红细胞数量减少,结果造成血凝价测定偏高,血凝抑制价相应偏高。离心结束后用吸管将上清液移去(必须除去上层的白膜),切勿倒出去,直接倒出去达不到离心的目的,会使红细胞混入洗液。移完后再用吸管加入等量的洗液,保持离心机的平衡。离心好的红细胞用吸管(最好剪成斜型)小心吸取,不能反复吹吸,以免造成红细胞结构破坏,发生溶血,使用溶血后的血球相当于红细胞的有效浓度降低,会出现上段所述结果,同时影响观察效果。洗涤次数不能减少,以确保得到纯净的鸡红细胞。洗涤次数减少后,血清中的杂质不能洗干净,会干扰反应体系病毒与红细胞的反应,造成试验误差。

配制好的红细胞悬液当日用不完的可置4℃冰箱保存,时间不超过1周,但实际工作中如果每天都使用,超过3d红细胞就开始溶血不能使用,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3 反应板的选择、使用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3.1 反应板应选择质量好的一次性96孔V型板,要保持板面及凹孔的干净,板面应水平,不能弯曲、倾斜,使用不合格的反应板会严重影响结果。板孔倾斜的角度会影响红细胞的沉降速度,角度过小,红细胞沉降加快,血凝价偏低,血凝抑制价偏高。角度过大,红细胞沉降减慢,血凝价偏高,血凝抑制价偏低。

3.2 在试验静置过程中不能振动反应板。当反应时间没到而频繁的取放、观察反应板,操作不甚,凝集会受到影响,测定的凝集价偏低,而凝集抑制价会偏高。因此在静置过程中一定要轻拿轻放,最好是等到时间再看结果,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4 抗原效价的测定及配置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4.1 抗原的保存 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用的抗原一般是干粉,应-20℃保存。在进行抗原效价的测定时,同一批号的抗原最好同时使用,并要经过4HAU抗原回滴,对抗原进行最终校正,重复试验,减少误差。抗原的凝集价在外界不稳定,冷藏保存或反复冻融时其血凝价降低。测定好血凝价的抗原如果一次不能用完时应分装到灭菌离心管内,管上标注分装日期和效价,每管的分装量最好是一次使用量,避免反复冻融。使用反复冻融的抗原,血凝抑制滴度会偏高,一般血凝价相差的滴度与血凝抑制价相差的滴度相一致。

4.2 稀释液

稀释液应使用pH为7.0~7.2的PBS缓冲液,pH值7.2时,红细胞沉降最充分,图形最清晰;PBS液的pH在5.8以下,红细胞易自凝,试验结果不成立;pH7.8以上凝集的红细胞洗脱加快,易造成观察误差,使得凝集价检测偏低,凝集抑制价偏高。PBS液要现配现用,PBS要在高压后调至pH7.2。如果用生理盐水代替PBS液,要使用新开瓶的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液的配制时间不宜过长,一经使用保存不要超过3周,否则可能被环境污染,不能保持无菌的反应环境,使得检测结果受到干扰,出现试验不成立、跳孔等现象。

4.3 4单位病毒液的配制使用 计算好本次试验所需要的病毒液量,配制的4U病毒液量应适当正好,避免浪费和不够,配制好的病毒液要混匀,混合不均时,病毒的含量不一,浓度高的血凝抑制价降低,浓度低的血凝抑制价升高。病毒液要现配现用,放置时间不应超过6h,并置于4℃冰箱保存。加样时从冰箱取出。时间过长,病毒的凝集力降低,不放冰箱保存,病毒的凝集力会很快下降,不能继续使用。加入4U病毒抗原时应该从稀释倍数高的孔向稀释倍数低的孔加入(即从后向前加),滴加过程中采取悬滴法,避免移液吸头接触液面而被反应板中的液体污染。振荡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min,时间过短不能充分混合,凝集抑制价升高,时间过长血球容易被破坏,结果失败,阴、阳对照不能成立。

5 加样过程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5.1 血清样品 病毒悬液和红细胞悬液在使用前一定要摇匀,以保证每一孔中加入的浓度准确一致,避免加入的浓度高低不一,人为造成误差。摇晃红细胞悬液时力度不宜过大,防止红细胞的结构被破坏,造成溶血。

5.2 在使用微量移液器时,吸头要安装牢固,防止漏气,操作时移液吸头应插到液面以下(要求悬滴的除外),手压下的力度要均匀,否则移液量不准,造成结果偏差。在使用多道移液器时,吸取液体后观察几个吸头中液面是否水平一致,有时操作不注意可能某个吸头吸入量或多或少,直接影响结果测定。吸取的过程应该做到“慢吸快打”,在吸液时要慢、准,放液时对准后速度要快,可以避免打完后吸头下存留液体,保证加入的液体体积一致。

5.3 加液体时,最好悬滴,避免吸头与反应板孔接触造成污染。尤其是在最后加入红细胞悬液时,孔内已有稀释液、血清、4U抗原等,如果吸头接触到孔内混合液,会造成各个孔内液体相互污染,导致试验结果出现误差。所以在使用移液器时,一定要保持加样器吸头与凝集板孔间的距离,以保证每个凝集孔内液体数量和浓度准确。

5.4 倍比稀释血清时,抽吸6~8次,在吸取第一孔时要先按下移液器,再插入反应板孔内,吸取后插入第二孔液面以下,在反复抽取过程中,移液器吸头不要离开液面,防止产生气泡,造成移液体积不准确。

5.5 滴加1%红细胞悬液时,要经常晃动红细胞悬液(注意不要用移液吸头反复吹打或是搅动,避免破坏红细胞),使红细胞均匀分散在PBS中,防止红细胞下沉,从而影响结果判定。

6 温度和时间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环境温度通常应在20~25℃,不能过高或过低,环境温度除了用空调控制外,还可选择将反应板放置于室温温箱内。温度对HI试验值的影响有时较大,室温低于4℃,红细胞会发生自凝。温度高于37℃,凝集的红细胞易洗脱,红细胞很快沉降下来,即出现反应物解离和红细胞溶血现象。低于20℃反应速度减慢,在规定时间观察,对照结果不成立,此时读孔,血凝价易判高,血凝抑制价易判低。所以选择在20℃~25℃完成血凝抑制实验,应通过温箱控温。加入红细胞静置时间应按照操作规程规定的时间及时观察,超时10min以上,红细胞发生裂解,结果不再有意义。

7 4HAU抗原回滴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抗原回滴时必须选取奇数排、列的方法,便于取值。方法通常是在微量反应板选择3排5列,第5列为红细胞对照孔。加样后室温(20~25℃)下静置30~40min后观察结果很重要。若第1、2孔凝集,则视为抗原配制正确。若第2孔流淌,则4HAU抗原浓度低,HA效价判高,需添加抗原。若第3孔发生凝集,则4HAU抗原浓度高,HA效价判低,需补加PBS。然后再次回滴,直至第1、2孔凝集,抗原配制正确为止。

8 小结

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中,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只有严格按规定操作,细致、耐心地做好每一个环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才能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

猜你喜欢

血凝悬液抗原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在二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薯蓣皂苷元纳米混悬液的制备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2种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的评价
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止血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Lppx和MT0322人T细胞抗原表位的多态性研究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效果观察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盐酸克伦特罗人工抗原的制备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