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钢”是这样炼成的
2021-03-29项佳妮吴毅
□Q:本刊记者 项佳妮 A:吴毅
吴毅
现任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共青团江苏省第十五届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委员、常委,江苏省青年商会副会长、秘书长,江苏省青年企业家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等职。
Q:党建工作对于永钢集团来说意味着什么?能否具体介绍下永钢集团党建工作有哪些特色做法?
A:可以说,永钢集团的发展壮大源于党的建设,更得益于党的领导,也是从选准一个好书记、建设一个好班子、落实党的好政策起步的。早在1978年,永钢集团的创始人吴栋材老书记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来到永联村,带领群众开启了永联、永钢的创业发展史、共同富裕路。把永联村从张家港最小最穷的一个村变成“华夏第一钢村”、全国文明村;把永钢集团从一个轧钢小作坊变成总资产超过400亿元的规模企业。
30多年的发展,永钢集团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集团党委目前下设2个党总支、32个党支部,有620多名党员。我们一是始终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企业健康发展。二是始终坚持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市场主体在哪里,支部就建在哪里,紧紧围绕“书记有能力、班子有活力、制度有落实、工作有特色”的要求来抓班子、带队伍,要求党员“学习在先、攻关在先、服务在先”,有效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三是始终坚持强化党的宗旨意识,不忘初心、共建共享。2012年以来,企业累计上交税收达138亿元,解决就业1万余人次。企业改制过程中,坚持给永联村集体保留25%的股权,构建了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共富的长效机制,永联村村民年人均享受分配8000多元。企业还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助学奖学、无偿献血等公益慈善活动,也有效凝聚了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企业在党建工作方面构建了“一三四五”党建工作机制,即以强企富民的“一颗初心”为根本遵循;坚持企业发展方向与党的方针政策相融合、生产经营与组织活动相融合、人才培养与党员发展相融合的“三个融合”为基本原则;坚持以党委引领力、支部战斗力、党员带动力、群团凝聚力“四项工程”为工作抓手;坚持以打造实干永钢、创新永钢、廉洁永钢、文明永钢、幸福永钢“五个品牌”为工作目标,走出了一条具有永钢特色的非公党建工作新路子。
吴毅(中)在车间一线 (江苏永钢集团供图)
Q:去年以来,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永钢集团仍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永钢集团是如何保持这样良好的发展势头的?
A:过去的2020 年,是永钢集团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经济增长稳中求进,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10亿元,首次跨入“千亿”行列。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金融贸易、建筑建材、装备制造等非钢产业“多点开花”,营收占比首超50%,企业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加强,品牌形象持续提升,荣获“中华慈善奖”“江苏省省长质量奖”。主要得益于以下举措:
一是坚持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号召,打造“高品质材料服务商”,紧紧围绕“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推进钢铁品牌制造。经过一系列技术革新,企业目前拥有炼铁、炼钢、精品线材、电炉大棒等4个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及3个苏州市示范智能车间。优特钢比例已超70%,高端P系列管坯钢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风电偏航变桨用连铸圆坯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企业研发的高性能大规格直接切削用非调质钢、马氏体耐热焊丝钢SA335P91 热轧盘条等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高性能细晶粒钢筋的开发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钢铁产品国内销往28 个省(区、市),国外销往111 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32个。
二是积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加快布局新兴产业,推进“工贸结合”“产融结合”,形成了以钢铁主业为核心,金融贸易、建筑建材、装备制造、循环经济、新能源等五类产业为引擎的“一核五擎”产业格局,新经济体量的增大,多元化持续创收,也抵消了钢铁行业下行的压力。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绿色工厂。秉持环保工作既要达“国标”更要达“民标”的理念,2015 年以来,我们相继投入60 多亿元,建设了包括超低排放、清洁运输、水污染防治、固废处理、循环产业园等200 多项达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节能环保项目。企业先后被评为“推动绿色发展示范基地”“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气候领袖企业”。栗战书委员长在永钢检查指导工作时,对企业的绿色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
Q:传统的钢铁行业同时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双重考验,永钢集团是如何考虑未来发展的?
A:未来,尤其在“十四五”期间,永钢集团将着力推进“产业”“人才”“管理”“品牌”升级,把企业打造成一家跨领域、跨区域,具有全球一流竞争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具体的工作方向有:
一是做大“一核五擎”经济体量,打造产业高地。围绕“做精做优钢铁主业”“做大做强非钢产业”两条线,进一步夯实产业格局。钢铁方面,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产能置换,提升装备技术水平,打造华东地区品种规格最全的精品长材生产基地。加强产业链延伸,往上游与铁矿石、焦化等资源厂商,往下游与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厂商展开合作,优化价值链。建筑建材方面,加大与央企合作力度,推进市政工程、装配式建筑、土建“走出去”发展。金融贸易方面,走好“工贸结合”,加强全球布点,整合黑色产业链资源,加强风控管理与行业大数据分析应用。发挥“产融结合”优势,为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和资产管理等服务。循环经济方面,运营好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擦亮张家港市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招牌”。另外,利用长江自备码头及广阔的后方腹地资源,把LNG新能源项目作为“第二主业”来打造。
二是聚焦创新成果产出,打造创新高地。坚持创新核心地位,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打造创新平台方面,运营好与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的绿色制造熔接技术研究所,着力解决在高温、低温、高强焊材及高端焊接装备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建强智能工厂方面,加快智能物流、智能仓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项目落地,把5000亩钢铁生产制造基地打造成一流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江苏省智能工厂。培育“拳头”产品方面,面向风电核电、航空航天、油服管道、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汽车等领域,进一步开发生产高品质钢铁材料,打造行业一流的产品。
三是夯实引才育才举措,打造人才高地。积极抢抓“三铁交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多措并举。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在上海、深圳、苏州等地打造人才招聘平台,吸引优秀人才驻地工作,为企业所用。强化内部培育,与冶金专业高校、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建设“永钢学院”,培养理论知识扎实、技能技艺精湛的高素质人才。筹建“企业大学”,加大人才培训的硬件、软件投入,持续提升人才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持续完善工作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推行合伙制、承包制,调动人才创业创新积极性,支持优秀人才干事创业,做到“不为所有但求所用”。
记者印象
始于钢铁 不止于钢铁
□项佳妮
第一次见吴毅是在一次临时起意的座谈会上,因为人挺多,为了氛围更轻松些,他把场地定在了江南农耕文化园的茶室里。
“传承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开拓创新同样是。”吴毅的话中颇带些现在年轻人独到的见解。
牵头成立企业疫情防控指挥小组,制定部署疫情防控方案,坚决守好企业1.3 万余名员工的健康和安全,2020 年的抗疫战中,吴毅把永钢集团的防疫担子挑了起来。组建永钢“防疫先锋”行动支部、一次性捐款2000万元、紧急联系国外优质厂商订购14万只口罩和9105套防护服……
吴毅说:“企业担当没有尽头,我们永远是抗击疫情最前沿的先锋和最坚强的后盾。”
1987 年出生的吴毅和很多“80 后”一样,思想解放、充满干劲。2010年,海外求学多年后,他毅然回国。
吴毅的家乡永联村是苏州最富裕的乡村之一;爷爷吴栋材,是全国最美基层干部,把永联村建成“华夏第一钢村”;父亲吴耀芳也是老党员,当年回村协助经营轧钢厂……对吴毅来说,身边都是榜样,党员们领着永联村民艰苦创业30多年,成功将昔日贫穷的荒滩村变成了苏州“首富村”。“出生在党员家庭,父辈们拼搏奉献的精神熏陶着我,让我一直以来对共产党员充满敬仰。”吴毅说。
2011年,回到永联村的吴毅被父亲“赶”到工作一线,成为了万名员工中普通的一员,从最基层的销售做起。“每次在公司有需要时,党员们都身先士卒站出来带头技术攻坚,克服重大困难。”吴毅说。
吴毅在学校主修的是金融学。随着工作的深入,他发现企业可以整合资源,走“实体+金融”的发展道路。在他的建议下,永钢集团在2011 年正式参与期货业务。“期货业务要和现货结合,开展期货交易要控制好仓位,这样才能做好套保。”吴毅介绍,期货不仅能帮助企业规避市场风险,还能发挥“定盘星”作用,永钢集团通过定期分析期货市场成交和价格信息,及时了解市场动态,为企业采购、销售计划提供参考依据。在他的推动下,永钢先后在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上海设立公司,发展钢材出口、铁矿石贸易、期货、金融等业务,同时也可以从全球招揽优秀人才。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人才队伍支撑下,公司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为永钢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