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痛风的中医外治方法

2021-03-28邹梦颖冯宝俭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21年1期
关键词:配穴患处痛风

邹梦颖 冯宝俭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 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绝经期妇女也常发生。原发病因除少数由于酶缺陷引起外,大多原因不明,常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属于遗传性疾病。继发痛风可由血液病、肾脏病以及药物等多种原因引起。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拇趾、跖、踝、膝等关节处红肿疼痛,活动受限,或跖、趾间和掌指等处有痛风石。

中医认为,痛风的主要病机为湿浊内生,瘀滞经脉。本病常由于酒食失节、过劳、受寒或感染等多种因素猝发,以春秋发作多见。患者多为形体丰腴、痰湿之体,并有嗜酒喜啖之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以至于代谢失衡。属于中医的“痹症”“历节风”范畴。中医治疗一般从益气和营、祛风胜湿、通络除痹人手,对于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缓解关节肿痛效果显著,对疾病的彻底治疗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医药痛风外治法用于急性发作性关节炎,以艾灸效果显著。《扁鹊心书》记载,治疗历节病的经验如下:“于痛处灸五十壮自愈。汤药不效,惟此法最速。若轻者不必灸,用草乌末二两,白面二钱,醋调熬成稀糊,摊白布上,乘热贴患处,一宿自愈。”急性期就是灸痛处,艾灸疗法见效迅速。若患者症状更轻,则可用“热醋疗法”,具体做法是用三年的浓陈醋五升,煮沸;再切葱白二三段,再煮沸,用笊篱漉出,用棉布或丝帛趁热包裹,敷在病痛处,一晚上疼痛就缓解了。

关于痛风的治疗,临床中医外治亦要辨证论治,施以针灸为主、推拿为辅的治疗方法,现总结如下,防治以下几种痛风效果良好。

辨证论治

1.风湿热痹型痛风

症状足趾关节红肿热痛,或游走痛,或有发热、汗出、烦热、咽痛。舌红苔薄,脉弦数。

证候分析风湿热邪,袭人机体,伤及卫表,则发热、汗出、咽痛;入于经络,痹阻气血,则足趾关节红肿热痛;风引湿热,走窜经络,则游走性痛;舌红,苔薄,脉弦数。这类患者因为湿热,导致关节所在的皮肤出现红肿热痛感,关节屈伸困难,同时有发热、心烦、想喝水、尿黄赤痛等一系列热的表现。

治则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治法中医认为湿热常常与肝胆、脾胃、肾、膀胱等脏腑密切相关。如果湿热发生在肝胆,患者会出现目黄、身黄、小便黄、胁痛、口苦等症,治疗时取足三里、曲池、阴陵泉、中脘、胆俞等穴;脾胃湿热会出现腹痛、泄泻、食欲不振等症,取脾俞、中脘、足三里、天枢等穴,宜用泻法;每日可用艾灸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以治疗湿热。

红肿热痛最明显处可局部刺血。主穴分两组:①局部阿是穴、太冲、内庭、健侧阿是穴对应点;②曲池、阳池、阳溪、太冲、丘墟、太溪、阳陵泉、血海。每次取一组,二组可交替应用,亦可单用一组。

具体操作第一组每次均取,仅取患侧穴;第二组每次取2-3穴,交替选取,其中除阳池、太溪、血海取患侧外,余均取双侧。第一组穴刺法:先用一次性采血针点刺阿是穴,放血数滴,然后以30号1.5寸毫针,刺对应点1针,患侧太冲、内庭及以15度角三针围刺阿是穴(此三针针尖指向采血针放血处),使用泻法,留针30分钟。第二组刺法:在所选穴区先用手指拍打数次,使局部充血,行常规消毒,押手按压穴位两旁,使皮肤绷紧,用一次性采血针,快速点刺穴位,深度根据腧穴而定;挤压出血,部分穴位可加拔火罐,出血量以3 - 10毫升为宜。刺血后消毒局部,并加敷料包扎固定,48小时保持局部干燥清洁。上述二法每周治疗1-2次,3-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周。

2.风寒湿痹型痛风

症状足趾关节冷痛而肿,遇寒益剧,得温则减,局部皮肤微红或不红。舌淡红,苔薄,脉弦紧。

证候分析风寒湿邪,袭人经络,寒性凝滞,故痹阻气血,致足趾关节冷痛而肿,遇寒益剧,得温则减;寒伤阳气,血运衰少,故局部皮肤微红或不红;舌淡红,苔薄,脉弦紧,为风寒湿痹之征。这类患者比较典型,主要由于自身正气虚弱,难以抵御风寒湿任何一种或者两种以上邪气的侵袭,而外邪入侵容易留滞筋骨关节,阻滞气血的流通,导致经络痹阻,从而发生痛风。根据成因不同,分为行痹(风)、痛痹(寒)、着痹(湿),三者的共同点是:关节都肿大,局部皮下都有结节,痛风石。

治则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治疗时要注重循经配穴,以及阿是穴。

治法不同的部位取不同的穴位,例如足踝痛,取昆仑、太溪、阿是穴等;膝部痛,取膝眼、阳陵泉、阿是穴等;腕部痛,取腕骨、外关、阿是穴等。

此外根据类型配穴,若行痹,配血海、膈俞;痛痹,配肾俞、关元;着痹.配阴陵泉、足三里。重点穴位施灸10 - 20分钟,留针30分钟。

也可根据病变部位选主穴配穴治疗,将下肢主穴分为2组:①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②曲池。配穴分两组:①内踝侧,配太溪、太白、大敦;外踝侧,配昆仑、丘墟、足临泣、束骨;②合谷。病变在下肢,均各取第一组;若在上肢,各取第二组。以主穴为主,据部位酌情加配穴。以1 - 1.5寸28号毫针刺入,得气后采用捻转、提插、補泻手法。急性期用泻法,恢复期用平补平泻法,均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日或隔日1次,7 - 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火针疗法主穴:行间、太冲、内庭、陷谷;配穴:丘墟、大都、太白、血海、膈俞、丰隆、脾俞、太溪、三阴交。

主穴每次取2个,根据症情配穴酌取1-2个。足部腧穴用粗火针,踝关节以上腧穴用细火针。针足部穴位时,令患者取直立位或坐位,双足垂地,在足下垫几层棉垫或卫生纸,穴位行碘酒、酒精严格消毒后,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转白亮时,对准穴位速刺疾出,深度为0.3 -1寸左右,每穴刺1-3针;出针后即有暗红色血液从针孔喷出,待出血达10 - 30毫升后可止血。

一般而言,出血初为暗红色,待血色由暗至淡时,会自行止血。若出血不止,可加压止血。踝以上穴位可取坐位,每穴刺1针。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者,可在红肿的患部散刺数针,使浆性渗出物排出。上法每周治疗1次,并嘱患者在48小时内保持针孔清洁。

3.痰瘀阻滞型痛风

症状关节刺痛,夜晚加剧,发作频繁,伴结节,关节畸形肿胀,活动受限。舌黯红,或有瘀斑,脉细弦或涩。

证候分析痰瘀互结,滞留经脉,气血瘀阻,则见关节刺痛,多发结节;痰瘀为阴邪,夜晚阳气不足,痰瘀痹阻益甚,故疼痛加剧,发作频繁;痰瘀久痹,痼结经络,骨节经气不通,失于气血濡养,则关节畸形肿胀,活动受限;舌黯红或有瘀斑.脉细弦或涩,为痰瘀痹阻之征。这类患者由于水湿长期停留于体内,然后经高温化为痰饮,停积于经络关节之间,阻碍气血正常循行,使血液瘀滞,最后形成痛风。

治则化痰散结、活血通络。

治法治疗痰饮阻络,首选丰隆,因为它是化痰要穴,再加合谷、足三里,又有通络的功效;治疗瘀血,可以取太冲、气海、血海、三阴交等穴以行气化瘀。在临床上,采取针刺拔罐治疗痛风的方法,在局部穴位进行点刺出血,然后留罐8 - 10分钟,能有效将体内痰饮瘀血吸出排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日常中我们可以顺着经络的方向进行按揉,或在患处缓慢揉搓,可以活血通络。

4.脾肾阳虚型痛风

症状面色苍白,手足不温,腰隐痛,腿酸软,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夜尿频多,少气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证候分析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而肾为一身阴阳之根本,如果一个人的气血充足,则阳气旺盛;反之则阳气虚弱,从而导致脏腑温煦,防御等能力下降。这时患者会出现畏寒肢冷、腰膝酸痛、小便清长等现象。邪恋日久,伤及正气,脾肾阳虚,气血失于温运测面色白,手足不温;肾虚则腰隐痛,腿酸软;脾虚则不耐劳作,劳则症重,卧则症减;肾气亏虚,固摄失司,肾阳虚损,不能蒸腾汽化,故夜尿频多;精微流失,形体衰惫,则少气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均为脾肾阳虚之征。

治则补脾益肾、温阳散寒。

治法采用针灸补泻法,针刺脾俞、肾俞、命门、关元、中脘、气海、阳陵泉等穴位,补充脾肾之阳。在留针期间,用艾灸熏至皮肤潮红以温补阳气。

痛风石治法

痛风石所在部位多为阿是穴取穴

处,多隆起结节,小如芝麻,大似鸡蛋,好发于耳轮、趾、指及肘部等处。寻得阿是穴后,治痛风石的基底部从左右前后方向刺入4针,再沿痛风石正中与刺入痛风石基底部针垂直方向刺入1针,采用提插捻转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起针后以拇指用一指禅手法推患部,同时采用按压挤揉法,时间为15分钟。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药物外敷

1.金黄散。黄柏、姜黄、白芷、大黄各250克,天花粉500克,制南星、炒苍术、姜厚朴、陈皮、甘草各100克,共研细磨混匀,每次用20克热水调糊局部外敷。方中制南星、炒苍术、姜厚朴、陈皮、黄柏、天花粉具有理气通滞化石消肿之功,姜黄、生大黄属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品。

2.清热念痹膏。石膏、忍冬藤各30克,知母、黄柏、苍术、黄连、黄芩、赤芍、延胡索、大黄、栀子各20克,研末醋调匀,制成清热念痹膏,可配合药物内服治疗。

3.六神丸。取六神丸6- 10粒碾成粉末,以食醋调和,外涂于患者的红肿热痛处,适度按摩,每日早晚各一次,配合汤药内服治疗。

4.黄子消痛膏。大黄20克,川芎15克,白芷15克,莱菔子10克,虎杖10克。粉碎过120目筛,适量陈醋调膏。取药膏12克敷于双侧涌泉穴,包扎固定。每天换药1次,1周为1个疗程。

5.回阳玉龙膏。草乌、煨姜各90克,赤芍、白芷、天南星各30克,肉桂15克。共为细末,加4倍量凡士林,调匀成膏,外敷患处。适用于寒瘀阻滞型。

6.侧柏叶、大黄各30克,芙蓉叶、赤小豆、黄柏、泽兰各15克,共研细末,加米醋适量,调糊外敷。适用于湿热蕴结型。

7.车前草、败酱草、鱼腥草各等份,水煎浴洗患处,每日2-3次;或各取鲜品,捣泥敷患处。适用于瘀热痛风关节红肿热痛者。

中药洗浴

1.透骨草、威灵仙、苏木、钩藤等提炼而成的颗粒,每天3次,每次1包,用1200毫升温开水溶解后浸洗患处。

2.制马钱子、生胆南星、乳香、没药、川乌、虎杖、黄柏、黄芩、大黄、冰片。每日一次,水煎药汁外洗患处。

3.自拟祛风湿1号。独活、牛膝、桑寄生、木瓜、桑枝、威灵仙各6克,透骨草、红花、千年健各5克,丁香3克。做成药包,每次1包,分早晚2次使用。用1000毫升100摄氏度沸水沖开,待水温至42摄氏度左右后浸泡患处。

4.制川乌、制草乌各15克,透骨草、苏木、红花各30克。水煎适温浸洗患处。适用于瘀血阻络型。

5.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紫花地丁、土茯苓、生大黄各30克。加水煮沸,待温后浸洗患处。适用于湿热痹阻型。

药酒疗法

组成当归、伸筋草、透骨草、羌活、独活各15克,桂枝、川乌、草乌、红花、桑枝、虎杖、路路通、络石藤各9克,地龙6克。

操作加高粱酒2000毫升,密封浸泡,约10天后取用,以温热水洗患处后,用药酒搽患处,每次5 - 10分钟,每日2次。

猜你喜欢

配穴患处痛风
痛风的治疗
痛风了,怎么办?
《针灸大成》歌赋之对穴配伍规律研究❋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治斑秃
夏天,从第一次痛风开始预防
杨金斗松筋点动配穴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经验
“对位配穴”的临床应用规律
鸡眼的中医外治方法
微创埋线治疗的处方配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