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藜麦品种引进筛选比较试验

2021-03-29唐峻岭

中国种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单株性状品种

赵 军 唐峻岭 李 斌 杨 珍

(甘肃省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武威 733000)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Willd.)是苋科(Amaranthaceae)藜 亚 科(Chenopodiaceae)藜 属(ChenopodiumL.)一年生双子叶植物,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地区,已有7000 多年的栽培种植历史[1]。近年来,藜麦作为一个我国新兴的栽培作物种类,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观赏价值而备受关注和欢迎,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正在逐步形成快速发展的藜麦产业[2],在中国西藏、青海、甘肃、山西、内蒙古等地均有种植[3-4]。藜麦作为喜凉植物,具有耐寒、耐旱、耐盐碱及耐瘠薄的生物学特性[5],是人类珍贵的生物多样性粮食资源之一,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极高,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藜麦是唯一一种单体植物,即可基本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被正式推荐为最适宜人类的完美的全营养食品[6],并被誉为丢失的远古“营养黄金”“超级谷物”“未来食品”“粮食之母”和“素食之王”[7-9]。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天祝县)自然、纯净、无污染,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有利于藜麦的生长。为了寻找适宜天祝县种植的藜麦品种,引进了9 个藜麦品种进行筛选对比试验,以陇藜4 号为对照材料,通过观测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分析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关系,以期筛选出适宜天祝县种植的藜麦品种,为天祝县藜麦品种种植多样性、品种布局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20 年4-10 月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松山镇阿岗湾村(37°03′N,103°18′E,海拔2270.9m)进行,地处祁连山脉毛毛山南麓松山滩草原,该区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1.3℃,年均降水量280mm,年蒸发量1703mm,无霜期127d。

1.2 供试材料供试藜麦品种9 个,名称及来源信息见表1,试验以陇藜4 号为对照(CK)。

表1 参试藜麦品种来源

1.3 试验设计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宽4.8m,长15m,小区面积72m2,中间设50cm 的间隔带,行距40cm,株距33cm,密度5050 株/667m2。试验施肥水平与当地生产水平相当,各处理所有肥料均做基肥一次性人工撒施,每667m2用磷酸二铵(含P2O516%)25kg、硫酸钾(含K 50%)10kg、尿素(含N 46%)8kg,各处理均不施用有机肥。施肥后用机械旋耕、耙耱,人工穴播,播期按当地生产实际确定。试验各项管理措施必须在同一天内完成。

1.4 测定项目测定株高、茎粗、主穗长、有效分枝数、侧枝成穗率、千粒重、单株产量、产量等主要性状,分析藜麦各性状间相关性。其中侧枝成穗率=单株有效分枝数÷单株总分枝数×100%。

1.5 数据分析利用Excel 2010 和SPSS 17.0 软件进行试验数据的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藜麦品种农艺性状比较由表2 可知,各参试藜麦品种中,红藜麦、陇藜1 号、青白藜1 号、青藜2 号、青黑藜2 号株高均高于CK,其中红藜麦和陇藜1 号与CK 差异显著,其余3 个品种差异不显著;白藜2 号、青海都兰白藜3 号和黑藜麦3 个品种株高均低于CK,但差异不显著。各参试藜麦品种的茎粗有差异,其中青藜2 号的茎粗值最大,为20.94mm,除与陇藜1 号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余7 个品种均差异显著;陇藜1 号的茎粗与青黑藜2 号、青白藜1 号、陇藜4 号(CK)、红藜麦、白藜2 号、黑藜麦这6 个品种均差异显著;9 个参试品种中茎粗大于CK 的有5 个,分别为青藜2 号、陇藜1 号、青海都兰白藜3 号、青黑藜2 号和青白藜1 号,其中青藜2 号和陇藜1 号显著大于CK。主穗长以陇藜1 号和青黑藜2 号最长,均为53.7cm,均高于CK,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青海都兰白藜3 号、黑藜麦、红藜麦;CK 的主穗长显著高于黑藜麦和红藜麦,与其他品种差异均不显著。有效分枝数最多的为青藜2号,达22.7 个,最少的为红藜麦,仅9.0 个,所有品种与CK 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品种间侧枝成穗率存在差异,青藜2 号的最高,为90.60%,与陇藜1 号、白藜2 号和陇藜4 号(CK)差异均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红藜麦的最低,仅为42.73%,与其他品种均差异显著。

表2 不同藜麦品种农艺性状差异比较

2.2 不同藜麦品种产量比较由表3 可知,各参试藜麦品种间的千粒重存在差异,青黑藜2 号的最大,为4.18g,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陇藜1 号、青藜2 号、陇藜4 号、青白藜1 号、白藜2 号和青海都兰白藜3 号的千粒重均大于3g,红藜麦和黑藜麦的千粒重小于3g;参试品种中仅青黑藜2 号和陇藜1 号的千粒重显著高于CK,青藜2 号和青白藜1 号与CK差异不显著,其余品种均显著低于CK。各参试品种的单株产量和产量均存在差异,由高到低均表现为陇藜1 号>青黑藜2 号>青藜2 号>陇藜4 号(CK)>白藜2 号>青白藜1 号>青海都兰白藜3号>红藜麦>黑藜麦;其中陇藜1 号产量最高,达4534.79kg/hm2,较对照增产18.53%,显著高于除青黑藜2 号外的其他品种;青黑藜2 号产量居第2 位,为4474.36kg/hm2,与陇藜1 号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黑藜麦是引选品种中产量最低的,仅有1516.65kg/hm2,较CK 减产60.36%,与其余品种均差异显著;参试品种中陇藜1 号、青黑藜2 号、青藜2 号较CK 均显著增产,增产率分别为18.53%、16.95%、7.91%,其他品种较CK 均显著减产。

表3 不同藜麦品种产量比较

2.3 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有助于了解各个性状间的相关程度,从而反映性状间的相互制约或协调关系,寻求与目标性状密切相关的指标性状,便于正确选择选育优良品种。由表4 可知,株高仅与茎粗呈正相关,与其余各指标均呈负相关;茎粗与有效分枝数和侧枝成穗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性状均呈正相关;主穗长与侧枝成穗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这说明藜麦的产量主要取决于主枝穗的大小;有效分枝数与侧枝成穗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以上分析说明,藜麦各农艺性状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新品种引进适应性评价和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时应综合考虑。

表4 藜麦各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作物的种质资源是其遗传改良的基础,因此筛选优质种质资源是培育新品种的基本条件[10-11]。本试验表明,在天祝县松山镇引进的9 个藜麦品种中陇藜1 号、青黑藜2 号和青藜2 号较CK 均显著增产,表现出较好的生态适应性,适宜在该地区种植。通过对各藜麦品种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可知,株高仅与茎粗呈正相关关系,与其余各指标均呈负相关,因此,在天祝县种植藜麦,为获得高产,可选育株高较低的藜麦品种。茎粗与有效分枝数和侧枝成穗率呈显著正相关,与主穗长、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呈正相关,由此说明茎粗对藜麦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种植区选育藜麦时应选千粒重较大的品种。主穗长与侧枝成穗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由此可以看出,主穗长、千粒重与藜麦单株产量的相关性较大,说明藜麦的产量主要取决于主枝穗的大小,这与黄杰等[5,12]在甘肃临夏、甘肃省中部的兰州市永登县的研究结果一致。根据9 个藜麦品种在天祝县种植的情况,从植株株高、茎粗、主穗长、侧枝成穗率、千粒重、单株产量、产量等主要性状综合分析,陇藜1 号、青藜2 号、青黑藜2 号的综合性状表现均较好,适宜在天祝县种植,建议复种推广。

猜你喜欢

单株性状品种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褐圆斑基因对蚕品种性状影响的试验初探
织锦巴非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影响间作马铃薯单株块茎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
“这小狗是啥品种?”
福鼎大白茶有性系后代优良单株品比试验初报
5TR—20型水稻单株单穗脱粒机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