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中学女孩欺凌事件的治理及预防策略探究
2021-03-28康昭慧
康昭慧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的迅速传播,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案例进入我们的视线。着眼于农村寄宿制中学中的女生欺凌事件进行研究,通过访谈、问询等方式对初中女生欺凌行为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女生欺凌往往更具隐蔽性、多发性、非暴力性和群体性等特点,其对学生人格尊严和健康心理造成的伤害也更为严重,而预防和治理女生欺凌事件也较其他欺凌事件更为困难。
关键词:女生欺凌;治理预防;健康成长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网络媒体的日益发达,关于女生之间的欺凌案例慢慢增多,在一线教育教学环境中,这类案例更是有所增多。本地区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多民族聚居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学生为农村寄宿制学生。为此,本文认为有必要专门针对农村寄宿制中学的女生欺凌现象作严谨的分析和研究,找到行之有效的预防策略,从根本上减少校园欺凌尤其是女生欺凌事件的发生。
二、调查与研究
为了能够实事求是地研究女生欺凌现象,我们以本地9所农村寄宿制初中为代表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调查。我们的调查方法多采用访谈法,辅之以资料(学校德育记录资料)分析;调查方式多为随机调查;调查对象为学生、班主任、生活辅导老师和学校德育工作者。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寄宿制初中的女生欺凌现象是广泛存在的,并呈现出日益增加的趋势。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要点。
1.女生欺凌的方式多采用“冷暴力”,加之女生往往因羞涩、胆怯等隐忍不发,所以女生欺凌事件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女生欺凌往往以语言欺凌为主,人身侮辱、威胁恐吓、嘲笑讥讽、造谣传谣等为主要手段;女生欺凌包含大量的社交欺凌;网络欺凌成为女生欺凌的新型手段。
2.女生欺凌者往往缺乏家庭关爱和父母监管;忧郁焦虑,缺乏情绪宣泄的途径;嫉妒心理较强,对他人充满成见;从众心理较强,缺乏起码的是非判断能力;叛逆心理严重;法律意识淡薄;拥有不良嗜好。这些都是女生成为欺凌者的重要原因。而被欺凌者往往拥有某些“缺陷”或“与众不同”,如身体肥胖、身体残疾、身体羸弱、胆小懦弱、性格孤僻、交际能力有限、生活习惯不佳、家庭组成复杂等。
3.女生欺凌事件校园内多发生于偏僻、隐蔽、缺乏监控的地方,校园外则多发于校园周边人迹较少、比较僻静的巷道和拐角等处。在时间上,女生欺凌事件一般发生于课间活动时间,午餐、晚餐等休息时段和晚自习节间空段。
4.在女生欺凌事件的应对上常用的措施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进行制止,然后进行严厉的问责并协调治疗和赔偿。其次,对于受欺凌者给予及时的关怀和安慰,但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最后,对于欺凌者,学校和班主任以及德育管理者往往采取各种惩戒手段,忽视或者拒绝对施害者的反保护。
在对女生欺凌的预防上,针对保护女生群体的专门措施则少之又少,鲜有根据本校、本班实际制定的具体预防措施。
三、思考与建议
结合我们的调查研究结果,再综合长期的一线教育教学经验,我们对女生欺凌现象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与思考。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一线教育教学中,当学生出现“顶撞、漠視、挑衅、冲突”等极端行为,尤其当女生出现“无所谓、油盐不进”等情形时容易导致教师失去耐心和爱心,从而“放弃”学生,任其自流。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须知,学生正因为叛逆和不谙世事,才更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反复督促,如果学生具备高度的自觉和自律,那还何须师者!
2.保护被欺凌者也要关心欺凌者。在处理女生欺凌事件时,我们的惯常做法是保护被欺凌者而问责欺凌者。实际上欺凌者同样是需要我们关心的。
3.关注特殊女孩。此处的“特殊女孩”是指那些容易成为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女孩。我们应当对这些群体给予格外的关注,要能够对其生活轨迹、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对其表现出的“反常”进行及时的干预。
4.加强法治观念教育。中学法治教育的缺失一方面使得欺凌者肆意妄为,却又无法估量自身行为的后果和需要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使得被欺凌者(尤其女生)不能以法治为依靠,不能以法律为武器去捍卫自身的权益。所以法治教育走进中学课堂是有相当必要的。
5.进行欺凌警示教育。如制作高质量的女生欺凌警示片(尤其突出法律问责、惩戒和责任承担)供其观看,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女生欺凌事件的发生。
6.人际交往技能训练。通过人际交往训练,让学生学会包容,学会适应,学会相互交流和沟通。
四、总结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预防来从根源上减少该类事件的发生,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使学生的发展充满阳光和欢乐。
参考文献:
[1]刘英.遏制校园暴力亟须“反校园暴力法”[N].青年时报,2016-03-08.
[2]王楚菁.校园欺凌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理论导报,2016(2).
[3]杜元春.近五成初中学生遭遇校园欺凌后选择沉默[N].中国青年报,2016-05-27(7).
[4]吴华清.贫困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3):52-54.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科所“十三五”规划课题“多民族聚居区乡村寄宿制初中校园欺凌事件的治理及其预防策略研究——以积石山县吹麻滩初级中学为例”(立项号为GS[2019]GHB19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