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角峪形状似牛角
2021-03-28
城上门楼有两楹
北京地图的东北部有个尖角,因沿着雾灵山脚,形成了特殊行政区划。尖角上有个村子叫大角峪,名字奇异,一直纳罕,角从伺来。大角峪是东北方的尽头,有密云域内公交车总站。
此地四面环山,东面称三棱崖;西面有趣,有个美丽的传说,曾名月亮山,因山体塌落,圆形的山缺了一块,形成了月牙山;北面是北岭,山下有安达木河,从东北流向西南,把村子围成了半岛形。俯看山谷,形似牛角,气势宏大,由此得名。
大角峪是山村,下辖几个自然村,本村有着三四百户,上干口人,这在山区算是大村。村子坐落在山脚,北高南低,面积不小,山间难有这么大块谷地。村里如今满目新房,间或能看到老房子。胡同的毛石墙上有白灰书写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标语。黄泥墙上抹着白灰,四四方方,应是当年制作的语录板。
一条胡同里,房子更为老旧,涂满白灰的墙体,大部分脱落,露出黄泥,上面写着墨笔板书“解放……南昌武汉西安太原青岛……”标语断续,时间比较早,应在建国前书写,有着历史价值。
村里有古城,此地就是城堡南门。城堡不大,方形,各边长约123米。石门额上书“大角谷堡”。城门洞宽约3米,洞内设有烛台及顶门杠窝。城门为榆木,门板很厚,约15厘米,铁皮包角,镶有铁质铆钉,门上有铜质门环,推动城门,嘎吱作响。
城堡只一南门,上有门楼。20世纪60年代初照的老照片,能看到城门上的两楹门楼,砖木结构,瓦青脊秀。门楼披水上多为麒麟、蝙蝠等吉祥瑞兽。北城墙无门,建一平台,上有一阁,称城门皋,披水上多为猛兽。特殊的是,楼脊偏东有一巨兽,青面獠牙,怒目圆睁,盘踞屋脊,目视东南。如此设计,不知用意,也不知其名。
为了圈人建人圈
正直向北走是村党支部。大门口的位置曾是关帝庙山门。寺庙建在城堡东北角,面积很大,两进院落,三排殿舍。当年寺院内花木繁茂:松树、槐树、榆树,还有腊梅、芍药、兰花。后院一株古槐,树干粗大,需两三人合围。建国后关帝庙办过小学、中学。大殿梁上画着各种图案彩绘。以前城墙完整,20世纪70年代左右,城堡连同城内文物先后拆除,墙上砖石用于修房盖屋了。
古迹只能存于记忆中。古槐证明了年代,查古城历史,明朝初年即建筑了城堡,已有600多年历史。《日下旧闻考》有大角谷砦,砦即寨,明初洪武年因战争而建。这里多山,道路并不好走,却是进入京城的重要通道,有的志书里称为大角谷。
1大角峪堡城墙巨石。2大角峪村门脸。3土城也称人圈。
现在只有东城墙和北城墙有一点儿残迹了。寻向残墙,看到街道边上的一溜巨石,原来已经走在了东城墙上。城墙内侧已与房舍地基持平,连向城内。外侧是一户人家,院子地势低,能够看到墙面。那户人家上着锁,于是转到相邻的另一家。在院里细看,城墙1米多高,几十米长,全部毛石垒砌,巨石足有六七百斤重,三五层不等,白灰勾缝。这是城堡残留中最为完整的一段了。
再寻向北城墙,更为低矮,不足1米,残存的毛石与地面混为一片,不特意指明,难以辨别。附近也有较早的房子,下面的坎墙很好看,多是虎皮墙。村里的房子或围墙上用着城砖,街上也看到了码放整齐的城砖。这是当年城门上用的。砖分长方形和正方形,古人做工标准,每块都是25斤重。村后有许多古砖窑,都是明代所建,仅存遗址。
村里还有土城,原来是伪满时期所建。日本鬼子实施“集家并屯”政策,制造“无人区”,割断百姓与周围的联系。这一带百姓散居附近山里,要全部集中到大角峪村,把老百姓圈起来。于是强征劳工,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在村子东南建造起土城,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100米,高约4.5米。之后,还在土城的东侧修建了岗楼,每天有鬼子和伪警察站岗。圈起的人强迫服役干活,人多,吃饭分成两拨儿。土城内架起两口大锅,称东锅、西锅,人们也按地界叫成“东锅伙儿”“西锅伙儿”。
4山口小路通向黑谷关。5从大水峪村远望山上敌楼。
土城大部分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损坏,仅存东北一段,约20米长,2米多高。下面是散乱的毛石做基础,上面用黄土夯筑。土城与古城并不重叠,西北一段与古城堡相接。从外表看,两座城墙主体,一是毛石,一是黄土,而内里却有着本质差别,古城为了防御,土城为了圈人。当地老百姓称土城为“人圈”,这是血泪凝成,也是日本鬼子侵略的罪证。
古村古井古关口
村子还有古城。下辖的自然村中有大水峪村,村民也称大树峪村,那里还有城堡。向东五六里,看到了山崖,崖下便是村子,村口立有长城保护碑——水峪城堡,远处山上已看到了长城和敌楼。因泥石流等原因,村民全部搬迁到了大角峪村,只留下了民居,闲置多年,门前屋后长满荒草。房舍与院墙多用毛石,一时不能找到城堡遗址。村子周围的山石间,偶然发现了垒砌整齐的巨石,几十米长,一两米高不等,垒砌随着山坡起伏,有的已被挡在房屋院落的后面。城堡方位并不正,而是顺山而建,按照阳光和长城的位置判断,这可能是城堡的北墙了。城墙与山崖衔接,有些地段没有毛石,而是充分利用周围的岩石,形成天然屏障。仅此一段,再寻,已很难觅到了。近些年的资料显示,城墙毁坏严重。
村子建在相对开阔的地界上。向东走,有一条极窄的山间小路,这条小路向东通往黑谷关。原来这是古时的关口,与志书所记相同,《四镇三关志》志书中称水谷寨。隘口应是这条小路,极为重要,明朝初年,在此建起城堡,把守住山口。
感慨于大角峪村子地形特殊,是否有凝聚風水的作用,使人们向这里汇聚。研读古书,偶然发现,山村历史更为悠久。光绪《顺天府志》中说,大角谷堡旧有方城废县。原来北魏时期的太武帝拓跋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先后攻灭胡夏、北燕、北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把大角峪并入密云域内。北燕是慕容云建立的政权,时间在公元407年至436年间。方城是北燕时的县名,至北齐时废。县治在这一带,也有城堡,只是遗迹无存,却把村子的历史自明代上溯了1000多年。
一个山村,竟有四座城堡,时间跨度之大,自南北朝时期,直至现代,相距1600多年,时代不同,作用不一。追溯历史,与北魏相隔仅几十年,政权更迭,北齐在这一带筑起长城,自山西大同一带,经密云,直至山海关附近,规模之大,仅次秦汉。之后的明朝不谋而合,又在这一带续建长城。
不由得想起北京版图上的尖角,长城在雾灵山脚划了个的弧线,又急转180度,向西而去。古人有过评论:“不该把雾灵山让给对手,防线漫长,难于防守。对手每每登高觇望,探知军情。若围住雾灵山,防线缩短,居高临下,易于防守。”看来如何建造长城,古人费过思量。
山区一带,地形特殊,多民族交汇,极为复杂,从武力征服到战争防御,多少年来没有间歇,直到现代。特殊地域,大角峪村承载着历史的凝重,版图的尖角述说着历史的复杂。
TIPS
·到大角峪村交通方便,自北京东直门乘980路快至密云鼓楼,换密38路,总站即是大角峪村。
·大角峪总站有山有水有桥,景色优美。
·去大水峪村要步行。那里是进山的关口,能够远望长城。
·方城年代久远,已无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