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防治的若干误区及应对探讨
2021-03-28郭燕
郭燕
(济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419000)
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之下,我国的生猪养殖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生猪存栏量持续增加。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食用猪肉的习俗, 且猪肉本身就是人民群众的主要肉食来源。 作为世界第一的猪肉消费大国,我国的食肉消费总量占据世界猪肉消费总量的50%。 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保证生猪养殖的安全性将对我国经济、居民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生猪养殖密度以及猪群流动频率增加, 我国的生猪养殖业普遍存在着发病率高的特征, 且部分生猪养殖户对猪病防治工作的认识不到位,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误区,最终导致猪病防治效果没有达到预期。 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对猪病防治的误区和应对策略分析,对于推动我国生猪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猪病防治的误区分析
1.1 对猪病缺乏认识
猪病是所有生猪养殖户不愿意面对的一大难题。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的生猪养殖从业人员普遍年龄较高,学历水平较低,且高学历、高素质人群主要集中在大规模生猪养殖场中,而在占比较高的中小规模养殖场中却寥寥无几。 由于受到主观认识水平的影响,多数从业人员简化了猪病的威胁程度,其具体表现为用药方式不合理、药物选择不正确、用药时机不恰当等。 猪病需要经历潜伏期、增长期和暴发期三个阶段,而在猪病大规模暴发之前,均是猪病防治的关键阶段。 从某种角度来看,猪病的产生与养殖户的防疫能力、 养殖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若养殖户无法为生猪提供安全的生存环境,无法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则势必会提高猪病大规模暴发的风险[1]。
1.2 防疫误区
防疫是生猪养殖的关键一环。 在实际当中,很多养殖户对于防疫工作的认识不够彻底,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防疫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防疫主要是在猪病暴发之前通过提前注射疫苗的方式来避免生猪患上猪病, 但注射疫苗并非唯一的防疫手段。 很多养殖户片面认为防疫等同于注射疫苗,没有在猪病高发期提前采取其他防疫措施, 防疫工作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多数情况下是仅仅依靠疫苗的药效来进行防疫,实际的防疫效果不佳。二是对于疫苗的认识不到位。疫苗本身的制作成本较低,其属于廉价的化学药物,生猪注射疫苗之后难免会出现一定的副作用, 具体的副作用程度则与生猪的体质有着直接联系性。 部分体质虚弱的生猪在注射疫苗之后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如发热、厌食和呕吐等,甚至会因为注射疫苗而出现恐惧等强烈反应,并导致自身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下降[2]。
1.3 消毒误区
很多生猪养殖户会长期使用同一种类型的消毒剂, 这种行为本身就属于“消毒误区”。 目前的猪病类型较多,猪病防治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长期使用单一化的消毒剂将只会对一种或几种猪病有效,但对于个别猪病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 此外,消毒剂的杀菌效果一般是衡量消毒剂质量的关键指标, 部分养殖户在使用消毒剂时忽略了对消毒剂的混合浓度控制, 导致所使用的消毒剂浓度较低,降低了实际的消毒效果[3]。
1.4 治疗误区
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养殖户对于猪病过于敏感,当生猪出现不良反应之后会直接判定为患病, 并采取隔离和注射抗生素等措施,甚至会在生猪的日常饮水、饮食以及疫苗当中添加抗生素。 这种滥用抗生素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治疗误区,过度使用抗生素会降低抗生素的药效, 导致在猪病暴发后抗生素的使用效果下降。 其次, 部分养殖户在使用药物治疗猪病时习惯过量用药,其认为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反而会导致耐药性增加。 最后,部分养殖户还存在药物使用搭配问题,混合使用药物时忽略了药物搭配禁忌,导致药物自身的毒素增加,甚至会导致生猪患上新的猪病。
2 应对策略分析
2.1 加强药物管理,保证药物质量
生猪养殖户在购买药物时要通过正规途径购买, 兽药店需要经过GSP 认证,不得从贩卖、无证经营的兽药店处购买药物。若养殖户判定生猪出现了猪病, 需要及时向地方防疫站进行汇报, 并在防疫站工作人员检查之后决定是否用药, 不得擅自用药。 为了保证药物使用的实际效果,养殖户需要严格依据国家公布的药物搭配禁忌表进行药物搭配, 且需要加强用药剂量的控制,避免出现用药过多或者过少的问题。 在搭配药物的过程中,需要严谨阅读药物的使用说明, 并依据生猪的病症表现来决定具体的药物搭配方案,确保猪病治疗的合理性,不得为了提高治疗效果而擅自增加用药剂量。 以常见的猪瘟为例,生猪患上猪瘟之后需要给予高热金针,用药方式为肌肉注射。 生猪发病后需要根据体质量决定具体的用药剂量, 一般前期为每150kg 用药20mL,后期则为每100kg 用药20mL,若为预防使用则需要降低一倍以上的剂量[4]。
2.2 合理消毒,降低猪病发生率
从某种角度来看, 有效的消毒措施可以显著降低猪病的发病率,且能够减少细菌对于生猪的伤害。 在消毒时,养殖户首先需要集中消毒猪圈和猪槽,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使用检验仪器来分析实际的消毒效果。 若生猪的养殖密度较高,则需要以7d 为一周期开展局部消毒,15d 为一周期开展全面消毒。 其次,由于猪病的种类较多,且防治方式不一,故养殖户需要根据生猪的种类、养殖条件和常见病症来选择消毒剂,尽量多种消毒剂轮流使用,避免长期使用单一类型的消毒剂。 需要注意的是,季节因素是影响猪病的主要因素, 生猪养殖户应当重点把握换季阶段的消毒工作,有针对性地选择消毒剂。 最后,养殖户在开展消毒工作之前需要对消毒剂进行试验分析, 确保消毒剂的混合浓度达标,避免混合浓度过高或者过低。 消毒剂浓度过高时会对生猪造成直接的危害, 而浓度过低时则无法取得既定的消毒效果[5]。
2.3 开展综合防疫工作
防疫工作不仅仅包括为生猪注射疫苗, 同时也要注重日常防护措施。 生猪养殖户需要保证生猪饮食、饮水的清洁性,给予食物和饮水之前需要检测其病菌含量, 尤其是饮水需要格外注意,一旦发现饮水中的病菌含量超标,则需要做消毒处理。 其次,养殖户需要保证猪舍的卫生问题,每日固定时间清洁猪舍,避免细菌滋生。 最后,养殖户要加强对于生猪疫苗的质量检验,要优先选择地方防疫站推荐的生猪疫苗, 不得通过私人渠道购买低价疫苗。
3 结语
综合来看,为保证猪病防治的实际效果,生猪养殖户需要认清猪病防治的若干误区,并把握正确的猪病防治措施,从而减少猪病的发生率,确保猪病防治效果可以达到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