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黄连药理作用英译为例探讨中医药国际传播困境与对策分析*
2021-03-29刘鸿
刘 鸿
(河南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郑州 450046)
21世纪以来,医药在国际舞台上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1]。中草药是中医哲学思维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中草药的临床运用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方式。
黄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2],超过32000种中医学方剂中提到黄连[3]。目前已从黄连中分离和鉴定出120多种化学成分,除代表生物碱小檗碱外,还包含有机酸、木脂素、黄酮等[4]。鉴于黄连多样的药理作用及笔者在相关领域遇到的翻译问题,文章探讨分析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困境和对策,希望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文化内涵发展与国际传播。
1 黄连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小檗碱是黄连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可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5]。临床研究发现,含有黄连的加味黄连温胆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改善心功能,而且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6]。同时小檗碱还可以作为脲酶抑制剂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7]。研究表明,黄连和小檗碱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肠病毒71、单纯疱疹病毒、冠状病毒和巨细胞病毒也具有抑制作用[8-9]。新冠肺炎的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10],以黄连为君药的黄连解毒汤能泻火解毒,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对肺炎的治疗具备一定功效[11]。研究还发现,黄连解毒汤中的活性化合物可通过多靶点和通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2]。
研究表明,黄连中的小檗碱、黄连碱、棕榈碱、表小檗碱和麻疯子碱等通过上调肝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起到降脂作用[13]。长期使用小檗碱可通过增强UCP-2的表达抑制AMPK依赖性的活性氧,从而显著减少主动脉病变,减少氧化应激并降低主动脉中黏附分子的表达[14]。同时黄连及其组分通过改善葡萄糖代谢、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和调节肠道菌群发挥抗糖尿病作用。HepG2和βTC3细胞株分别用于测试葡萄糖消耗和胰岛素释放,研究结果表明,黄连素能使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从32%增加到60%,但对胰岛素的分泌没有影响,可显著降低人体血糖和血脂水平[15]。
黄连在治疗癌症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表明,黄连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小檗碱可有效抵抗多种类型的人类癌症,包括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埃里希氏癌、胃癌、神经胶质瘤、白血病等[16-17]。黄连提取物和小檗碱可通过抑制异常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细胞死亡来抑制肿瘤进展,从而抑制癌症的转移[18]。
综上所述,黄连及其富含的多种活性成分因其广泛的药理作用,在临床上取得了越来越多的运用和重视,在其研究和临床应用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但是在其国际传播方面仍面临着多重困境。因此必须认真分析中医药国际传播过程中的各种障碍,采取有效的传播策略,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认同,从而以中药的现代研究与临床疗效为媒介,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进而推动中医药的国际传播。
2 中医药文化在传播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2.1 传播人才短缺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数千年历史和文化的积淀,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传播的难度。一方面传播人员需要有扎实的中医文化功底,另一方面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也必不可少。然而现阶段我国对于此类人才的培养尚存在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我国中医药传播事业起步较晚,还未形成一套系统、全面的发展模式[19],使得该专业的学生就业存在局限性;其二,从事该方面工作的人员有待扩充,但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短时间内传播人才仍旧不足;其三,各国文化之间存在差异,适应不同国家的国情和风俗习惯、培养多个语种的人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减缓了我国文化传播的进程。
以黄连的国际传播为例,黄连作为清热燥湿的中草药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由于缺乏有经验的中医药人才,使得黄连的临床运用受到限制。由于用药剂量或配伍比例不当导致的临床不良反应与不达临床疗效情况时常出现[20]。此外,由于国外精准医疗观念的普及与胶囊用药的习惯,欧美等国家对于化学成分复杂且口味较苦的以黄连为代表的中草药的使用有众多限制[21]。这样就需要专业的中医药传播人才按照西方医学的现代研究范式与临床标准,认真分析黄连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的语言文化障碍与临床认知障碍,采取合适的传播策略进行传播。然而既懂中医药药理及现代研究,又懂西方学术范式与传播模式的人才十分匮乏,阻碍了中医药的国际传播。
2.2 文化上存在差异
要实现不同文化的包容和融合,克服语言障碍是传播与传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中医药文化的概念以及相关治疗方式普遍比较抽象,由于区域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差异,这些理论便显得晦涩难懂,大大影响了翻译和理解。中医也常用简洁的词语来表达一些复杂的症状和医学术语,西方乃至国际社会对中医的理解和接受需要很长时间,这不仅是中西医的区别,也是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黄连主治泻痢,“泻痢”这一证名常因文化差异而误认为“dysentery,痢疾”,实则泻痢为湿多成泻,而无痢疾的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之证。此外,黄连性味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这一系列的中药性味归经也很难准确地为外国人理解接受,错误的过量久服可导致伤及脾胃、阴虚津伤。
2.3 中医翻译的规范欠缺
中医翻译理论研究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 中医翻译的标准化问题也一直是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译学范式将中医翻译带入了“语言转换”和“文化转换”两种极端。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很难被准确翻译,其涉及“燥湿” “清热” “清热泻火”的语义内涵丰富。就“燥湿”便有“damp-drying” “eliminating dampness”等多种翻译方式;“清热泻火”的翻译也有“clearing heat-fire” “clearing internal heat” “heat-clearing and fire-purging”等多种,这些都增加了外国人对中医文化的理解难度。
此外中医名词与术语尚未统一,翻译多种多样[22],这种混乱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中医的国际传播速度和范围。同样以黄连为例,国际发表论文对于黄连的翻译仍存在不规范、不统一的现象,存在汉语拼音翻译、拉丁名翻译、英文名翻译混杂的情况,这对中医药相关文献的检索及阅读造成了较大的障碍。
3 中医药文化英语传播的策略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为中医药广泛深入的国际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中医药文化传播与文化认同体系仍较为复杂,建设难度大。为实现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应深入理解和把握其重要性及国际传播的历史意义与现状,清楚地理解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的文化力量。同时,加强跨文化理论研究、克服文化障碍应为中医英语翻译工作者的首要目标;翻译界应尽快建立统一的中医英译原则并发布国家标准,加强中医翻译人才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3.1 尊重多元文化差异
人类受到技术的局限,更受到文化的局限。文化指特定民族或社会的观念、习俗和社会行为,或特定社会群体的态度和行为特征[23]。因此各国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并有独属于自己国家的特征。如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而西医从解剖学角度重视整体中的局部,很难辨别孰优孰劣。这就要求传播人员在弘扬中医药文化的过程中尊重他国文化,用更利于理解的方式阐述中医药理论与作用。
现代中医药研究越来越科学化与规范化,借助分析化学、药理毒理学、流行病学等方式进行研究。黄连的化学组分越来越清晰,作用方式越来越明确,这让更多的国内外医生与科研工作者逐渐重视中医药神奇的疗效,赋予中医药文化新的内涵,使得中医药文化逐渐被认同。以黄连为例,在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中就要按照西方现代科学的研究范式与疗效标准,把黄连的化学分析、药理、疗效等内容用西方科学话语进行叙述与传播,从而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3.2 加强跨文化知识理论研究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要求翻译工作者在传播中医药文化时深入理解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国情、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寻求两者的融合点,以免造成翻译的不准确和不全面。随着越来越多国际中医药学院的建立,招收对中医药文化感兴趣的国外学生,系统性地教授中医药理论思维,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24]。同时随着国际学生对中医药文化认识的深入,有助于其理解中医相关术语名词内涵,实现对中草药的气味归经、主治功效的运用。
3.3 建立中医英语翻译的原则与统一标准
中医药相关术语的英译良莠不齐,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因此实现中医英语翻译的标准化是现阶段重要的工作任务。建立权威的中医汉英语料库,统一中医术语与基本理论的翻译原则和标准,在确保准确性的同时选取合适的翻译方法,这样既能完成中英翻译的标准化,又有利于西方国家的理解。因此,鼓励中医药翻译词典等标准性参考书籍的撰写、出版,建立规范化的中医英语翻译网络平台等措施有待施行。
如黄连在文献中的英文翻译存在“Huang Lian” “Huang-Lian”“Coptischinensis”“goldthread”等表述方式,建议各大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在论文发表时统一命名,实现在同一关键词下扩大检索数量,能够提高国际认同性,从而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3.4 加强中医药翻译人才培养
加强中医药翻译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首要工作目标。完善文化传播体系、开设相关课程、鼓励和支持就业、提升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才能培养更多符合现阶段发展需要的、既懂中医药又有较强英语交流能力的人才。如倡导提高中医院校外语专业招生数量,加强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外语能力的培训等。
4 结语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黄连作为其中的一个微小部分,已被发现具有多种新的药理作用,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了众多新思路。多年来,中医药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对世界医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要认识到,中医药文化在传播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方式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为提高世界医学水平,促进人类健康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