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物理及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03-28尹伟秦彦军李萍

科技资讯 2021年2期
关键词: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尹伟 秦彦军 李萍

摘  要:课程思政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大学物理及实验是理工科专业基础课,充分发挥该课程的德育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落实课程思政实践基础上,首先讨论了大学物理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优势,并介绍了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及方法,总结了课程思政改革的创新点,为大学物理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物理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创新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stablish morality and cultivate people. College physics and experiment are basic courses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the course.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of develop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and introduces the main ideas and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college physic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nnovative point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and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physics curriculum.

Key Words:College physic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Teaching reform; Innovate

我國高等教育要求教师既要教会学生掌握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又要将德育摆在更加重要的高度,做到德育与智育相互统一、相辅相成。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广大教师要落实“四全”育人模式,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利用好课堂这一教学平台,在以思政课教育为主要育人模式的引领下,其他基础课、专业课以及社会实践类课程都要结合课程实际,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

课程思政的开展对广大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各专业各类课程的教师都应当及时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找到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在教学过程中,授学生以知识和能力,又要达到育人效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物理及实验》是理科、工科各专业的基础类课程,也是学生入校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类课程,学生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能够理解并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及实验能力,是进行“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2]。

1  《大学物理及实验》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优势

1.1 学生覆盖面大

笔者学校每学期有接近700人参加大学课程学习,占我校学生总人数的1/3,随着学院大力发展工科专业步伐加快,工科专业设置增加,会有更多工科专业的学生要加入到大学物理课程学习,所以,该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受益面很大。

1.2 科学性强

大学物理课程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有着很强的科学性,该课程本身就是从哲学演化出来的分支学科,物理学在内容上它与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完美契合,是一门从实际中来,又回到实际中去的学科。

1.3 包容性广

大学物理课程是其他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涉及了力学、热学、电磁学、量子力学等多方面,且与生活较为贴近,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特别广泛,对开展“课程思政”非常有利。

2  《大学物理及实验》课程思政建设主要思路及方法

2.1 改变传统观念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水平

传统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认为思政教育只是思政课教师或者是班级辅导员的任务,与专业课教师无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很少在课堂中加入课程思政教育,只是完成知识点的教学,没有完全起到教书育人的效果,教师自身的课程思政水平也没有得到提高。针对此类状况,教师应当从思想上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精髓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可以开展思政课大讲堂、思政课教师传帮带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政素养,以促进课程思政教学的正常开展[3]。

2.2 将课程思政的思想融入大学物理教学全过程

首先,教学大纲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方向性文件,必须将课程思政元素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做到有机融合。该院在制定大学物理及实验教学大纲之初,课程组教师在研究课程性质、结构及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将思政目标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其次,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教师在教学基础上,共同探讨授课每一部分所能挖掘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编辑成册,构建课程思政元素库。在教案编写过程中,将课程思政元素自然的纳入教学设计全过程中,打破了“课前三分钟”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2.3 将物理学史的教育融入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

物理学史中蕴含了丰富的课程思政的元素,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忙于讲解物理原理和物理概念,而忽略了物理学史的德育作用,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学史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通过物理名人的讲解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例如,在讲解量子力学中波粒二象性这一部分内容时,通过介绍德布罗意从文科转为理科,凭借对物理学的喜爱和专研,最终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故事,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爱好,并为自己梦想而不断努力;在讲授质点动力学中牛顿定律这一节时,通过介绍牛顿的名言:“我之所以看得比别人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里所讲的巨人是指伽利略、胡克以及笛卡尔等人,牛顿就是在很多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研究才创立了牛顿定律的故事,学习科学家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介绍物理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原理、定律、定理建立及形成过程的讲解,让学了解在物理学建立的过程中,有很多科学家用毕生的时间投身科研、追求真理的过程,从而引发学生共鸣和思考,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们大胆质疑、勇于求真的科学精神,增加学生投身科学研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5]。

2.4 发挥物理实验课的德育作用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是大学物理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大学物理实验课,不仅能够巩固知识点的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的实验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例如,在介绍用三线摆测量转动惯量的实验中,学生在理论课时已经运用公式计算得到了圆盘和圆环的转动惯量,通过实验再进行验证,和计算的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试验态度,以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大学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大学物理所有实验设置之初,每一个实验分组都是由两位以上同学共同完成,需要小组成员团结合作、共同努力,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随堂打分,该成绩作为实验报告总分的一部分,同学们的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在分组实验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为今后工作中的团队合作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该院拟开展每周开放物理实验室活动,将物理实验室打造成为学生创新设计的重要平台,培养學生创新精神[6]。

2.5 结合物理知识进行思政教育

物理学是与哲学最为相近的学科之一,物理定理、原理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在进行质点运动学的讲解时,给学生介绍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介绍运动学的相关理论,让学生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规律,让学生懂得运动是有规律的,并且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通过最大静摩擦力的讲解,让学生认识量变与质变规律;在讲德布罗意波粒二象性时,让学生懂得用辩证的方法看待事物;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哲学思想和哲学原理的挖掘和探索实践,也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一笔宝贵的财富[7]。

2.6 结合课程特点与科技前沿对学生进行爱祖国教育

物理学是工科的基础,每一次重大科技变革跟物理学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大学物理授课过程中,通过对力学、热学、光学以及电磁学发展背景介绍,让学生懂得科学进步和发展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通过对大国重器,“天眼”“墨子号”“C919大飞机”等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树立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鼓励学生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科学知识,树立“工匠精神”,毕业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  《大学物理及实验》课程思政建设创新点

3.1 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备课质量

通过教研组集体备课方式,共同探讨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培养模式,深入发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做成成套“课程思政”元素数据库;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结合物理名人、我国科技发展以及大国工匠的事迹,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起到思政育人的效果[8]。

3.2 注重学习过程,融入课程思政评价方式

注重将“课程思政”教育既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又可以体现在最终评测当中。在期末试卷里设计一些主观题,考察学生对该课程学习收获,例如,请你浅谈学习完大学物理这门课的收获?通过大国大国工匠精神的学习谈谈你的体会?等等,同时,在大学物理实验考核环节增加综合设计实验,让学生实验课打破验证性实验束缚,充分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9]。

4  结语

“课程思政”还处在起步阶段,更多的思政教学方法还亟待探索,德育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思政教育不应该是思政课老师的“独唱”,应该是所有老师的“大合唱”,各类课程都要发挥自身的协同育人作用,才能真正达到高校教书育人目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09(10).

[2] 戴晔,白丽华,张萌颖,等.“课程思政”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9(8):84-86.

[3] 夏雄平,曹雪丽,卓亚琦,等.“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探究[J].科教导刊,2018(12):113-114.

[4] 刘宝平.“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2):63-65,69.

[5] 夏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误区[J].科技创新导报,2019(28):217-219.

[6] 张平,陈佰树,张欣艳,等.基于创客教育的大学物理生态教学模式的创建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9):111-112.

[7] 安莉,张旭,张辉,等.《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物理与工程,2019(S1):115.

[8] 张化福,周爱萍,高金霞,等.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71):240-241,244.

[9] 张锦,冯灏.“课程思政”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新西部,2020(2):149,121.

猜你喜欢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教育的探讨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物理教学中需要做到十个“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