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1-03-28蒋淼
蒋淼
【摘要】在全新历史时期,如果要确保国家的科学技术得以创新,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得到培养.对固有知识的质疑是学生创新的开始.学生只有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以全新的视角考量知识,才能对知识产生怀疑,提高质疑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质疑能力
引 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通过讲授法对学生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确保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对数学问题进行质疑,并向教师提出自己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针对这部分内容,教师为学生解释,能使学生质疑的问题得以解决,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一、利用课前预习,培养质疑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仍沿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模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会制约学生的思维发展,剥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因此,教师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课前预习阶段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师可以通过预习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基础性的认知.同时,通过预习,学生能发现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说,预习是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学习的准备,预习会对学生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预习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预习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的独立尝试.通过课前预习,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能得到显著提高.只有进行课前预习的学生,才能对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有一个简单的认知,并且在课堂学习中占据更多的主体地位.同时,预习既能使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又能使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的关键解题方法和解题思想.教师只有强化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才能确保学生的数学学习主体意识得以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对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有所了解,将自己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进行标注,在课堂环节对这部分知识进行重点学习.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例,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在于让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进行认知,包括两个图形的概念区别、两个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等,以此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概况能力.学生在预习阶段可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概念,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做出标记,提高学习能力.
二、构建问题情境,提高质疑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终身学习能力夯实基础.学生具有质疑能力是自主学习的基础性前提.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长期接受被动式教育阻碍了其拓展思维能力的提升,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会有所欠缺.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这一问题受到更多教育界人士的关注.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单纯地提出数学问题,而学生只是顺着教师的理念解答数学问题,这样必然使学生缺乏对知识的独立学习能力,制约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师应在教学环节秉承生本教育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因此,在这一理念下,教师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因为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才会为学生进行质疑示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同时,教师应将当前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与总体的教学目标相结合,以此为学生设计一个合理、科学的教学情境,更加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教师也应设置一些问题吸引学生,借助信息技术等模式为学生创设渴望知识的氛围,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内在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以“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知梯形中包含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这是因为关于这个问题,很多学生都不理解,会对这个问题提出质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分别向学生解释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梯形的概念,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三、鼓励自主认知,体验质疑作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大都来自自身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教师对其学习能力的认可.然而,多数学生觉得数学知识的枯燥性较强,很难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这就制约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为了有效突破这一现象,教师除了注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外,还应通过鼓励的模式,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自信.德国学者第斯多惠曾表示,教育的艺术在于鼓舞、激励和唤醒,并非在于对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师应适当地鼓励学生,使学生在信心十足的情况下学习数学知识.只有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以提升,他们才会拥有质疑能力.相对来说,如果学生不具备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能力,自然就较难产生质疑意识,只会觉得所有问题都很难,甚至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会觉得所有数学都无解,而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质疑.质疑精神是指学生在具备一定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同时对更高层次的知识学习产生的一种疑惑行为.因此,为了对这一现象进行有效突破,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引导学困生学习基础的数学知识,使他们掌握基础数学知识,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为他们制定更具难度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感受数学知识学无止境的魅力,在质疑精神的引领下确保他们逐渐对数学内容进行引申性和拓展性的学习,从而促进他们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以“面积”为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面积单位进行统一的认知,如对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概念进行认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格子、重叠的方式进行大小的比较,也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面积单位进行感知,包括利用想一想、围一围、剪一剪、画一画等方式感受面积单位.例如,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摸一摸文具盒和书皮等并说出哪个面积大,再让学生睁开眼睛看一看到底哪个面积大,感受一下眼睛看到的和摸到的面积是否有差异.通过这一环节,教师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使学生懂得真实的情况和感受到的情况是有差异的.在这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不同面积的计算公式,使学生体会到质疑意识在学习环节的重要性,以此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能力.
四、合作互动学习,创设质疑氛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为学生创设质疑氛围,使学生通过质疑意识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学习合作小组的分组应遵循组间平行、异质编组、同质结对的原则.这是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以及他们家教模式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强弱有着较大的差别.通常情况下,分组都以异质模式为主,以此确保组员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补交叉性,而且在这种模式下,组与组之间都势均力敌,可以公平竞争.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性格较为活泼,教师设置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在组内进行讨论,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很多学生会对同一个数学问题產生不同的理解方式,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和组员讨论自己的思考方式,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能确保学生对不同的数学学习方式进行感知,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同时,在学生产生质疑意识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某一数学问题进行讨论,最终得出一个正确的解题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会淘汰一部分错误的数学思考方式,使学生对正确的解题思路通过组间交叉探讨而得以强化.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多数小学生都是初次接触分数,对这一概念的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分数是一种特殊的数字表达形式,会使小学生对这部分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一定的质疑.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模式,引导学生在组内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探讨,也可以鼓励学生在组内表达自己的疑惑,并将不同的疑惑点进行归纳与整理.此外,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各组学生对这一知识点进行交叉性讨论,从而使学生在班级内交流不同的思想.教师也可以对分数的概念进行总结,告诉学生将一个图形或物体进行分割,分成相等的几份,其中的每份就代表几分之一,而将一个图形或物体进行分割,分成相等的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代表几分之几.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分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如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分子上的数越小,分数就越小;分子上的数越大,分数就越大.教师通过总结解决了学生质疑的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能力,而且使学生懂得了质疑的意义,而学生通过教师的解答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结 语
总而言之,由于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较强,教师单纯地以讲授法引导学生学习会制约学生数学发散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质疑学习氛围,逐渐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以此确保学生通过质疑逐渐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1] 蒲天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J].科技资讯,2020(16):121,123.
[2] 王美娟.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20(15):74-75.
[3] 李秀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探究[J].才智,2020(1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