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篮球世界杯中国男篮与前四强快攻防守效果研究
2021-03-28陈国洋张秀华
陈国洋 张秀华
摘 要:主要通过数理统计法、录像分析法对2019年篮球世界杯中国男篮与前四强快攻防守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论:1)中国队在快攻发动阶段的防守次数与防守率均显著高于前四强,但在防守成功率方面并无显著差异;2)中国队在快攻推进阶段的防守次数、防守成功次数方面显著低于前四强,在防守率、防守成功率方面非常显著地低于前四强;3)中国队在快攻结束阶段的防守率显著低于前四强,但防守成功率并无显著差异。建议:1)中国队需放弃快攻发动阶段效率不高的防守;2)中国队需提高快攻推进阶段的防守率、防守成功率;3)中国队需提高快攻结束阶段的防守率。
关键词:篮球世界杯;防守快攻;防守率;防守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21)01-0048-07
Abstract:The mathematical statistic method and video analysis method are used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defensive effect of the 2019 Basketball World Cup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and the top four fast-breakers. Conclusions: 1) The Chinese team's defensive times and defensive rate during the fast-off attack phase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top four,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efensive success rate; 2) The Chinese team's defensive times and defensive success during the fast-off push phase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top four, and the defense rate and defensive success rate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top four; 3) The defense rate of the Chinese team at the end of the fast break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top four,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efensive success rate. Suggestions: 1) The Chinese team needs to abandon the inefficient defense during the fast attack launch phase; 2) The Chinese team needs to increase the defensive rate and defensive success rate during the fast-off promotion phase; 3) The Chinese team needs to increase the defensive rate during the fast-off phase.
Key words:Basketball World Cup; defensive fast-break; defense rate; defensive success rate
20世紀90年代以来,世界篮球运动在技战术不断发展、规则不断修订以及运动员身体条件不断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下,更为注重比赛的攻防转换速度,在高强度和高速度的比赛抗衡中,更强调以速度争取主动,重视增加快速进攻次数,增加快攻成功率。快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篮球强队进攻的首选战术,也是采用最多的战术之一[1]。速度篮球是当今世界篮球发展趋势中最具代表性的特点之一[2]。取得更大的速度优势是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而快攻是将取得的速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的一种进攻方式,那么在今后无论是中国队还世界篮球强队都必须要思考如何阻止对手取得更大的速度优势以及如何阻止对手的快攻。从篮球运动发展的现状来看,尽管进攻方没有人数或位置优势,但只要进攻方的进攻能力强,仍然坚定不移地发动快攻战术[3]。快攻是一种具备极强连贯性的高效进攻战术,本文立足于快攻的三个阶段,对快攻的各个阶段进行防守的质量进行研究,以期发现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在快攻各个阶段的防守选择以及防守效果有何不同,从而在今后的训练中有针对性地提升快攻防守能力。
1 研究对象
中国男篮与前四强球队(西班牙、阿根廷、法国、澳大利亚)快攻防守的数据及快攻防守的效果。本研究对于快攻的选取标准为:球权发生交换时,与赛队迅速发起进攻,具有明显的进攻意图与得分目的,并且在整个进攻过程中无较长时间(1~2 s)的停滞。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研究与本论文研究内容有关的书籍、文献、论文,通过学习与本文有关的理论知识、了解研究现状等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2.2 录像分析法
根据研究对象设立统计指标,利用互联网载体观看中国男篮、前四强的四节比赛视频录像,对每场比赛进行多次、细致的观察并对出现的数据进行统计,所观察的录像包括中国男篮5场比赛,前四强球队各8场比赛,共37场比赛录像(不包括加时),录像资料均来自FIBA官网。
2.3 数理统计法
使用Excel办公软件将记录到的数据进行统计,运用专业数据处理软件SPSS 21.0 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结果。
2.4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演绎、对比等逻辑分析方法,对2019年篮球世界杯上中国男篮与前四强防守快攻的各项数据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进一步对中国男篮与前四强在快攻防守效果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差距。
3 结果与分析
防守快攻是指由进攻转入防守时,用于阻止和破坏对方快攻的防守战术[4]。快攻的防守需要根据与赛队的比赛风格特点,根据实际的进攻情况,有针对性地降低与赛队进攻的速度,扰乱进攻节奏,力求达到延长对手进攻时间,重新迅速建立己方防守阵地进而从容不迫进行防守的目的。
3.1 快攻发动(发起与接应)阶段防守效果对比
高水平的球队具有强烈的快攻欲望,并能通过自身积极防守和拼抢创造快攻的机会。在快攻发动阶段,发动快攻的机会有:1)利用掷界外球发动快攻;2)抢获后场篮板球发动快攻;3)抢断球发动快攻;4)跳球发动快攻[5]。此外还有第五种快攻发动方式,盖帽发动快攻。本研究中,由于在2019篮球世界杯中跳球发动快攻的机会较少,所收集的数据样本数量无法构成分析样本,故本部分中无由跳球发动快攻防守质量的分析。
3.1.1 由掷界外球发动快攻的防守效果对比
通过对中国队及前四强球队与各与赛队比赛中由掷界外球发动快攻的数据收集统计与分析,发现在数据层面上,中國队与前四强球队在防守次数、防守失败次数方面并无显著差异,而在界外球发动次数、无防守次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防守率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见表1)。
由表1可知,中国队与赛队界外球发动次数(仅为0.40次)显著低于前四强球队,中国队的无防守次数(0.20次)显著低于前四强球队,中国队的防守率(0.50)非常显著高于前四强球队。由界外球发动次数方面数据可知,中国队在一次进攻结束后的退守做得比前四强要好,因为退守及时与赛队少有取得位置、人数优势的机会,故而与赛队界外球发动次数显著低于前四强球队。由无防守次数、防守率方面数据可知,中国队防守了半成与赛队由界外球发动的快攻,但防守结果与前四强球队相同,所有的防守均以失败告终。在与赛队由界外球发动快攻方面的防守,中国队的防守参与度较高,但中国队与前四强球队均无较好的防守效果。
3.1.2 由抢断球发动快攻的防守效果对比
通过对中国队及前四强球队与各与赛队比赛中由抢断球发动快攻的数据收集统计与分析,发现在数据层面上,中国队与前四强球队在抢断发动次数、防守次数、无防守次数、防守率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无防守次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
由表2可知,虽然在无防守次数(2.40次)方面中国队显著低于前四强球队,但在防守率方面中国队与前四强球队并无显著差异。结合其他数据从每支队伍自身的角度出发,在与赛队由抢断发动快攻的防守情况方面并无显著差异,且防守均无较好的防守效果。
3.1.3 由盖帽发动快攻防守效果对比
通过对中国队及前四强球队与各与赛队比赛中由盖帽发动快攻的数据收集统计与分析,发现在数据层面上,中国队与前四强球队在盖帽发动次数、无防守次数、防守率方面无显著差异,而在防守次数、防守失败次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
由表3可知,在盖帽发动次数、防守率方面中国队与前四强球队无显著差异,中国队的防守失败次数(0.20次)显著多于前四强球队是由于中国队的防守次数(0.20次)显著多于前四强球队。此外,中国队与前四强球队对由盖帽发动快攻的防守均没有成功。故在与赛队由盖帽发动快攻方面,中国队与前四强球队均无较好的防守效果。
3.1.4 由防守篮板球发动快攻的防守效果对比
通过对中国队及前四强球队与各与赛队比赛中由防守篮板球发动快攻的数据收集统计与分析,发现在数据层面上,中国队与前四强球队在篮板发动次数、无防守次数方面无显著差异,而在防守次数、防守失败次数、防守率方面中国队与前四强球队存在显著差异(见表4)。
由表4可知,在篮球发动次数方面中国队与前四强球队无显著差异,但在防守率方面中国队(0.19)显著多于前四强球队,故在防守次数方面中国队(1.40次)显著多于前四强球队,然而中国队与前四强球队对与赛队由防守篮板发动快攻的防守均未取得成功,所以在防守失败次数方面,中国队(1.40次)显著多于前四强球队。在与赛队由防守篮板发动快攻方面的防守上,中国队的防守参与度较高,但中国队与前四强球队均无较好的防守效果。
3.1.5 快攻发动阶段防守效果对比
通过对中国队及前四强球队与各与赛队比赛中快攻发动阶段的数据收集统计与分析,发现在数据层面上,中国队与前四强球队在快攻发动次数、防守成功次数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而在防守次数与防守率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性(见表5)。
由表5可知,在快攻发动次数方面中国队与前四强球队无显著差异,而在防守率方面中国队(0.22)显著高于前四强球队,所以在防守次数方面中国队(2.60次)显著高于前四强球队。总体上看,在与赛队快攻发动阶段的防守中,中国队的防守参与度较高,但中国队与前四强球队均无较好的防守效果。
3.2 快攻推进阶段防守效果对比
推进阶段是快攻的衔接阶段,推进有运传结合推进、运球推进和传球推进三种方式[6]。本文将所对比的推进方式稍加改动,变为以下三种:1)防守运球推进;2)防守长传球推进;3)防守短传与运球推进。
3.2.1 由运球推进快攻防守效果对比
通过对中国队及前四强球队与各与赛队比赛中由运球推进快攻的数据收集统计与分析,发现在数据层面上,在运球推进次数、防守次数、防守成功次数、防守失败次数方面,中国队与前四强球队无显著差异,而在无防守次数、防守率、防守成功率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见表6)。
由表6可知,一方面中国队与前四强球队在与赛队运球推进次数方面无显著差异,而中国队的防守率(0.39)非常显著地低于前四强球队,故中国队的无防守次数(3.80次)非常显著地高于前四强球队。另一方面中国队的防守成功率(0.17)非常显著地低于前四强球队。这两方面表明中国队对与赛队以运球方式推进快攻的防守参与度不高且相较于前四强而言有着较差的防守效果。
3.2.2 由长传球推进快攻的防守效果对比
通过对中国队及前四强球队与各与赛队比赛中由长传球推进快攻的数据收集统计与分析,发现在数据层面上,中国队与前四强球队在防守失败次数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防守次数、防守率、防守成功率方面有显著差异,在长传球推进次数、防守成功次数、无防守次数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见表7)。
由表7可知,一方面中国队与赛队长传球推进次数(2.40次)非常显著地高于前四强球队与赛队,而中国队的防守率(0.08)显著低于前四强球队,故中国队的无防守次数(2.20次)非常显著地高于前四强球队。另一方面,中国队的防守成功率(0.00)、防守成功次数(0.00次)均非常显著地低于前四强球队。中国队对与赛队以长传球方式推进快攻的防守参与度不高且相较于前四强而言有着极差的防守效果。另外,中国队与赛队长传球推进次数(2.40次)非常显著地高于前四强球队与赛队。这表明,在发动快攻时与赛队往往取得了较好的位置优势,才可促使长传球推进快攻方式的发生,也就是说在快攻中,中国队的退守并不及时、迅速,这给予了与赛队可趁之机。
3.2.3 由短传与运球推进快攻的防守效果对比
通过对中国队及前四强球队与各与赛队比赛中由短传与运球推进快攻的数据收集统计与分析,发现在数据层面上,在无防守次数方面中国队与前四强球队无显著差异,而在短传与运球推进次数、传球次数方面中国队与前四强球队有显著差异,在防守次数、防守成功次数、防守失败次数、防守率、防守成功率、传球比方面中国队与前四强球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见表8)。
由表8可知,中国队的防守率(0.17)、防守成功率(0.14)非常显著地低于前四强球队,且中国队的防守次数(1.40)、防守成功次数(0.20)非常显著地低于前四强球队,表明中国队对与赛队以短传与运球方式推进快攻的防守参与度不高且相较于前四强而言有着较差的防守效果。中国队与赛队短传与运球推进次数(3.00次)、传球次数(3.00次)显著低于前四强球队与赛队,以及中国队与赛队传球比(1.00)非常显著地低于前四强球队与赛队且传球比为1.00,表明在较少的短传与运球推进快攻的次数中,每一次短传与运球推进只需一次传球便可完成快攻衔接阶段的过渡,相较于前四强球队而言,中国队对与赛队短传与運球推进阶段的防守压力不足。
3.2.4 快攻推进阶段防守效果对比
通过对中国队及前四强球队与各与赛队比赛中快攻推进阶段的数据收集统计与分析,发现在数据层面上,在推进次数方面中国队与前四强球队并无显著差异,而在防守次数、防守成功次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防守率、防守成功率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见表9)。
由表9可知,中国队在与赛队快攻推进阶段的防守率(0.34)、防守成功率(0.15)非常显著地低于前四强球队,且在与赛队快攻推进阶段中国队的防守次数(4.00次)、防守成功次数(0.60次)显著低于前四强球队,表明在快攻推进阶段,中国队的防守参与度不高且防守效果相较于前四强较差。
3.3 快攻结束阶段防守效果对比
现代篮球世界大赛中快攻战术次数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篮球强队,快攻战术也将打破以往的传统观念,在快攻结束形式上开始向多元化发展[7]。从理论上讲一次成功的快攻结束方式包括:1)上篮(包括补篮)得分(限制区内的得分);2)补篮得分;3)中距离投篮得分(限制区至三分线内的得分);4)三分球得分;5)罚球得分。一次失败的快攻结束方式包括:1)失误(运、传球失误,违例);2)转入阵地进攻(无罚球的战术犯规、破坏球出界所致)。由于在2019篮球世界杯实际比赛中,在快攻结束阶段罚球得分、补篮得分、中距离投篮得分、失误以及转入阵地的情况出现较少无实际研究意义或中国队与前四强球队之间并无显著差异,故未做过多论述。
3.3.1 以上篮结束快攻的防守效果对比
通过对中国队及前四强球队与各与赛队比赛中以上篮结束快攻的数据收集统计与分析,发现在数据层面上,在防守成功次数、无防守次数、防守率方面中国队与前四强球队无显著差异,而在上篮次数、防守上篮次数、防守失败次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上篮失分数、防守成功率方面存在非常显著差异(见表10)。
由表10可知,在防守率方面中国队(0.67)与前四强球队无显著差异,中国队防守上篮次数(2.40次)显著低于前四强球队显然是受到了中国队与赛队在快攻结束阶段以上篮方式结束快攻的次数(3.60次)显著低于前四强球队与赛队的影响。另外在防守成功率方面中国队(0.58)非常显著地高于前四强球队,又由于在与赛队以上篮方式结束快攻的次数方面中国队(3.60次)显著低于前四强球队,故在上篮失分数方面,中国队(4.40分)非常显著地低于前四强球队。这表明快攻结束阶段中国队对与赛队上篮的防守较为出色,并且给予与赛队依靠上篮结束快攻的机会较少,同时较前四强而言具有较好的防守效果。
3.3.2 以三分球结束快攻的防守效果对比
通过对中国队及前四强球队与各与赛队比赛中以三分球结束快攻的数据收集统计与分析,发现在数据层面上,中国队与前四强球队在防守成功次数、防守失败次数、三分失分数、防守率、防守成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而在防守三分次数、无防守次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三分球次数方面存在非常显著差异(见表11)。
由表11可知,在防守率方面中国队(0.38)与前四强球队无显差异,所以中国队防守三分次数(1.00次)、无防守次数(1.60次)显著高于前四强球队是受到了中国队与赛队在快攻结束阶段以三分球方式结束快攻次数(2.60次)非常显著高于前四强球队与赛队的影响。这表明中国队在快攻阶段给予了与赛队较多的三分球出手机会,虽然给予了与赛队较多的三分球出手机会,但从防守率来看中国队(0.38)与前四强无显著差异,表明中国队在防守快攻退防时自身的防守范围内有一部分是可以覆盖到三分线附近区域的,所以在有防守的三分球出手情境下,中国队的防守效果(防守成功率为0.40)与前四强相比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