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斌教授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证经验
2021-03-28宁状状
宁状状 喻 斌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又称消化不良,是由胃、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功能性胃病,通过检查可排除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餐后饱胀感、早饱、腹痛、腹部烧灼感等一种或多种症状,间或伴有上腹胀气、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病程可长达数月[1]。罗马Ⅳ标准[2]将FD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和上腹疼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两种类型。现代医学认为,FD的发病机制多与胃肠动力异常、胃肠激素水平变化、Hp感染、内脏高敏感性、脑-肠轴互动异常等因素相关,同时遗传、心理、社会因素也可影响FD的临床症状[3]。西医对于FD无特效药,多通过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具有局限性[4]。喻斌教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存在多种症状重叠问题,单靶点的化学药物往往难以达到满意的疗效,主张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施治,从而达到缓解症状、降低复发率、减轻副作用的目的。
喻斌教授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硕士生导师,从事脾胃病专业临床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30余年,在中医防治消化系统疾病方面造诣深厚,对于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治见解独到,其中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FD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笔者在跟随喻斌教授学习的过程中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整理分享。
1 中医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溯源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医学属“胃脘痛病”“痞满”的范畴。其中以餐后饱胀感、早饱为主症者,属“痞满”范畴;以上腹痛、腹部烧灼感为主症者,属“胃脘痛病”范畴[5]。“痞满”病名首载于《伤寒论》,系指胃脘部痞塞不通、胸膈满闷不舒,外无胀急之形,触之濡软、按之不痛的疾病[6]。《景岳全书·痞满》云:“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表明其病理性质可为虚、实两端。故临证时需细审病因,分清虚实,辨证论治[7]。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疾病,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首次提出将胃脘痛确立为一门独立的病证,并区分了胃脘痛和心痛的病因病机、证候和治法,为后世医家辨治胃脘痛病奠定了基础。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 喻斌教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不外乎中医所说的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内因以患者的先天禀赋为主,外因主要是指外感邪气等因素,不内外因多与饮食起居、情志、劳逸关系等因素相关。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二脏。喻斌教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之一为胃肠动力的异常,而中医认为胃肠的运动与脾胃的气机升降有直接关系。喻斌教授指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可使脾胃受损。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机
1.3.1 脾虚是发病之本 《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胃属土,同居中焦,互为表里,胃受纳腐熟水谷,上输精气于脾,脾乃“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一则“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一则“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喻斌教授指出若脾气虚弱,运化失司,则湿浊、痰饮等内邪易生,湿为阴邪,重着粘滞,阻遏气机,故症见胃脘疼痛、痞闷不舒、嘈杂等;湿邪阻遏胃气,气机上逆,症见恶心、呃逆等。《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水谷精微乃化生血液的物质基础,如脾胃受损,运化失权,则气血生化乏源,故见神疲乏力、纳呆等症,若兼见心血不足,心神失养,还可见夜寐欠安,情志抑郁等症;此外,喻教授指出土虚木乘,脾虚可导致肝气横逆犯脾,可见嗳气、反酸等症。
1.3.2 湿困是致病之标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医宗金鉴》提出“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凝聚成痰。”脾为太阴湿土,喜燥恶湿,若脾虚可致痰湿中阻,湿盛又困脾。湿困脾土常症见脘痞腹胀,纳呆食少,小便短少,大便稀溏,舌苔厚腻。喻斌教授指出,困脾之湿邪可为外感时令所致,亦可为内伤生冷而来,临床多见脾虚运化不及,酿生湿邪,湿盛又可致脾虚,形成恶性循环。
喻斌教授提出FD的病机多为脾虚为本,湿浊为标,本虚标实。强调从虚实辨证论治FD应侧重“脾虚不运”方面,处方用药遵循标本兼治、健脾为主、兼以渗湿原则。参苓白术散补脾与利湿并用,而以补脾为主,兼以祛湿,喻斌教授在此方基础上,根据患者症状调整用药,疗效甚佳。
2 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
2.1 方药释义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松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嗽。此药平和,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湿为阴邪,非温燥之品不化。参苓白术散由四君子汤衍生,在益气健脾的基础上,兼具祛湿之功效,湿浊化,脾复运,则脾健矣,是标本兼治之法。方中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白术苦温健脾燥湿,助人参健脾益气之功;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与白术相配伍,一燥一渗,运利结合,使健脾祛湿之功更强;白扁豆甘温补脾而不滋腻,芳香化湿而不燥烈,薏苡仁甘淡性微凉,可渗除脾湿,山药甘平,可补脾气,益脾阴,莲子肉甘可补脾,涩能止泻,四药均可资健脾祛湿之效;砂仁辛温,芳香醒脾,理气化浊,既防补涩壅滞气机,又助健脾复运之效,乃“醒脾调胃之要药”;《本草求真》云:“桔梗系开肺气之药,可为诸药舟楫”,桔梗辛散苦泄,一可开宣肺气,二可通调水道,以利渗湿,三可载药上行。炙甘草则益气和中,调和助药。明代李中梓在《删补颐生微论》提出:“脾胃属土,土为万物之母,故东垣曰脾胃虚则百病生,然则调理中州,其首务也。脾悦甘,故用人参、甘草、薏苡仁;脾喜燥,故用白术、茯苓;脾喜香,故用砂仁;心生脾,故用莲子治心;土恶水,故用山药治肾;桔梗入肺,能升能降,所以通天气于地道,而无否塞之忧也。”脾为脏,胃为腑,凡脏主守,腑主通。温补易滞胃,滋腻则碍脾,故补养脾胃不宜过用辛散、厚腻之品。参苓白术散性味平和,补而不壅,取多方协调,标本兼顾,相配得当,益于久服。
2.2 临症加减 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湿困证的临床症状繁杂,喻斌教授多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进行加减化裁。若见脾虚甚者,可加用黄芪健脾益气;若胀甚者,可加枳壳、厚朴、槟榔、大腹皮等行气消滞;若痛甚者,加用延胡索、川楝子止痛;若兼有热者,加用黄芩、黄连等清脾胃之热;若兼见嗳气频,可加用苏梗、旋覆花、代赭石等降气;若兼见反酸者,可加用左金丸、煅瓦楞子、乌贼骨制酸;若兼见食纳差,可加山楂、炒麦芽、神曲、炒谷芽等健脾消食;若兼见夜寐欠安者,可加用合欢皮、蜜远志、酸枣仁安神助眠;若兼见肝郁者,加用柴胡、香附、佛手等疏肝解郁。
2.3 注重饮食调护及情志调畅 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为慢性起病,病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且发病或加重常与饮食、情志等密切相关[8],因此喻斌教授强调在治疗过程中也需注重饮食及情志调摄。
在临床中应指导患者规律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可暴饮暴食、过饥过饱,少吃粗糙坚硬、辛辣、油腻、酸性、刺激性的食物,戒烟酒、浓茶、咖啡,尽量避免服用刺激胃粘膜的药物,宜摄入优质蛋白质及钙质多的食物,以软食及清淡饮食为主。此外,我们应当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帮助病人疏导紧张、焦虑情绪,嘱咐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愉悦的心情,指导患者学习自我排解消极情绪的方法,必要时可建议患者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及治疗。
2.4 典型病案 卢某,女,48岁,工人,2019年3月5日初诊。患者因“食欲不振6月余,加重伴腹胀1周”就诊。患者诉近6月来食欲不振,厌食油腻,时有腹胀,进食后加重,患者曾多次于外院门诊口服西药治疗,疗效欠佳。患者诉平素工作繁忙,饮食欠规律。至我院就诊时症见:食欲不振,厌食油腻,上腹部胀满不适,呈阵发性,乏力困倦,无烧心、反酸、恶心呕吐等症,夜寐欠安,不易入睡,小便正常,大便1~2次/日,色黄,成形。舌淡红,苔白腻,脉濡。喻斌教授辨病为胃痞,辨证为脾虚湿盛证,中医治以健脾化湿,和胃消痞。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拟方如下:太子参10 g,茯苓10 g,白术10 g,山药15 g,白扁豆10 g,莲子10 g,桔梗10 g,薏苡仁15 g,砂仁6 g,鸡内金10 g,枳壳10 g,紫苏梗10 g,五谷虫10 g,合欢皮15 g,百合15 g,焦三仙各10 g,甘草5 g。10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嘱患者适当体育锻炼,合理饮食结构,减轻精神压力。10日后复诊,诉服药3日后食欲较前改善,上腹胀满不适缓解,经服药10剂后,上症明显缓解,治疗效果明显,随症加减服药半月后,诸症皆除。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语:《难经》曰:“饮食劳倦则伤脾。”本案患者乃中年女性,平素劳倦过度、饮食不节,易耗伤脾胃,致使脾胃气虚,中阳不足,运化失司,水湿内停于中焦,升降失司而见痞满;湿伤阳气,阻遏中焦气机,则见纳少,倦怠;脾虚气血生化乏源,肌肉失于濡养,故见肢体乏力。李东垣的《兰室秘藏·中满腹胀》记载:“脾湿有余,腹满食不化”,阐述了湿邪是痞满的重要病因,湿邪致使脾失健运,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胃,升降失司故成痞满。喻斌教授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在健脾祛湿的基础上,加用鸡内金、焦三仙、五谷虫醒脾消导,枳壳、紫苏梗行气疏肝,合欢皮解郁安神,百合养阴清热、和中益气。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化湿,和胃消痞之功。
3 小结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表现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脾虚为本,湿浊为标,故临证时需细审病因,辨证论治,标本兼顾。参苓白术散是中医治疗脾虚湿困证的常用方剂,性味平和,不燥不腻,健脾兼可祛湿,在临床应用广泛。喻斌教授从虚实辨证,遵循健脾为本、兼以渗湿之治则,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治疗FD,临证加减,使脾健则运化司职,湿邪去,则脘腹胀满、胃脘疼痛、纳呆食少诸症除。充分体现了喻斌教授从虚实辨证论治脾胃疾病的思想,值得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