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免疫失败的常见影响因素
2021-03-28田俊陈春平
田俊,陈春平
(湖北省潜江市竹根淮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 433101)
1 疫苗质量不合格
疫苗生产过程非常严格,通常出厂时都是按照标准检验合格的,质量一般都过关,临床之所以出现质量问题,多是由于后期运输或储存时没有按照要求存放,导致免疫时效价下降[1]。 临床最常见的有病原株的含量不足、冻干或密封不佳、油乳剂出现破乳、氢氧化铝胶佐剂颗粒过粗。 疫苗在运输或保管过程中,因温度过高或反复冻融造成疫苗减效或失效, 油佐剂疫苗被冻结或已超过有效期等。 疫苗质量不合格导致的免疫失败是临床最主要原因之一。
2 接种的方法不当
每种疫苗都有其最佳的接种方式,对于家禽来讲,最常见的有滴鼻、点眼、刺种、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等。 滴鼻和点眼是通过疫苗株刺激鼻黏膜上皮免疫细胞和眼部的免疫腺体哈德氏腺来起到刺激免疫的作用的。 刺种常用于鸡痘疫苗的免疫,通过痘病毒疫苗株对皮肤的刺激来产生持久抗体, 从而抵抗野毒感染。 口服疫苗主要是通过刺激肠道黏膜免疫来防控疾病的,对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疾病有一定防控作用。 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临床使用最多,如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 马立克病等的免疫都是通过皮下或肌肉注射的方式接种的。 每种疫苗的最佳接种方式都是根据病毒的免疫学特征和疾病发病类型,经实验室评估之后而确定的,包括选用的辅料佐剂也是依据接种方法选择的, 如果随意更改接种方法则势必会影响免疫效果。
3 免疫程序设计不科学
免疫程序如果未做科学规划,则免疫效果将会受很大影响[2]。 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主要有,疾病的年龄敏感性、疾病流行的季节、 当地主要面临的血清型种类、 家禽品种或品系之间的差异、母源抗体的影响、疫苗联合使用的影响等。 比如法氏囊病在3~4 周龄左右时发病非常严重,一旦性成熟后法氏囊基本退化完毕,故该病的免疫应安排在雏鸡阶段,青年期和性成熟后免疫基本无作用。 流感疫苗免疫时,应选择和当季以及本地流行株相同的疫苗株,如果血清型差异较大,则产生的抗体对野毒基本无中和作用。 有些疾病在不同家禽的品种或品系间传播时,感染后病鸡表现的敏感度不一样,临床也应该做好对应选择。 母源抗体含量在10 日龄之内都比较高,此时注射疫苗免疫,抗体很容易对疫苗中的抗原进行中和,从而造成免疫失败。
4 药物对疫苗的影响
如果弱毒株疫苗免疫前后24h 之内使用了抗该疫苗株的药物,则免疫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失效。 如球虫疫苗免疫后,为了增强防控效果又使用了药物防控,将磺胺氯吡嗪钠、磺胺喹噁啉钠、妥曲珠利、地克珠利或常山酮等抗球虫药口服,表面上看是疫苗防控加药物防控,效果能得到增强,殊不知这样药物会直接将疫苗的虫株杀灭,导致疫苗失效。 有些药物对免疫力有抑制作用,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解热镇痛消炎类药物等,临床最常见的是地塞米松磷酸钠、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等,这些药物对白细胞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而白细胞在疫苗毒株的识别和呈递过程中至关重要,滥用药物必然对免疫效果产生影响。
5 机体营养不良
疫苗进入机体后,要想获得免疫反应,机体必须对疫苗株表面的抗原决定簇进行信号的识别和呈递, 再通过淋巴细胞的处理,最终形成效应B 细胞和效应T 细胞,进而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如果机体营养不良,则这种信号处理和呈递作用就会减弱,加上抗体本质是免疫球蛋白,其结构是由多种氨基酸共同组成。 如果体内蛋白摄入不足,氨基酸供应中断,则抗体的合成必然会受到影响,最终造成免疫失败。 另外,维生素A、D、B、E 以及多种矿物微量元素等在机体代谢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缺乏时会影响免疫应答。 试验表明,雏鸡断水、断料超过48h,其免疫器官法氏囊、胸腺、脾脏等的发育将会受到影响,脾组织内淋巴细胞数量降低,网状内皮系统细菌清除率明显下降。
6 疫苗稀释不科学
有些疫苗在使用时,如果稀释液选择不当,很容易导致疫苗免疫失效。 如马立克疫苗没有使用指定的稀释液,饮水免疫时仅使用自来水,没有加脱脂乳,有些甚至用井水来稀释疫苗,水中的钙、镁等离子会对效价产生影响。 有时由于操作人员的疏忽,疫苗稀释时没有计算好所需的兑水量,导致用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引发免疫的失败。 在风沙较多的季节,对于开放式的养殖场,疫苗稀释过程中很容易被空气中悬浮的风沙、尘土等污染,导致免疫后局部组织出现异物, 对免疫后抗体生成也能产生延迟或减效作用。 有些养殖场管理不到位,从疫苗稀释完毕到免疫接种间隔时间太长,使得免疫出现不整齐的现象,如有些鸡场存栏量大,待疫苗一次性稀释完毕后,前几百只鸡免疫时效价能满足要求,但由于疫苗稀释后是需要及时接种的,否则在常温下的液体环境中容易减效,这就导致越往后免疫效果越差,最终导致免疫失败。
7 应激因素
家禽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神经、 体液以及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当鸡群受到某些应激因素的影响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对T 淋巴细胞产生一定损伤,对巨噬细胞也会产生一定的抑制,这些因素都会引发免疫反应的下降。 常见的应激因素有环境的温度过低或过高,湿度过大或过小,长期通风不良,鸡舍环境有害气体超标,免疫时抓鸡的过程非常暴力,鸡群刚经历过长途运输,饲料或饲养员出现变更,天气突变等。
8 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几种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对免疫能造成影响。鸡天生存在免疫缺陷病时, 疫苗毒株进入机体后无法获得白细胞的有效捕捉, 导致免疫信号无法继续传递。 饲料霉菌毒素超标时, 这些毒素能导致机体出现免疫抑制, 使得抗体产生时间延长,滴度下降。 有些鸡场为了节约时间,将多种疫苗同时免疫,造成疫苗之间形成相互干扰,免疫后无法产生抗体。 还有些是由于接种操作失误导致的,如滴鼻点眼时,疫苗没有完全进入鼻腔或眼睛内;注射免疫时,针头过粗,使得免疫剂量无法精确把控,针头拔出后疫苗液体又倒流出来;刺种时针头没有刺入皮内,而是进入肌肉层;连续注射器使用时中间没有刻度校正,定量控制失灵后导致鸡群个体间免疫剂量差异过大;有些新手操作不规范,胸肌注射时,针头偏里,将疫苗液注入腹腔中,甚至扎破肝脏导致鸡的死亡等情况都会出现。
9 小结
免疫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如不慎发生免疫失败,一定要仔细查对免疫记录以及回忆免疫过程,及时纠正错误,通过补免的方法挽救一般不会对鸡群造成严重影响。 建议大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定期监测抗体,特别是在免疫后的2~3 周,一定要对免疫效果进行及时评估,如果出现免疫失败则要适时补免。 目前在我国的动物疫病防控措施中,疫苗接种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尤其是病毒类疾病,一旦发生很少有特效药物可供治疗,养殖场一定要将疾病的预防放在重点工作中[3]。