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探究
2021-03-28高俊
高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落实,初中音乐教育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主要对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究。首先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归纳,然后就合唱教学对初中生全面成长的意义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几点可落地、可操作的教学建议,希望能与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共勉。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教学策略
合唱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小学到大学都贯穿着合唱活动,在众多校园文艺活动中,合唱往往作为开场或者压轴节目,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初中音乐知识体系中合唱既需要过硬的专业技巧支撑,也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不断合作练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为学生创造音乐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兴趣,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梳理
近些年,音乐教育在我国初中教育中受到更多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效,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第一,音乐课程的考核标准缺失,与其他学科相比较,音乐学科往往不需要学生参加正式的考试,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第二,教学硬件匮乏,很多学校只对文化课进行了投资,建设了完整的教学硬件配套设施,而音乐课上学生对器乐的认知只能停留在教材和PPT上;第三,合唱教学不到位,许多教师教学热情不够,仅仅是跟着教材照本宣科,教学生“唱歌”而非“教音乐”,只关注学生个人演唱技巧的培训,在合唱教学方面的关注力度不够。上述问题的存在,既说明了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问题,同样也为教育改革与教师的努力指明了方向。
二、合唱教学对于初中生全面成长的意义
合唱教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在集体演唱的氛围中掌握专业音乐知识和技巧,另一方面能够带给学生音乐知识之外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合唱训练需要每个成员都高度集中注意力,一旦有人跟不上节奏,就会出现明显“不和谐”的声音,影响整体演唱效果。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合唱训练,可以使学生长时间保持专注,这种专注的精神和能力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二,有助于学生向心力的凝聚。合唱训练的效果与整个合唱团队的凝聚力有着重要的关系,只有所有的演唱人员都具备足够的集体荣誉感时,才能促进整体合唱水平的提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凝聚力,促进合唱团队的发展。第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更加频繁,合作沟通技巧也会得到提升,久而久之合唱团成员之间会形成深厚的感情,有助于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科学合理选取合唱曲目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师要将生本理念融入合唱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打破授受式教育的垄断局面,保护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兴趣。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与学生的积极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对喜欢的歌曲往往会表现出更大的热情,在练习和演唱的时候都会更加投入;而在面对不喜欢的歌曲,或者教师强行安排的曲目时则会出现积极性不高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在做好引导工作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喜好和意愿,进行科学合理的选取。例如,在国庆佳节来临之际,教师拟定以“爱国”为主题开展班级合唱活动为祖国庆生。为了保证合唱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提前将这一活动计划告知学生,让学生围绕“爱国”这一主题收集相关曲目。学生可以通过教材、教辅材料以及网络等渠道进行收集,并在规定时间内将自己中意的曲目汇总到班级群内。教师在对曲目进行筛选之后留下了五首歌《我和我的祖国》《保卫黄河》《精忠报国》《追梦赤子心》《红旗飘飘》,随后让学生进行匿名投票,获票最高的两首曲子作为合唱曲目,最后《我和我的祖国》和《保卫黄河》获选。在合唱活动中,学生对自己收集、投票选中的曲子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都十分投入,最后合唱活动顺利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升,学生由被命令者转变为合唱活动的策划者,这一转变使得教学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
2.加强声部之间的协调训练
合唱的整体效果与声部之间的协调程度有着密切的关联,低声部旋律演唱准确性不够、音色不和谐、音量不稳定等因素都会使整体合唱效果变差。初中阶段的学生并非专业演唱人员,缺乏专业的演唱技巧,因此在合唱练习时往往不容易迅速把握合唱要领,与其他声部之间的协调也很难做好,而且初中生大多处于变声期,为合唱带来生理条件上的限制。基于上述原因,教师有必要加强对声部协调教育的重视,促使学生合唱能力得到提升。以《太阳出来了》这首歌曲为例,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时值是教学难点,八分音符的连续使用让曲目呈现出欢快活泼的特点,很好地展现出彝族人民对大自然美好风光的诚挚热爱。在唱谱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对曲目的节奏特点进行把握,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首歌曲每行的第二小节有着相同的节奏。当学生对歌曲的特点有了足够的熟悉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勤加练习,加强对歌词、旋律的熟悉,在此过程中掌握连音、断音以及跳音等技巧。在掌握了歌曲特点与演唱技巧后,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控演唱的力度和速度,使歌曲的情感得到有效表达。具备这些基础之后,教师开始带领学生展开声部之间的协调训练,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声部不断练习,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及时为学生纠正问题,最终实现学生配合默契度的提升。
3.注重对学生音准节奏和气息的训练
音准训练是合唱训练中的重难点内容,想要达到较好的合唱效果,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音准训练。具体来说,学生吐字的清晰度和咬字的技巧影响着演唱的质量,气息的协调性与控制能力影响着演唱效果,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从发声的基础环节入手,展开音准训练。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发声,并在发声练习过程中感受发出声音时的呼吸状态以及不同腔体的发音效果。(2)教师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吸气和呼气方式,促进音准的提高。成功的合唱表演十分依赖正确的呼吸,专业的合唱队员都能够很好地用气息来调整自己的音准,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呼吸训练的重视,详细为学生讲解调整气息的方法。(3)在发声和吐息的时候要保證好的体态。在合唱练习时,教师要注意规范学生的站姿与发声姿势,帮助学生形成好的体态习惯,保证音色的饱满流畅。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着镜子练习观察自身的状态,也可以鼓励学生相互观察,取长补短。
4.学校合唱社团的有效开展
合唱教学的有效性依赖大环境的支撑,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和教师必须加强对音、体、美等艺术学科的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以及合唱技巧。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发挥好牵头作用组建合唱社团。合唱社团要有自己的名称、统一训练时间、规章制度、场地、组织架构,具备了這些基础条件之后,教师要进行宣传工作,让学生本着自愿的原则来加入合唱团。在合唱团成立之后,教师要带领合唱团骨干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制订训练目标,践行以老带新等。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为学生补充一些关于合唱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明白“唱歌”与“音乐”之间的差别,能够真正意义上提升自身的音乐审美。另外,合唱团的成立决不能成为“小众圈子”,要在全校范围内发出自己的声音,用音乐构建校园文化,积极承接学校文艺活动,彰显自己的青春风采,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5.校内合唱比赛的开展
开展校内文艺活动是促进学生合唱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注重发挥校内合唱比赛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展示风采的机会。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既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静心学习,也需要在竞争与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放飞梦想。开展校内合唱比赛一定要遵守三个初衷:(1)比赛要为正能量和促进校风建设而服务,例如,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就可以以“坚持奋斗,不畏艰苦”为主题来开展比赛;在初三学生面临中考的时候,就可以将“青春与梦想”作为主题来开展小型比赛,让初一、初二年级的学弟学妹们为他们加油鼓劲。(2)比赛训练要发挥提升专业合唱技能的作用。在比赛备战时期,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热情,重点为学生讲解合唱技巧,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相结合。(3)比赛要本着良性竞争的原则。教师在开展合唱比赛的时候,要树立重过程轻结果的导向,让学生享受比赛而不是面对比赛时充满压力甚至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四、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合唱教学本质上是对人的教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以及训练技巧,还要让学生在音乐文化中受到熏陶,树立正确的“三观”。合唱教学相对于单人演唱来说,更容易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帮助学生提升团队意识以及合作能力。具体而言,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保证选取的合理性、加强声部之间的协调训练、加强对学生音准以及气息的训练、建设校园合唱团、定期开展合唱比赛等方面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傅静仪.浅谈发展核心素养在中学合唱教学中的体现[J].北方音乐,2018,38(10):158.
[2]王辉.中学合唱教学中学生歌唱技巧和技能的训练方法分析[J].艺术教育,2017(21):60-61.
[3]郑陶.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初探[J].魅力中国,2018(51):280-281.
[4]林芳.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实践探究[J].艺术评鉴,2018(21):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