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指导森林城市建设
2021-03-29但新球周学武但维宇吴照柏
但新球,周学武,但维宇,吴照柏,程 鹏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城市监测评估中心,长沙 41001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1](以下简称《第三卷》)分为十九章,是习近平2017—2020年治国理政思想的系统总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新时代的中国森林城市建设理所当然需要用这个纲领性文件来指导建设与发展。
通过认真学习和体会《第三卷》,结合森林城市规划与管理实践,认为新时代的森林城市建设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政治目标;把“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作为具体建设目标;把“建设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作为阶段性最重要的社会服务目标;把“实现林业的高质量发展”,作为行业目标;把“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重要责任;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科学建设理论支撑。森林城市建设应倡导绿色生活,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林业实践。
1 与森林城市建设的相关论述
《第三卷》分十九个篇章。其中第一,四,五,六,七,九,十一,十二,十三和十七章总共十个篇章的论述,涉及到森林城市建设。《第三卷》中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关于生态建设的理论与论述是我们持续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最重要的理论依据。
《第三卷》第四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出了“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也是中国政府治理国家的根本目标,理所当然应该是我们进行森林城市建设的基本目标,而且应该作为政治目标。
《第三卷》第五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出要“全面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 建设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经过100年奋斗的阶段性目标,现阶段的所有努力都要服务于这个目标,因此森林城市建设也应该在建成小康社会,在决战脱贫攻坚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第三卷》第九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判断,这个判断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当然森林城市建设也要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第九章还提出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中国是基于近三十年发展过程,在国有经济发展的保障下,民营企业的发展和贡献对中国长期稳定的高速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的背景下提出的。森林城市的建设基于其建设的性质与特点,显示中国的森林城市建设需要民营企业的参与,同时,也能够大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第三卷》第十二章“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明确提出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个一直以来就是我们进行森林城市建设的初心。
《第三卷》第十三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要“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直以来也是森林城市建设的基本理论支撑。森林城市建设就是倡导绿色生活。
《第三卷》第十七章“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今世界经济与和平秩序构建的理论贡献。森林城市建设实践也是中国林草部门应对和解决世界性的城市环境问题的中国经济方案。
2 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指导森林城市建设
2.1 政治目标:以人民为中心
森林城市建设有别于其它形式的城市创建,也有别于其它城市生态工程。森林城市建设的首要目标是“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原则体现在:人民需要、人民满意、人民共享、人民参与和人民监督五个方面。
森林城市建设目标是围绕“人民需要”而设置的。森林城市建设的项目规划要以“人民需求”为中心。在森林城市建设规划中,应在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下,规划城乡市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的相关项目。
森林城市建设效果以“人民满意”为重点。在森林城市考核验收中,把当地市民的“满意度”作为重要指标。因此规划前,必须认真详细调查当地市民的需求,针对这些需求进行规划和建设,才能够达到“人民满意”的建设效果。
森林城市建设宗旨要以“人民共享”为追求。
森林城市建设形式要倡导广泛的“人民参与”。
森林城市建设过程管理要全面实行“人民监督”。
森林城市建设效果的表现是“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更好的日子标准体现在有森林庇护的生态环境、有森林绿色产品、有森林经营和管护收入、有森林文化寄托、有参与森林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2.2 具体建设目标:“乡村振兴” 和“美丽家园”
森林城市建设以城乡一体化,改善城乡环境为基本遵循。因此时下应该把“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家园”作为主战场,成为建设总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乡村绿化”改善乡村环境;二是以“乡村公园”改善乡村生活;三是以“农林乡村经济”增加乡村收入;四是以开展特色乡村文化(创建森林城市专题宣传)活动提升乡村文明。
2.3 社会服务目标:建设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
森林城市建设应把保障决战脱贫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阶段性最重要的社会服务目标。一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成果,贫困山区森林城市建设,应当把灵活的乡村森林、农业、湿地、小产业的培育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期稳定脱贫状态的重点措施;二是把绿色森林产品的生产,作为促进“小康社会产品”的标志;三是把森林休闲,绿色生活,作为“小康社会形态”的标志;四是把完善的以森林、湿地为主的绿色服务设施,作为“小康社会服务”的标志;五是把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人家作为“小康社会的示范标杆”;六是把“倡导爱护森林”作为“小康社会文明的标志”。
2.4 行业目标:实现林业的高质量发展
我国林业的发展经历了大生产(1950—1979年)、大开发(1980—1989年木材市场开放)、大造林(1990—2010年)和大保护(2010年以后)阶段,现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风景林培育、珍贵树种培育、储备林战略、国家公园发展和森林城市建设,都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在森林城市建设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导森林环境更加服务于健康安全的高质量人类生存需求;二是引导城市森林培育更加注重景观与美化,满足人类对美好生活的高质量追求;三是引导森林进入城市,更加适宜集中在城乡生活居住,满足人民对居住高质量的需求;四是大量利用乡土树种,保护古木名木,广泛使用市树市花,满足广大人民对“具有归属感”的城乡生活高质量要求;五是引导林业由过去的木材供应为主到以后的生态建设为主,进一步通过城市森林文化建设满足人民对高质量的生态文化需求,实现由林业人到森林人,再到森林文化人的林业职工新形象改变。
2.5 重要责任: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
森林城市建设以人民为中心为政治目标,以服务城乡、建设小康社会为社会目标,其核心宗旨是改善民生水平。理所当然,森林城市建设主要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一是把城市小森林、城乡园林、各类公园作为市民基本的户外生活空间;二是把城乡经济林果木收入,作为乡村农民最重要的收入补充和来源;三是把有森林庇护的民居作为城乡居民最理想的居住家园;四是把森林休闲、森林民宿、森林药食品作为城乡居民生活的新形式;五是把森林康养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新保障;六是把事关幸福感和获得感的绿道以及森林步道建设作为城乡生活质量提升的保障,推动绿道、森林步道等公共资源向广大农村基层延伸;七是把森林乡村文化、森林民族文化传承和展示作为提高乡村,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水平的具体措施,提高乡村自信、民族自信;八是城市森林是城乡环境安全的保障,事关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2.6 科学建设理论支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指导森林城市建设的基本理论,而核心部分是要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森林城市建设的理论支撑。在森林城市建设中应具有以下3个基本认知:一是森林是人与自然的桥梁,是人与自然关系最为紧密的部分;二是森林需要人的经营,人类需要森林庇护;三是森林是地球表面最基本的自然存在,也是有生命的最活跃的自然元素。
2.7 倡导绿色生活
在森林城市建设和宣传中,应体现倡导绿色生活,具体表现有:森林食品(粮食、蔬菜、药物)是最基本的绿色食品; “到森林中去”是最基本的绿色休闲;有森林湿地的居家,是绿色生活的基础,是理想的绿色生活家园; “参与森林建设”“我参与我快乐”是城乡居民表达对绿色生活的生态情怀;森林是人类最大的自然课堂和教师;森林生物(动植物)是人类最忠实的伙伴和朋友。
2.8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林业实践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对当今世界经济与和平秩序构建的理论贡献,而且中国也正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森林城市建设也是着眼于全球,扎根于人民,着实是在城市森林建设的事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林业实践,主要表现在:森林是全球环境共同体最主要组成;森林的生态效益是全球共享资源;城市森林建设是全球应对城市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森林城市建设是树立全球生态价值观,构建全球城市新形态,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实践和创新。
2.9 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在近三十年发展过程,在国有经济发展的保障下,民营企业的发展和贡献对中国长期稳定的高速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表示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是基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
森林城市建设涉及面广、时间长、项目工程小而分散,特别适合民营企业的参与。同时在森林城市建设中,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发展。一是森林城市适度规模的工程项目适合于民营企业参与;二是适度的土地、森林集中经营政策有利于“以森林为主的林业民营企业发展”;三是以绿色企业创建引领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发展;四是以认领、认养、认建,拓宽民营企业生态意识,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五是促进以服务于森林城市建设的林业民营中小企业成为林业产业的新生态、新方向,实现林业产业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3 结论与探讨
从2004年我国森林城市建设起步,16年来历经了起步探索、规范推进和蓬勃发展3个阶段,截至2019年,全国有194个城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6]。
2019-04-08,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又强调,持续推进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指引下,国家“十三五”规划、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大部署都明确了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森林城市建设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森林城市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科学推进的新阶段。
森林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科学推进的新阶段之后,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不但是习近平2017—2020年治国理政思想的系统总结,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国森林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由此,要认真学习《第三卷》,深刻领会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思想与方法,并且应用到新时期森林城市建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