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综合症的预防和控制
2021-03-28杨志骞
杨志骞
(甘肃省华池县王咀子乡畜牧兽医站 745605)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 猪病的发展也呈现出一片新的特点,由链球菌病到蓝耳病,由蓝耳病到高热综合症(也称高致病性蓝耳病)。 猪只要感染呼吸与繁殖综合症、腹泻综合症、免疫综合症,就会给养猪业带来很大威胁。
1 导致高热综合症的因素
1.1 病原因素
病毒类主要有猪瘟病毒、蓝耳病毒、圆环病毒2 型、伪狂犬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类主要有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副嗜血杆菌等; 寄生虫类主要有附红细胞体和弓形体等;另外还有支原体; 发病往往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引起。
1.2 管理因素
1.2.1 猪舍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有害气体含量过高。夏季气温过高,降温措施不当,持续高温、高湿,引起猪的热应激,使猪群抗病力下降,导致大量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
1.2.2 猪场对防疫工作的不重视,技术人员保健观念差。 猪场为节约成本,减少保健,驱虫和疫苗接种的内容不到位,廉价药物的使用,消毒质量低,消毒工作没有做到位。
1.2.3 仔猪抛售,死猪的弃置及对发病区的不封闭。
1.3 饲料因素
1.3.1 饲料品质差,营养不足或营养成分不平衡而造成代谢性疾病。
1.3.2 大量廉价饲料或变质原料的使用,如变质玉米中的霉菌毒素引起猪只的免疫抑制和应激性疾病, 导致猪群免疫力下降。
2 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流行于炎热高温的夏季和初秋季节, 以南方居多;具有体温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传播快、传染快的特点(简称“三高两快”);病程较长,一般在5~20d 不等,发病体重在10~80㎏左右;该病通过粪尿及消化道、呼吸道分泌物传播,也能通过空气传播。 有时传播呈“跳跃式”;病猪、带毒猪、带毒带菌工具是主要的传染源。
3 临床症状
3.1 育肥猪
全群发病,持续高烧,体温41℃~42℃,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皮肤发红,耳、鼻、四肢、腹下、尾巴发紫发绀;眼结膜炎,眼分泌物增多,有泪斑,眼脸水肿;流涕,打喷嚏,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腹式呼吸;部分病猪后驱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部分病猪皮肤苍白,黄染;部分猪呕吐、拉稀、便秘。
4 病理解剖变化
肺肿胀、变硬,间质性肺炎,大理石样外观;脾脏表面或边缘出现梗死区;部分病猪有胸膜炎、腹膜炎,胸腔有纤维素性渗出,粘连;淋巴发黑,尤其是腹股沟浅淋巴结显著肿胀,切面湿润外翻,内脏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也明显肿胀,有的呈土黄色,有的呈暗红色;气管、支气管内有多量的泡沫状黏液或淡黄色脓性黏液。
5 预防
5.1 加强免疫接种
病毒性疾病用药物控制没有效果或效果微乎其微。因此,针对当前疫病,只有做好免疫接种。 而免疫接种的重点是选择好的疫苗,确保免疫效果。 无论母猪、仔猪和育肥猪均要接种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 并定期进行抗体检测, 抗体水平不合格的要补免。 每种疫苗和药物对机体都有副作用,一定要根据场内的具体情况在专业兽医的指导下选择疫苗种类,不能盲目注射疫苗,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为加强免疫接种效果,防止疫苗免疫失败,在免疫预防注射前后10d,可使用免疫增强剂,如多糖类、白细胞干扰素等。 鉴于当前高热病的混合感染建议使用以下免疫程序。
5.2 加强综合防控
5.2.1 加强饲养管理 实行全封闭式饲养, 执行全进全出制度,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减少应激因素。 提高饲料品质,加强饲养,尽可能选用优质配合饲料,控制霉菌毒素。 及时清理粪污,进行深埋发酵或无害化处理。 越来越多的霉菌毒素问题引起母猪热应激,免疫抑制,产后缺乳症,呕吐、拒食、采食量下降,假发情或繁殖障碍等问题,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剂、沸石、无机矿物等药品彻底解决霉菌毒素问题, 提高猪群的综合抗病能力。
5.2.2 调适猪舍环境 冬季猪舍做到温度、湿度、空气清新度适当,务求保暖与通风统一;夏季避免高温、高湿,加强通风降温。 可以通过滴水降温,换气扇降温,电扇或空调降温等方法,使猪舍环境舒适、干净。
5.2.3 更新意识,改变传统观念,树立淘汰意识 对没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和僵猪,应坚决果断地予以淘汰,防止疫病传播,并对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的猪不治,治疗费工费时的不治疗。
5.2.4 正确处理病死猪,并将病死猪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严禁食用或出售。
5.2.5 治疗时,使用白细胞干扰素、转移因子、黄芪多糖、免疫球蛋白等药物干扰病毒复制; 使用扑热息痛的药物, 如鱼腥草、穿心莲、萘普生等通过降低猪体温,恢复食欲,使病猪精神状态维持稳定;使用氟苯尼考、血凝素、多环西素、磺胺间甲氧嘧啶等药物,治疗并预防混合感染,减轻全身症状。
6 总结
面对当前养殖业的发展,各种疾病层出不穷,我们必须更新意识,以“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治”为核心,坚持“环境控制与饲养管理是基础;疫苗与药物预防是手段;诊断与检测是保障”。 保证我国养殖业顺利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